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48758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873466.1
申请日:2016-09-30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3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卟啉和核酸复合纳米结构的电致化学发光用于DNA探针与电极表面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本发明通过序列设计,利用DNA碱基互补配对的特性,自组装形成特定的纳米结构,并在纳米结构的基础上,将锌卟啉通过G‑四链体的方式与DNA探针进行等摩尔的组装,利用锌卟啉能够发生电致化学发光的特性作为信号源,实现对不同DNA探针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并通过分析信号强度对DNA探针的设计进行进一步优化。本发明通过ECL的检测方式,能够直观地表征DNA探针界面与信号强度的关系,更加贴近实际检测体系,能够应用于DNA探针的设计和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09836492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711214207.9
申请日:2017-11-28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C07K14/805 , C07K1/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肌红蛋白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先通过在pH=2.0的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变性导致卟啉分离制备脱辅基肌红蛋白,再通过pH=9.5的碱性条件下,脱辅基肌红蛋白复性与锌卟啉的结合制备重组蛋白。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制得的重组肌红蛋白对于肌红蛋白能够发出稳定的较强的荧光,其荧光强度要远远强于原肌红蛋白。利用重组肌红蛋白可以制备荧光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28619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0051776.X
申请日:2017-01-20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3,4,5‑三(十二烷氧基)苯甲基)三苯基四氟硼酸鏻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3,4,5‑三(十二烷氧基)苯甲基)三苯基四氟硼酸鏻是由离子头部基团和长链烷基尾端组成的两性离子盐,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本发明的(3,4,5‑三(十二烷氧基)苯甲基)三苯基四氟硼酸鏻在电极表面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利用其自组装结构掺杂间四(4‑羧基苯基)卟啉锌,形成良好的薄膜,可作为有效的电子屏障保证发光体的有序排列和良好的电极修饰,显著提高卟啉分子的电致发光稳定性及强度,可应用于广通用性、高灵敏度以及易操作的电致化学发光成像与传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34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615846.5
申请日:2016-07-29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552
CPC分类号: G01N21/55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核酸检测方法,首先在裸SPR芯片表面电沉积氧化石墨烯,再通过共轭作用吸附胺基三乙酸接枝的苝衍生物活性化分子层,组装5′端生物素化的捕获cDNA探针作为传感界面对目标tDNA进行检测,实现对tDNA的结合捕捉后,加入3′端生物素化的响应rDNA形成长链dsDNA并暴露其生物素分子,结合亲和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以完成组装,最后加入苯胺和双氧水混合溶液,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苯胺聚合沉积反应形成聚苯胺,根据SPR信号实现目标核酸的检测。本发明利用二维纳米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建构、与置顶“自上而下”的重量反应器形成具有双重增敏信号的SPR传感平台,能够实现对目标DNA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检测限可达飞摩尔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4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10087140.5
申请日:2018-01-30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季鏻盐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所述的季鏻盐化合物为1,12-双(三辛基溴化鏻)十二烷,通过1,12-二溴十二烷与三辛基膦混合,以三氯甲烷为溶剂,经过回流反应,旋蒸去除溶剂,采用乙酸乙酯进行重结晶制得。以1,12-双(三辛基溴化鏻)十二烷作为载体负载ZnTCPP构建的季鏻盐/ZnTCPP体系,能够实现对H2O2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检测。本发明的季鏻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结构和功能的可设计性,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36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14207.9
申请日:2017-11-28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C07K14/805 , C07K1/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肌红蛋白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先通过在pH=2.0的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变性导致卟啉分离制备脱辅基肌红蛋白,再通过pH=9.5的碱性条件下,脱辅基肌红蛋白复性与锌卟啉的结合制备重组蛋白。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制得的重组肌红蛋白对于肌红蛋白能够发出稳定的较强的荧光,其荧光强度要远远强于原肌红蛋白。利用重组肌红蛋白可以制备荧光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28619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051776.X
申请日:2017-01-20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CPC分类号: C07F9/5456 , G01N21/7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3,4,5-三(十二烷氧基)苯甲基)三苯基四氟硼酸鏻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3,4,5-三(十二烷氧基)苯甲基)三苯基四氟硼酸鏻是由离子头部基团和长链烷基尾端组成的两性离子盐,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本发明的(3,4,5-三(十二烷氧基)苯甲基)三苯基四氟硼酸鏻在电极表面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利用其自组装结构掺杂间四(4-羧基苯基)卟啉锌,形成良好的薄膜,可作为有效的电子屏障保证发光体的有序排列和良好的电极修饰,显著提高卟啉分子的电致发光稳定性及强度,可应用于广通用性、高灵敏度以及易操作的电致化学发光成像与传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97752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242700.5
申请日:2017-04-14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87/22 , C09K11/06
CPC分类号: C07D487/22 , C09K11/06 , C09K2211/18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β‑环糊精和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通过化学修饰合成电致化学发光材料。首先,利用氢化钠对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进行还原,将3,5‑二氯甲基吡啶加入其中发生取代反应,形成β‑环糊精二聚物,再将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加入其中,利用轴向配位的方式形成电致化学发光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发光材料生物相容性高,ECL信号稳定,水溶性高,贴近实际检测体系,能够应用于高效灵敏的分析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412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0413037.0
申请日:2017-06-05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ZnTCPP@MOF的电化学免疫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以卟啉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架物ZnTCPP@MOF对电极进行修饰,并利用四辛基溴化铵增加ZnTCPP@MOF在电极上的稳定性,再通过滴加微囊藻毒素MC‑LR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组装形成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能够实现微囊藻毒素MC‑LR的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检测,产生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稳定,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检测下限低,在生物及环境微囊藻毒素检测领域中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184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501355.3
申请日:2015-08-14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间四苯基卟啉锌的电致化学发光体,该发光体由苯胺咪唑、足球烯吡咯烷三羧酸和间四苯基卟啉锌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发光体的制备方法,即在商品化的足球烯吡咯烷三羧酸上以苯胺咪唑为桥连,通过轴向配位方式与间四苯基卟啉锌反应,生成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电致化学发光体。在此基础上,根据β‑环糊精分子的包络特性,设计并构建了以β‑环糊精包络固定发光体分子的稳定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体系,实现DNA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其电致化学发光输出信号稳定,检测下限低。该检测体系可应用于生物医学、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方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