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882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810184130.3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见光定位的LED视觉检测方法及其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闪烁LED光源、镜头、高性能摄像头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视觉处理器,该高性能摄像头传感器服务于室内定位嵌入式系统;包括对闪烁LED光源以及类似调制光信号源的视觉检测;包括检测算法的概念和实施。本发明基于高性能摄像头传感器,采用用于可见光定位的LED视觉的高效检测方法,显著减少了解码信号过程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时间,有效减少了所述监测过程所必需的计算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89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710687803.2
申请日:2017-08-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10/116 , H04B17/391 ,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MIMO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系统,传输系统和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调制模块以及多个LED;所述的传输系统主要由空气组成的信道;所述的接收系统包括多个PD,信道均衡器和解调模块;计算机即PC端发出原始信号,经调制模块后,由发射系统的多个LED发射光信号,经过不同的信道被接收系统的各个PD接收;PD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道均衡器和解调模块后可得到原始信号。由于传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可见光通信(VLC)系统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精确度不高,导致接收部分接收的信号误差较大,因此,本发明对于多出入多输出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时变信道,提出采用基于粒子滤波的信道估计,通过对粒子的权值估计和重采样的方式,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条件下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90323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077589.8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权全变分的自适应图像去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观测图像;估计环境亮度值;根据大气成像模型及正则化约束思路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初始化透射率图和复原结果图像;求解优化透射率图的子目标函数;求解优化复原结果图像的子目标函数;判断当前迭代次数是否已达设定值:若没有达到,则返回步骤S5;若达到,则输出复原结果图像。本发明提高雾天成像的图像对比度、清晰度,同时抑制图像复原过程中的增强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0853569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810184128.6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1S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大极小值滤波器的可见光跟踪定位方法及其系统,其中,极大极小值滤波器的技术是通过零和博弈进行建模的一个模型,通过零和博弈的思想,极小化滤波器在处理信号时信号所带有的各种干扰噪声,并且极大化各种有意干扰的噪声,以此来获得鲁棒性强和信号处理能力强的一种滤波器。将该极大极小值滤波器应用于可见光跟踪定位中,能够极小化可见光信号传输和检测过程中所携带的各种测量噪声和过程噪声,并且极大化敌方干扰噪声,在获得精确的可见光携带的信息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31868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84242.9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B10/116 , H04B10/079 , H04B10/524 , H04B10/69 , H04N5/374 , G05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态可见光通信的动态检测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基于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在传输中实现传输由光电检测器接收的高速脉冲编码调制通讯信号和由图像传感器接收的低速脉冲编码调制跟踪信号这两种信号,实现对可见光信号源的自动识别追踪和稳定通讯。该系统包含发射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和接收子系统,其中,发射子系统基于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在传输中实现传输上述两种信号,接收子系统基于图像传感器和光电检测器以及电机控制器,使用图像传感器搜寻和检测低速脉冲编码调制跟踪信号以识别可见光信号源,将安装于电机云台上的光电检测器对准可见光信号源,实现通讯信号的接收。
-
公开(公告)号:CN108519088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177834.8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可见光视觉定位方法,针对目前基于发送位置信息的LED灯具和具有到达角感应器的相机实现的室内可见光定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为此,本发明通过灯具的图像感知通信,建立LED灯具图像之间的虚拟投影不变线,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更精确地确定出相机相对于环境坐标所在的方向信息,再凭借数学方法实现相机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比现有定位方法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27097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184120.X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N5/232 , H04B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见光动态环境下通信的高速摄像头及其通信方法,该高速摄像头结构包括:镜头、混合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PCB板,其中,LED作为发送机高速闪烁发送信号,用镜头拍摄接收视场内的景物并将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混合传感器上,通过混合传感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数字信号进行加工处理,使用混合传感器中的通信区域准确识别、高速跟踪图像中的发送机。它既具有光电二极管又具有高速摄像机的优点,即传输速率高,检测发送机简单,同时它的尺寸足够小,成本较低,不需要人为的移动就可以高速实时跟踪发送机,实现两者间的可见光动态通信,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89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87803.2
申请日:2017-08-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10/116 , H04B17/391 , H04L2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0413 , H04B10/116 , H04B17/3912 , H04L25/02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MIMO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系统,传输系统和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调制模块以及多个LED;所述的传输系统主要由空气组成的信道;所述的接收系统包括多个PD,信道均衡器和解调模块;计算机即PC端发出原始信号,经调制模块后,由发射系统的多个LED发射光信号,经过不同的信道被接收系统的各个PD接收;PD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道均衡器和解调模块后可得到原始信号。由于传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可见光通信(VLC)系统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精确度不高,导致接收部分接收的信号误差较大,因此,本发明对于多出入多输出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时变信道,提出采用基于粒子滤波的信道估计,通过对粒子的权值估计和重采样的方式,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条件下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44913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810186113.3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B10/116 , H04B10/524 , H04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见光通信的M序列视觉检测方法及其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编码器、LED阵列光源、镜头、高性能摄像头传感器、图像采集卡、视觉处理器和译码器,其中,高性能摄像头传感器用于对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及信号的处理。该检测系统实现对M序列LED阵列光源的视觉检测,并实施M序列视觉检测方法。本发明基于高性能摄像头传感器,采用可见光通信的光源检测方法,能够较大地增加在运动情况下对LED阵列光源的检测正确性,有效地提高了可见光通信的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613459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0803114.3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W4/02 , H04W64/00 , H04B10/116 , G06N3/00 , G01S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高精度可见光定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1、初始化各个粒子的属性,作为可见光定位的初始位置;2、对粒子的全局最佳位置进行模拟退火领域搜索,并对其进行更新;3、对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更新;4、根据可见光传输信道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得到的目标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5、分别将每个粒子与其经过的最佳位置的适应度进行比较,更新其历史最佳位置,将每个粒子与群体经过的最佳位置的适应度进行比较,更新其全局最佳位置;6、重复步骤2‑5,直至满足迭代停止的条件,输出粒子的全局最佳位置,即为所求的可见光通信的最佳定位位置。所述方法提高了可见光定位的精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定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