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563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179381.9

    申请日:2018-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2 G01N2203/0048 G01N2203/0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该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加载装置和柔性膜袋;所述加载装置具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箱式加载空间;所述柔性膜袋分别设置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所述柔性膜袋允许油液注入至自身内部的压腔,所述压腔至少具有一用于与试件相接触的柔性面。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消除加载系统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边界效应。而且本发明整体装置的稳定性高,有效避免漏液的情况。同时,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实用,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与应用。

    一种综合预测煤层巷道冒顶高度及隐患分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665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811285772.9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预测煤层巷道冒顶高度和隐患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巷道冒顶类型i分为四种:裂隙围岩体巷道顶板局部块体冒顶、蝶形塑性区碎裂围岩体巷道顶板冒顶、弱粘结层状围岩体巷道复合顶板冒顶和松散围岩体巷道顶板冒顶;步骤二,针对每种冒顶类型建立数学模型,分别计算在矿井顶板上第k个坐标点的上述四种冒顶类型的冒顶高度隐患值Hi;步骤三,根据每种冒顶发生的经验概率,获得每种冒顶发生概率的加权平均系数,根据所述四种冒顶类型的冒顶高度隐患值Hi和每种冒顶发生概率的加权平均系数,获得冒顶高度的综合预测值Hk。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复杂冒顶高度和隐患分级难以综合确定的技术问题。

    一种综合预测煤层巷道冒顶高度及隐患分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665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85772.9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预测煤层巷道冒顶高度和隐患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巷道冒顶类型i分为四种:裂隙围岩体巷道顶板局部块体冒顶、蝶形塑性区碎裂围岩体巷道顶板冒顶、弱粘结层状围岩体巷道复合顶板冒顶和松散围岩体巷道顶板冒顶;步骤二,针对每种冒顶类型建立数学模型,分别计算在矿井顶板上第k个坐标点的上述四种冒顶类型的冒顶高度隐患值Hi;步骤三,根据每种冒顶发生的经验概率,获得每种冒顶发生概率的加权平均系数,根据所述四种冒顶类型的冒顶高度隐患值Hi和每种冒顶发生概率的加权平均系数,获得冒顶高度的综合预测值Hk。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复杂冒顶高度和隐患分级难以综合确定的技术问题。

    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055414U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21642920.3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以及系统。该巷道围岩破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加载装置和柔性膜袋;所述加载装置具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箱式加载空间;所述柔性膜袋分别设置于所述加载装置的内表面,所述柔性膜袋允许油液注入至自身内部的压腔,所述压腔至少具有一用于与试件相接触的柔性面。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消除加载系统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消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边界效应。而且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稳定性高,有效避免漏液的情况。同时,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实用,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与应用。

    一种弹簧锚索以及锚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996749U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21642000.1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固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簧锚索以及锚固装置。该弹簧锚索的索体沿其长度方向至少具有一段由自身整束卷绕而成的螺旋弹性段,而且,芯体设置于螺旋弹性段的内圈且沿螺旋弹性段的长度方向贯穿分布。该索体整体为一体式结构,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而且,通过设置螺旋弹性段可以吸收地震、岩爆等瞬时冲击载荷作用时所产生的震动能量,避免索体过载或被拉断,并可在工程大变形的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延伸性能,以保证所需支护阻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