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模块、天线装置和通信设备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87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0144196.0

    申请日:2023-02-1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射频模块、天线装置和通信设备,用于实现开关、移相和功分功能的集成。本申请提供的射频模块包括:功分网络、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包括阻抗调整网络和第一射频出端口,第二支路包括移相滤波网络和第二射频输出端口。功分网络连接射频输出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阻抗调整网络用于根据第一支路的功率调整第一支路的阻抗,移相滤波网络用于控制第二支路的输出状态、以及第二支路的输出信号的相位,输出状态指示第二支路是否有信号输出。

    一种天线组件及天线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23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75508.4

    申请日:2023-02-17

    IPC分类号: H01Q1/38 H01Q1/50 H01Q15/1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天线。天线组件包括基板、馈电网络、辐射单元和反射板。辐射单元和反射板分别设置于基板的两侧,馈电网络与辐射单元电连接。馈电网络包括平坦带线层和曲面带线层。平坦带线层设置于基板的靠近反射板的一侧表面,曲面带线层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并与平坦带线层连接。当馈电网络传输能量时,平坦带线层形成的第一电场分量可直接朝向反射板辐射,曲面带线层形成的第二电场分量也可直接射向反射板,从而使馈电网络形成的电场减少因穿过基板而造成的能量衰减,以降低能量传输的损耗,进而提高天线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提升天线的增益。

    一种基站天线及基站设备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387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080106495.X

    申请日:2020-12-11

    IPC分类号: H01Q23/00

    摘要: 一种基站天线及基站设备,基站天线包括第一信号馈电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天线阵列,第一信号馈电单元包括信号发送端口、信号接收端口、第一移相馈电网络和第二移相馈电网络,信号发送端口连接第一移相馈电网络的输入端,第一移相馈电网络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信号接收端口连接第二移相馈电网络的输出端,第二移相馈电网络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信号处理单元的合路端连接天线阵列。通过使用各自的移相馈电网络馈电收发信号,并使用同一天线阵列进行辐射和接收,既能独立馈电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又能减少天线阵列的数量,有助于在节省基站天线所占用的布局空间的基础上提高基站天线上下行传输的性能。

    用于带状线和微带线连接的信号传输结构及天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253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80106011.1

    申请日:2020-12-30

    IPC分类号: H01P5/08

    摘要: 本申请涉及用于带状线和徽带线连接的信号传输结构及天线装置,该信号传输结构包括:接地件,设置于带状线和微带线中至少一个的下方,用于作为所述微带线和所述带状线的接地,以及可变地调整所述带状线与所述微带线之间的高度,以使所述带状线的带状导线的一端和所述微带线的微带导线的一端接触并连接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带状线和微带线连接的信号传输结构及天线装置,借助接地件将带状线的带状导线与微带线的微带导线直接连接,可以在降低信号传输结构对高度空间的占用的同时,实现带状线到微带线的转接。

    一种基站天线及基站设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2028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080106485.6

    申请日:2020-12-11

    IPC分类号: H01Q21/00

    摘要: 一种基站天线及基站设备,基站天线包括信号处理单元和天线阵列,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信号收发端口、移相馈电网络和滤波单元,信号收发端口连接移相馈电网络的第一端,移相馈电网络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单元的第一端,滤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天线阵列。通过在在移相馈电网络和天线阵列之间级联滤波单元,不仅能在下行传输场景中抑制移相馈电网络所产生的非线性干扰,使接收机接收到更为纯净的信号,降低基站天线发出的信号对接收机中的其它频段信号的干扰概率,提高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还能在上行传输场景中抑制当前传输链路中的信号对其它传输链路中的信号的带外干扰,提高基站天线的抗干扰能力。

    一种移相装置及其应用的天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63313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212009.5

    申请日:2011-07-27

    IPC分类号: H01P1/18 H01Q3/32

    CPC分类号: H01Q3/32 H01P1/184 H01Q3/26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相装置,其包括第一导体段、第一分接元件、馈电单元以及介电元件,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可沿所述第一导体段移动用以改变流经所述馈电单元、第一分接元件以及第一导体段的信号的相位,所述介电元件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导体段的位置处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体段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长度。本发明实施例的移相装置通过设置所述介电元件从而增加导体电长度,相应的减少了导体的物理长度,从而使移相器的体积减小。

    一种通信装置
    7.
    发明公开
    一种通信装置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57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1

    申请号:CN202211457518.9

    申请日:2022-11-21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控制波束的增益/波宽和方向,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本申请中,该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功分器、第一开关、第一移相器、第一天线子阵和第三天线子阵;所述第一功分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子阵和所述第三天线子阵;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功分器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的支路;所述第一移相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功分器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的支路上或所述第一功分器连接所述第三天线子阵的支路上。通过将第一功分器接入功率放大器后,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的闭合或断开,可以控制驱动的天线子阵的数量,以控制形成的波束的增益/波宽;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可以控制形成的波束的方向。

    连接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06554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0644277.7

    申请日:2016-08-08

    IPC分类号: H01R9/05

    CPC分类号: H01R9/05 H01R9/05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同轴线缆、金属连接件和金属保护套,所述同轴线缆的外导体通过所述金属保护套与所述金属连接件之间进行连接,所述金属保护套包括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套在所述同轴线缆的外导体上。这样,通过在同轴线缆上套上金属保护套,并通过该金属保护套连接同轴线缆的外导体与金属连接件,从而使同轴线缆的外导体在与金属连接件连接的过程中不容易受损害。

    传输线、馈电网络及天线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91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144650.4

    申请日:2022-09-20

    IPC分类号: H01P3/00 H01Q1/50 H01Q1/24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线、馈电网络及天线装置,该传输线用于射频器件,其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反射体、绝缘支架以及传输结构;其中,所述传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侧壁;所述传输结构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表面,所述传输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所述传输结构的不同侧壁位于所述绝缘支架的不同表面;所述传输结构的至少一个表面与所述反射体的部分结构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反射体之间具有间隙。该传输线信号损耗较小,占用空间小,有利于射频器件的小型化发展。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25416U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20219713.8

    申请日:2013-04-26

    发明人: 彭中卫

    IPC分类号: H01R13/648

    摘要: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组件,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组件包括壳体、连接件及紧固件,所述连接件采用导体制成,所述连接件包括收容部及连接部,所述收容部开设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固定一同轴电缆,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开设凹槽,所述凹槽非接触的收容所述连接件。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组件,通过一个连接件的小元件与同轴电缆先行连接,再与壳体连接的方式代替同轴电缆与壳体直接连接的方式,能有效降产品低成本,同时,由于无需夹紧装置,也避免了夹紧力失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