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826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740319.7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切换式二次和三次谐波被动生成系统,其该系统包括超表面和混频系统,超表面从上到下依次为:基本单元层、第一介质层、第一金属地层、第二介质层、发射网络层、空气层、第二金属地层、第三介质层、接收网络层;每个基本单元同时具有发射贴片和接收贴片,接收贴片工作在基频波频段,发射贴片同时工作在二次和三次谐波频段;混频系统包括信号源、混频器、射频放大器、滤波器,射频放大器对超表面接收的基频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混频器,将放大后的基频信号和信号源输出信号混频,然后经过滤波器滤波后输出;通过信号源输出信号和滤波器滤波来切换二次和三次谐波生成。本发明提高了目标对谐波雷达的探测对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5352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366583.5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LC的多区域联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控制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内部设有报警铃、报警灯、感烟探测器以及感温探测器,该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的内部设有PLC控制器,用于控制自动喷水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本发明通过安装在不同火灾探测区域的火灾探测器会检测到有火灾的发生,信号沿通信电缆传递到PLC控制器中,PLC控制器得到火灾发生的电信号,启动报警灯和报警铃,同时启动喷水子程序,控制抽水泵启动及火灾发生地点的电磁阀开启,火灾发生区域的喷淋喷头喷水灭火。本发明做到分区域检测,集中控制及报警,有效提高灭火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4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86344.9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4B10/54 , H04B10/69 , H04B10/524 , H04B10/556 , H04B7/22 , H04B1/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幅度编码超表面的ka频段被动智能应答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幅度编码超表面和FPGA控制模块,幅度编码超表面由多个基本单元周期排列形成正方形阵列,中心的四个基本单元为信息感知模块;幅度编码超表面具有散射状态电可调的特性,通过改变基本单元顶部PIN二极管的状态实现超表面在多种散射状态之间来回切换;信息感知模块接收外界的入射信号,并输出给FPGA控制模块;FPGA控制模块对超表面所接收信号进行特征识别,根据信号识别的结果输出实时调控的电流。本发明能够对目标入射信号实施精准应答,同时对目标外的信号实施RCS缩减,实现身份识别和电磁隐身的作用,具有功耗低、重量轻、易加工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3035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703134.9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动态群目标属性散射中心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具体为:根据空间目标几何模型以及空域分布,赋予群目标动态参数,构建空间动态群目标模型;根据面法向量的突变以及面元的不连续性将空间动态群目标模型进行部件分解,并基于散射中心产生机理将部件划分为镜面反射部件与边缘部件,基于八叉树模型分析镜面反射部件与边缘部件间遮挡效应,判断部件中面元与线元遮挡关系,获取未被遮挡部件;基于物理光学法与等效边缘电流理论,计算两种未被遮挡部件的散射中心位置、长度、散射强度等参数,获得空间动态群目标属性散射中心模型。本发明计算效率更高,建立的复杂动态群目标散射中心模型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6669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23692.6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超表面吸波器的特征模式设计方法及超表面吸波器,具体为:基于CMA将结构的散射分解为不同正交CMs叠加的特性,利用混合势积分方程制定关联特征模式行为与吸收特性的理论模型;计算初始结构在目标频段内的模式行为,找到对散射电场产生贡献的工作模式,通过在工作模式的模态电流最集中的地方加载阻抗以抑制散射的功率,得到阻抗加载结构;计算阻抗加载结构的模式行为,对高阶模式进行抑制或者吸收;评估阻抗加载结构的吸收特性,通过优化阻抗指导元件的吸收性能优化,实现宽带吸收;使用全波模拟来验证和优化,确定可重构超表面吸波器的目标结构。本发明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实现了可重构超表面吸波器的高效结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430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703134.9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动态群目标属性散射中心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具体为:根据空间目标几何模型以及空域分布,赋予群目标动态参数,构建空间动态群目标模型;根据面法向量的突变以及面元的不连续性将空间动态群目标模型进行部件分解,并基于散射中心产生机理将部件划分为镜面反射部件与边缘部件,基于八叉树模型分析镜面反射部件与边缘部件间遮挡效应,判断部件中面元与线元遮挡关系,获取未被遮挡部件;基于物理光学法与等效边缘电流理论,计算两种未被遮挡部件的散射中心位置、长度、散射强度等参数,获得空间动态群目标属性散射中心模型。本发明计算效率更高,建立的复杂动态群目标散射中心模型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31365.3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次模调控的角度稳定型FSS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具体为:将结构的散射分解为不同正交特征模的叠加,建立关联结构反射、透射系数与模态行为的理论模型,将消除结构高阶谐振的问题转化为调控结构高次模的问题;通过联合仿真得到小型化FSS,并判断是否结构在斜入射情况下是否存在高阶谐振;对于存在高阶谐振的小型化结构,通过特征模分析CMA,在结构中加载集总元件或调整结构阻断特征电流分布的方法对高次模调控,从而消除高阶谐振对FSS角度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分布式电容电感等效集总元件,最终确定角度稳定型FSS的目标结构。本发明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实现了角度稳定型FSS的高效结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98458.9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矢量场变化的复杂曲面共形阵列散射场确定方法,该方法为:利用积分方程获得阵元结构的周期矩量法阻抗矩阵,建立广义特征方程,提取阵元结构的特征模式;然后根据各阵元在共形阵列中所处的位置,计算出入射电磁波法向照射时相对于阵元的入射角度,利用特征模式作为全域基快速计算相应的阵元方向图;利用欧拉旋转矩阵对提取的阵元方向图进行所处坐标系的变换,将阵元方向图所处的局部坐标系变换为共形阵列所处的全局坐标系,并进行矢量场变换;利用远场叠加原理,对于进行坐标系变换后的各阵元方向图进行矢量叠加,计算得到复杂曲面共形阵列的散射场。本发明提高了复杂曲面共形阵列散射场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64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86344.9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4B10/54 , H04B10/69 , H04B10/524 , H04B10/556 , H04B7/22 , H04B1/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幅度编码超表面的ka频段被动智能应答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幅度编码超表面和FPGA控制模块,幅度编码超表面由多个基本单元周期排列形成正方形阵列,中心的四个基本单元为信息感知模块;幅度编码超表面具有散射状态电可调的特性,通过改变基本单元顶部PIN二极管的状态实现超表面在多种散射状态之间来回切换;信息感知模块接收外界的入射信号,并输出给FPGA控制模块;FPGA控制模块对超表面所接收信号进行特征识别,根据信号识别的结果输出实时调控的电流。本发明能够对目标入射信号实施精准应答,同时对目标外的信号实施RCS缩减,实现身份识别和电磁隐身的作用,具有功耗低、重量轻、易加工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61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40319.7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可切换式二次和三次谐波被动生成系统,其该系统包括超表面和混频系统,超表面从上到下依次为:基本单元层、第一介质层、第一金属地层、第二介质层、发射网络层、空气层、第二金属地层、第三介质层、接收网络层;每个基本单元同时具有发射贴片和接收贴片,接收贴片工作在基频波频段,发射贴片同时工作在二次和三次谐波频段;混频系统包括信号源、混频器、射频放大器、滤波器,射频放大器对超表面接收的基频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混频器,将放大后的基频信号和信号源输出信号混频,然后经过滤波器滤波后输出;通过信号源输出信号和滤波器滤波来切换二次和三次谐波生成。本发明提高了目标对谐波雷达的探测对抗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