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器同轴度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41166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610860090.0

    申请日:2016-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同轴度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包括1)、使用摄像装置将固定在夹具上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端面成像在显示器上;2)、将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端面的图像与显示器上的检测标尺图案进行比较,以判定光纤连接器同轴度是否合格。采用此装置对对光纤连接器进行同轴度检测,操作灵活,测试精度高,可大幅度提高光纤同轴度检测效率,且该光纤连接器同轴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

    一种大芯径光纤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45388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410595057.0

    申请日:2014-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芯径光纤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包括一根输入光纤和n根的输出光纤,1≤n≤6;所述输入光纤芯径为200‑600um,输入光纤芯皮比范围为1:1.04至1:1.25;所述输出光纤芯径为200‑400um,输出光纤芯皮比与输入光纤的芯皮比一致;所述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在耦合区固定打绞,所述输入光纤在耦合区的一端为输入光纤的输出端,另一端为输入光纤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光纤在耦合区的一端为输出光纤的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光纤的输出端。本发明光纤耦合难度低、耦合器分光比均匀、降低耦合区光纤堆积造成的光纤不同轴,光斑发散角小于30°;透过率≥70%;分光比可实现任意比,分光比偏差±7%。

    一种自带耦合器型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3458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867484.4

    申请日:2015-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带耦合器型光纤,包括镜筒、置于镜筒内的透镜、过渡光纤和耦合光纤,镜筒通过连接管与过渡光纤连接,过渡光纤通过光纤连接器与耦合光纤连接,所述耦合光纤为2‑7根,所述过渡光纤在各个耦合光纤上的投射面积相等。本发明在耦合透镜与光纤之间增加一种过渡光纤,能够大大提升成品率,且能够在耦合多根光纤时实现均匀分光。本发明可用于激光与光纤之间的快速耦合,提升光纤与激光器耦合效率,并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可批量化生产,产品重复性高。

    一种自带耦合器型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34588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67484.4

    申请日:2015-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4296 G02B6/4206 G02B6/42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带耦合器型光纤,包括镜筒、置于镜筒内的透镜、过渡光纤和耦合光纤,镜筒通过连接管与过渡光纤连接,过渡光纤通过光纤连接器与耦合光纤连接,所述耦合光纤为2-7根,所述过渡光纤在各个耦合光纤上的投射面积相等。本发明在耦合透镜与光纤之间增加一种过渡光纤,能够大大提升成品率,且能够在耦合多根光纤时实现均匀分光。本发明可用于激光与光纤之间的快速耦合,提升光纤与激光器耦合效率,并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可批量化生产,产品重复性高。

    包层掺杂型弥散光纤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66066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610085218.7

    申请日:2006-06-05

    Abstract: 包层掺杂型弥散光纤,涉及对现有包层掺杂型弥散光纤的改进。它由光纤芯层1和光学散射包层2构成,在光学散射包层2的基材中掺有弥散剂3,其特征在于:该弥散剂3为透明的无机非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于此弥散剂本身为透明材料,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都很小,因而其传输的光谱范围较宽。而透明的弥散颗粒存在颗粒表面上的反射光线和透过颗粒内部的折射光线,在两种散射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其出光均匀性更好。综合以上因素,它使得这种弥散光纤的发光距离长,且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尤其适合制成细直径弥散光纤,从而拓展了这种弥散光纤的应用领域。

    一种光纤预制棒夹头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9576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252111.6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预制棒夹头,包括预制棒固定座、散热件及连接件,所述预制棒固定座包括夹紧件及开合衬套,开合衬套外表面与夹紧件内表面贴合,开合衬套内表面与光纤预制棒外表面贴合连接;夹紧件的上端与散热件的下端螺纹连接,散热件的上端与连接件的下端螺纹连接,连接件的上端用于连接三爪卡盘。本申请能够将光纤预制棒的夹紧与装载两步分开进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艺水平;解决了三爪卡盘式方法不易掌控力度、散热困难易卡堵、操作不便等问题。

    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及其制造光子晶体光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0733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57853.2

    申请日:2011-06-13

    Abstract: 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及其制造光子晶体光纤的方法,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包括微结构区域、混合排列区域和石英外套管,微结构区域由一端封闭的石英毛细管组成,混合排列区域由一端封闭的石英毛细管与实心石英纤维组成,微结构区域与混合排列区域集束在石英外套管的内孔中,微结构区域位于混合排列区域的几何中心;将得到的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送入高温熔融炉进行光子晶体光纤拉丝,拉丝过程在微结构区域和混合排列区域分别抽正负压,得到d/λ值大于90%的光子晶体光纤。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毛细管等原料的要求,减少工艺难度,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成品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种光纤预制棒夹头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9576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811252111.6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预制棒夹头,包括预制棒固定座、散热件及连接件,所述预制棒固定座包括夹紧件及开合衬套,开合衬套外表面与夹紧件内表面贴合,开合衬套内表面与光纤预制棒外表面贴合连接;夹紧件的上端与散热件的下端螺纹连接,散热件的上端与连接件的下端螺纹连接,连接件的上端用于连接三爪卡盘。本申请能够将光纤预制棒的夹紧与装载两步分开进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艺水平;解决了三爪卡盘式方法不易掌控力度、散热困难易卡堵、操作不便等问题。

    光纤束出射光斑偏离值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27362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710890973.0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投影仪用光纤束出射光斑偏离值的检测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对光纤束集束端的出射光斑偏离的测试是通过圆心的偏移量进行计算得到角度偏差,这种方法存在基准面无法精确定位,标记每一个输出光的位置费时费力,因此不适用于批量化的测试工作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激光投影仪用光纤束出射光斑偏离值的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快速耦合接头,检测支架,检测标尺。本检测装置,能够定量检测出集束端出射光斑的偏离值,形成光纤束的检测标准。一种采用检测装置检测光纤束出射光斑偏离值的检测方法。本方法,可用于批量化的光纤束集束端检测,大大提升光纤束制作成品率,同时也为光纤束的成品检测提供依据。

    一种大芯径光纤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45388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595057.0

    申请日:2014-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芯径光纤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包括一根输入光纤和n根的输出光纤,1≤n≤6;所述输入光纤芯径为200-600um,输入光纤芯皮比范围为1:1.04至1:1.25;所述输出光纤芯径为200-400um,输出光纤芯皮比与输入光纤的芯皮比一致;所述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在耦合区固定打绞,所述输入光纤在耦合区的一端为输入光纤的输出端,另一端为输入光纤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光纤在耦合区的一端为输出光纤的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光纤的输出端。本发明光纤耦合难度低、耦合器分光比均匀、降低耦合区光纤堆积造成的光纤不同轴,光斑发散角小于30°;透过率≥70%;分光比可实现任意比,分光比偏差±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