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优化平衡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5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1910425654.1

    申请日:2019-05-21

    发明人: 李秋菊 刘楷安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优化平衡配置方法,以确定低压配电系统中节点负荷接入相序的二进制编码的相序配置策略为决策变量,保证系统在各种接线情况下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只通过0‑1逻辑变量取值不同来改变各节点负荷的相序配置策略,以负荷用户不同相序配置策略下全部支路的总线损最小为适应度函数,将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优化平衡问题描述成一个数学优化问题,在低压配电系统全部支路的总线损计算模型中,通过矩阵形式描述电路模型的拓扑结构,并利用遗传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方案形成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易于编程实现,且算法简单,解决问题的规模更大,并能够给出符合工程实际的较优解。

    一种辐射型配电系统潮流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8065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1910424449.3

    申请日:2019-05-21

    IPC分类号: H02J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型配电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针对配电网台区一个方向的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首先根据辐射型配电系统的特点,建立辐射型配电系统的电路模型,对其拓扑结构进行合理的编号,并利用矩阵形式来表示电路的初始数据,尤其是电路拓扑关系的数据化描述,使电路模型中图形连接的逻辑关系清晰明确,关联矩阵的引入实现了对路径搜索过程的程序化设计,并用初始数据矩阵作为唯一数据输入,使整个程序设计直接简单;计算过程中利用矩阵元素的代数运算求解配电网的各负荷节点电压和各支路潮流,因而程序计算用时较少,收敛速度较快。

    一种大功率四晶一体超声波换能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8085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38088.4

    申请日:2015-10-07

    IPC分类号: G01B17/02 G01N29/22

    摘要: 本发明中的大功率四晶一体超声波换能器,采用频率为20KHZ~200KHZ的超声波,增加了换能元件,考虑了换能器中元件之间相互匹配优化问题,对应每个晶片都配有各自独立的耦合装置,相互间由隔音层进行隔离,极大降低了晶片间的串扰影响,可满足大功率测量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类似混凝土等声阻较大的非金属材料的超声检测;通过一体化驱动电路,实现对换能装置工作模式的选择和转换,能满足超声检测过程中的适应性要求,可根据不同的被测材料,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

    基于遗传算法的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优化平衡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59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425654.1

    申请日:2019-05-21

    发明人: 李秋菊 刘楷安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优化平衡配置方法,以确定低压配电系统中节点负荷接入相序的二进制编码的相序配置策略为决策变量,保证系统在各种接线情况下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只通过0‑1逻辑变量取值不同来改变各节点负荷的相序配置策略,以负荷用户不同相序配置策略下全部支路的总线损最小为适应度函数,将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优化平衡问题描述成一个数学优化问题,在低压配电系统全部支路的总线损计算模型中,通过矩阵形式描述电路模型的拓扑结构,使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优化平衡配置完全转化为非线性优化的数学问题,并利用遗传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方案形成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易于编程实现,且算法简单,解决问题的规模更大,并能够给出符合工程实际的较优解。

    一种多尺度参数耦合的圆弧粗糙表面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266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59535.0

    申请日:2018-09-12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尺度参数耦合的圆弧粗糙表面建模方法,通过定义关联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和柱面坐标系,生成并网格化理想光滑圆弧面,将其展平并投影到平面内,结合双正弦波形面的光滑连续性与周期性特点,用大尺度网格控制宏观基体法向高度与双正弦波形面的幅值,小尺度网格控制双正弦面的光滑连续性,通过坐标系转换和点云技术,将理想光滑圆弧面参数、宏观基体法向高度和双正弦波形面幅值相互耦合,并在有限元软件中参数化编程生成多尺度耦合圆弧粗糙表面,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展圆弧粗糙表面及相关工程问题的弹塑性接触特性分析,重点解决了圆弧面宏观结构参数与微观接触表面形貌参数多尺度耦合的建模问题。

    一种温差热电偶材料分段动态温差发电系统时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2576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550250.6

    申请日:2017-07-07

    发明人: 刘楷安 李秋菊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给出一种温差热电偶材料分段动态温差发电系统时域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基于温差热电偶材料分段的动态温差发电系统的基本物理特性的热电偏微分方程模型和边界条件,其次对系统热路和电路进行了更具体的分析,并进行时间、空间离散化处理,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建立区域内部节点和边界节点物理量的代数方程,然后从时间初始值出发,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温差热电偶材料分段的动态温差发电系统内部各处温度和电场强度的数值解。通过动态温差发电内部温度和电场强度的数值解的分析,可进一步对温差发电系统的进行更具体的分析和设计,并且结果更加精确。

    一种热端热流时变的动态温差发电系统时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94130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710550649.4

    申请日:2017-07-07

    发明人: 刘楷安 李秋菊

    IPC分类号: G06F30/20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给出一种热端热流时变的动态温差发电系统时域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热端温度时变动态温差发电系统的基本物理特性的热电偏微分方程模型和边界条件,其次对系统热路和电路进行了更具体的分析,并进行时间、空间离散化处理,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建立区域内部节点和边界节点物理量的代数方程,然后从时间初始值出发,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热端温度时变动态温差发电系统内部各处温度和电场强度的数值解。通过动态温差发电系统内部温度和电场强度的数值解的分析,可进一步对系统进行更具体的分析和设计,并且结果更加精确。

    一种热端温度时变的动态温差发电系统时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1311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10550252.5

    申请日:2017-07-07

    摘要: 本发明给出一种热端温度时变的动态温差发电系统时域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热端温度时变动态温差发电系统的基本物理特性的热电偏微分方程模型和边界条件,其次对系统热路和电路进行了更具体的分析,并进行时间、空间离散化处理,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建立区域内部节点和边界节点物理量的代数方程,然后从时间初始值出发,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热端温度时变动态温差发电系统内部各处温度和电场强度的数值解。通过动态温差发电系统内部温度和电场强度的数值解的分析,可进一步对系统进行更具体的分析和设计,并且结果更加精确。

    多尺度耦合双正弦波形面弹塑性接触修正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158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64901.1

    申请日:2018-09-12

    发明人: 刘楷安 李秋菊

    IPC分类号: G06T17/20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尺度耦合双正弦波形面弹塑性接触修正模型建立方法,可用于生成更加高效、精确的弹塑性接触分析模型;通过采用不同的步长将接触区域投影平面划分为不同尺度的网格,确定网格交叉点坐标,结合双正弦波形面的光滑连续性与周期性特点,用大尺度网格控制宏观基体高度与双正弦波形面的幅值,小尺度网格控制双正弦面的光滑连续性,生成粗糙表面的高度矩阵,采用数字编程技术和云点处理技术,在有限元软件中生成粗糙表面三维实体模型与接触平面,并定义非线性材料属性、划分网格、定义接触参数和边界条件,生成多尺度耦合双正弦波形面弹塑性接触修正模型,为多尺度耦合接触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