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6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34815.4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链式储能变流器输出负序电压控制方法,步骤是:采样链式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得到旋转坐标系下输出负序电压的交轴分量和直轴分量,分别与给定值相减得到差值;将差值进行偏差调节,再进行Park反变换,得到负序电压控制环的输出值;将输出值分配给每个子模块,得到子模块电压输出电压给定值;根据某个子模块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计算电压修正值;将子模块电压输出电压给定值与电压修正值进行叠加,将叠加后的值进行脉宽调制后控制该子模块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关断。此种控制方法以链式储能变流器输出电压的负序分量作为控制目标,增加负序电压控制环作为独立的控制环,不会影响原有控制环的稳定性,并且提高控制方案执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167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600704.6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8/23213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49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5/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数据的融合指数计算方法,属于新能源消纳计算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时空同步图卷积神经网络对局部时空图进行高维特征提取,充分挖掘历史数据的时空关联关系。利用新能源消纳知识图谱中存储的机理知识对模型进行引导,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建模以及模型求解,求解速度快、预测精度高;预处理模块的内部设置有特征处理模块,缺失数据识别模块,异常数据识别模块和算法模块,利用k‑means算法识别数据中的突变数据;数据集中可能会存在突变的异常数据,要对原始新能源消纳数据标准化;再选择最佳的聚类中心,通过选择合适的聚类中心的个数,对每个月的新能源消纳数据聚类识别,从而提高了后续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与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5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48637.5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 H02J3/00 , G01R31/08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降损调控可视化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各个设备进行线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对应的运行指标进行成因分析,并将成因分析以及根据区域展示线损情况;通过线损分析结果,对多个治理方案进行模拟降损,得到最优的方案;并对应用最优方案前后的线损情况进行变化展示,从而整体展示了区域内电力系统的线损情况,以及线损成因和降损情况,使相关人员对整体的电力系统的线损情况进行及时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39774.6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能质量干扰源判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能质量特征集F和用电特征集S,经离散化处理后进行互信息计算,根据电能质量特征与用电特征之间交互的样本,得到两者之间的互信息值;某一个电能质量特征与用电特征集S之间的互信息值不小于互信息的平均值时,确定电能质量特征对应的干扰源类型;获得每条线路每相的h次谐波有功功率,利用线路h次谐波总功率与采样时间,得到在设定时间段内,每条线路各自产生的h次谐波电能总量;基于每条线路的h次谐波总功率3s值,得到每条线路在设定时间段内的h次谐波总功率趋势图,得出每条线路的谐波有功传输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定位电能质量干扰源所在的线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7973.X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状态辨识的有源配电网精准切负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孤立森林算法处理分布式光伏的历史数据;利用光照强度与实际负荷功率间的零相关性,通过神经网络实现分布式光伏功率的辨识;综合频率、电压和需求响应量等参数整定配电网的功率缺额;以实切量最小为原则建立有源配电网的精准切负荷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切负荷方法能够实现分布式光伏的精准辨识,避免分布式光伏节点被切除,从而有效提升切负荷动作的精益化水平,保障有源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35803.3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糊PI控制的飞轮储能并网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电流和定子电压计算机侧变换器的电流;根据所得到的机侧变换器电流和永磁同步电机实时转速,判断飞轮储能系统是否达到正式并网阶段;当达到正式并网阶段时,基于模糊PI控制进行网侧变换器功率外环和机侧变换器直流电压外环的控制切换,完成飞轮储能并网的启动控制。本公开将并网启动分为恒转矩启动阶段、恒功率启动阶段、预并网阶段和正式并网阶段四个阶段,通过模糊控制与PI控制的结合,实现并网控制参数的在线自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86532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65934.6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量平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纳入电力平衡比例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在每个时间区间内,针对所有采样点的新能源预测正偏差,计算新能源预测正偏差的最大值和新能源预测正偏差的平均值,并结合不同的系数,计算得到等效预测正误差;或者,针对每个新能源预测出力区间内的所有采样点的新能源预测正偏差,计算新能源预测正偏差的最大值、新能源预测正偏差的平均值和不同置信率的正偏差,并结合不同的系数,计算得到等效预测正误差;基于等效预测正误差的差值,计算得到平衡裕度;基于不同的系数和平衡裕度,选取新能源纳入平衡的比例。提高了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并促进了新能源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542297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56048.2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保护方法、系统及装置。本发明针对小波包算法存在频率混叠且对特征信号的分解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小波包变换算法并对故障电压和电流进行分解,构建了异常频谱分量,作为单极性与双极性故障的判据。此外,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利用故障后监测点电压、电流的幅值变化构建了故障启动的判据,然后利用不同频率下电压比值δin和δex构建了区内与区外故障的判据。本发明能够快速和准确地实现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保护,有效避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的误动作与拒动作现象,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89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655058.X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的考虑多因素耦合影响的集群风电场潮流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集群风电场各设备参数及输电线路参数;根据获取的参数对构建的集群风电场潮流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取潮流分析结果,其中,在确定集群风电场潮流分析的边界条件时,考虑了各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根据潮流分析结果,对集群风电场的电源容量及接入点进行控制。通过在确定潮流分析的边界条件时考虑了各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提高了潮流仿真分析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763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717209.2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1/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压测试接头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一体化制造主体部件和夹紧部件,夹紧部件和主体部件通过活动件连接,测试部件固定在主体部件上,用于与电压端子电连接;将主体部件和夹紧部件进行扁平化设计,主体部件和夹紧部件的一端形成夹紧口,另一端通过自锁机构进行锁紧;对各个部件进行受力分析,以应力集中最小为目标对各个部件进行优化;通过采用扁平化设计、自锁结构、绝缘材料设计和联排结构设计,使电压测试接头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和通用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各部件的受力分析和设计优化,减小了各部件各个位置受到的应力,提高了测试接头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