-
公开(公告)号:CN117450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79941.9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白光干涉与原子力扫描模式切换装置及跨尺度测量系统,属于超精密表面形貌测量领域,其包括组合设置的三个偏转机构和三个平移机构,利用各机构具体结构的优选设计以及各机构彼此之间组合方式的设置,可实现白光干涉测量模式与原子力扫描模式之间的快速切换,并准确实现原子力扫描测量模式下的六自由度精准位姿调整。本发明的白光干涉与原子力扫描模式切换装置,其结构简单,拆装便捷,能够实现白光干涉测量模式与白光原子力测量模式的同时设置和快速切换,并实现白光原子力测量模式下探针组件的六自由度位姿调整,保证探针位姿调节的精度和跨尺度测量的精度,并延长位姿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421801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874998.7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A61K47/36 , A61K47/34 , A61K31/704 , A61K31/765 , A61P35/00 , C08G81/00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网状内皮系统对肿瘤治疗药物载药纳米粒的非特异性摄取,而现有的RES巨噬细胞阻塞材料使用时由于剂量过大导致机体损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阻塞材料,其为尺寸为700nm左右的羟乙基淀粉‑聚乳酸嵌段聚合物;还提供了一种肿瘤多步疗法系列药物包括药物A和药物B,药物A包括所述网状内皮系统(RES)巨噬细胞阻塞材料,药物B为粒径为140nm左右的抗肿瘤药物羟乙基淀粉‑聚乳酸的载药纳米粒,利用RES blockade策略联合羟乙基淀粉‑聚乳酸载药纳米系统应用于制备治疗肿瘤药物,显著性的提高了抗肿瘤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减少了药物的心脏毒性以及肝毒性,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50574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220938.X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质瘤靶向磁共振和荧光双模式成像对比剂及其制法,该对比剂由丙烯酰胺类单体、带有巯基或羧基或氨基的烯丙基类单体、超顺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荧光染料和乳铁蛋白组成,其中,丙烯酰胺类单体与带有巯基或羧基或氨基的烯丙基类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共聚物纳米凝胶,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入超顺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获得超顺磁性共聚物纳米凝胶。将荧光染料与乳铁蛋白以共价键进行结合获得标记有荧光染料的乳铁蛋白,再将上述超顺磁性共聚物纳米凝胶与标记有荧光染料的乳铁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获得本发明的胶质瘤靶向磁共振和荧光双模式成像对比剂,具有特异性、选择性、对比效果好、毒副作用低和双模式成像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0678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20561.8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K33/00 , A61K33/40 , A61K41/00 , A61K51/04 , A61P11/00 , A61P13/12 , A61P1/16 , A61P9/00 , A61P17/00 , A61P1/18 , A61P35/00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化的预防和/或治疗领域,具体涉及活性氧在预防和/或治纤维化中的纤维化及与纤维化明确相关的疾病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活性氧及其相关化合物作为药物在预防和/或治疗个体的纤维化及与纤维化明确相关的疾病中的用途。申请人创造性地发现活性氧(ROS)可有效抑制个体纤维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1520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08376.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24 , G06V10/26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T7/30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7 , G06N3/04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SWI的脑微出血图像检测方法、装置及处理设备,用于以SWI为基础,为更为高效且高精度的自动化识别需求提供了一套落地配套方案,由此可以满足对于CMB的识别需求还有后续的诊断需求。方法包括:获取T1模态影像和SWI影像;将T1模态影像和SWI影像输入预先配置的CMB检测模块,以结合T1模态影像和SWI影像进行CMB检测,并得到CMB检测结果;获取MR平扫影像;将MR平扫影像输入预先配置的全病灶分割模块,以基于MR平扫影像进行全病灶分割,并得到全病灶分割结果,全病灶分割所涉及的病灶包括WMH、PVS、LA和梗死;结合CMB检测结果和全病灶分割结果,计算对应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包括脑区分布、数量、形态和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06432746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0875153.X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8G81/00 , A61K47/36 , A61K47/34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羟乙基淀粉‑聚乳酸共聚物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共聚物的纳米载药系统。该方法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为催化剂、N‑N’‑二环已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使得聚乳酸末端的羧基与羟乙基淀粉糖环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将疏水性聚乳酸偶联到亲水的羟乙基淀粉上,合成了一类具有两亲性的羟乙基淀粉‑聚乳酸嵌段聚合物。利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及高压匀质技术将脱盐酸的阿霉素包载到聚合物纳米粒的疏水核心,形成粒径在140nm左右且分布均匀的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并将其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实现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04249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810022802.0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9/127 , A61K47/36 , A61K45/06 , A61K31/704 , A61K31/470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包载的纳米载药系统、含该纳米载药系统的药物组合物、含该纳米载药系统的药物套系及它们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还涉及一种制备纳米载药系统的方法。本发明属于纳米药物领域,尤其涉及共包载的纳米药物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共包载的纳米载药系统,包括:纳米载体,以及共包载在纳米载体中的TGF‑β抑制剂和DOX。进而取得了在体内杀伤肿瘤,及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42180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74998.7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A61K47/36 , A61K47/34 , A61K31/704 , A61K31/765 , A61P35/00 , C08G8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7/36 , A61K31/704 , A61K31/765 , A61K47/34 , C08G81/00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网状内皮系统对肿瘤治疗药物载药纳米粒的非特异性摄取,而现有的RES巨噬细胞阻塞材料使用时由于剂量过大导致机体损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阻塞材料,其为尺寸为700nm左右的羟乙基淀粉-聚乳酸嵌段聚合物;还提供了一种肿瘤多步疗法系列药物包括药物A和药物B,药物A包括所述网状内皮系统(RES)巨噬细胞阻塞材料,药物B为粒径为140nm左右的抗肿瘤药物羟乙基淀粉-聚乳酸的载药纳米粒,利用RES blockade策略联合羟乙基淀粉-聚乳酸载药纳米系统应用于制备治疗肿瘤药物,显著性的提高了抗肿瘤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减少了药物的心脏毒性以及肝毒性,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505746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220938.X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质瘤靶向磁共振和荧光双模式成像对比剂及其制法,该对比剂由丙烯酰胺类单体、带有巯基或羧基或氨基的烯丙基类单体、超顺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荧光染料和乳铁蛋白组成,其中,丙烯酰胺类单体与带有巯基或羧基或氨基的烯丙基类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共聚物纳米凝胶,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入超顺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获得超顺磁性共聚物纳米凝胶。将荧光染料与乳铁蛋白以共价键进行结合获得标记有荧光染料的乳铁蛋白,再将上述超顺磁性共聚物纳米凝胶与标记有荧光染料的乳铁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获得本发明的胶质瘤靶向磁共振和荧光双模式成像对比剂,具有特异性、选择性、对比效果好、毒副作用低和双模式成像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487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08280.6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8/25 , G06F18/213 , G06F18/10 , G06F18/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区域的跨尺度数据融合方法,包括:S1对AFM数据和WLI数据进行预处理,确定测量数据中的参考表面,校正不同数据源的误差;S2采用迭代相似性区域算法,提取特征区域描述子;S3利用基于注意力的对齐机制,结合提取的特征区域描述子,实现两个数据集的配准;S4在配准结果的基础上,对WLI和AFM数据进行融合,在对齐高度基准后,用AFM测量数据替代重合部分的WLI测量数据,在边缘进行线性插值平滑处理,完成数据的融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区域的跨尺度数据融合装置、相应的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特征区域的跨尺度数据融合方法能解决跨尺度数据配准精度问题,提高微纳结构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