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661959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28403.X
申请日:2016-12-09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A61K31/167 , A61K47/22 , A61K47/46 , A61P29/00
CPC分类号: A61K31/167 , A61K47/22 , A61K47/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稳定性的方法,在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中加入含有儿茶素衍生物的水溶液。对乙酰氨基酚与儿茶素衍生物同时存在时,漆酶优先催化氧化儿茶素衍生物生成茶多酚,阻碍了漆酶催化氧化对乙酰氨基酚。本发明在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中加入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儿茶素衍生物,有利于增强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49800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15557.7
申请日:2016-10-20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残渣的回收利用方法,以中药残渣为底物,利用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协同作用,将中药残渣水解成葡萄糖。本发明利用酶法降解纤维素条件温和、无污染。酶解法从中药残渣回收得到的葡萄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碳源,还是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甲醇的重要原料。本发明对中药残渣进行了再利用,解决了残渣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中药残渣的资源化和价值提升,能够显著提高药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
-
-
公开(公告)号:CN105543334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610069983.3
申请日:2016-02-01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的鉴别方法。首先将待鉴定微生物接种于含有栀子苷和氨基酸的LB培养基中,培养5~48h,然后观察培养基,若菌落及菌落边缘培养基变为蓝色,则该微生物产生细胞外β‑葡萄糖苷酶;若菌落内侧变为蓝色,则该微生物产生细胞内β‑葡萄糖苷酶;若无显色反应,则该微生物不产生β‑葡萄糖苷酶。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鉴定结果与经过吸光度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后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并且耗时短,操作简洁,能够通过直观的现象确定微生物是否产生β‑葡萄糖苷酶,并确定胞内或者胞外β‑葡萄糖苷酶,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54333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69983.3
申请日:2016-02-01
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的鉴别方法。首先将待鉴定微生物接种于含有栀子苷和氨基酸的LB培养基中,培养5~48h,然后观察培养基,若菌落及菌落边缘培养基变为蓝色,则该微生物产生细胞外β-葡萄糖苷酶;若菌落内侧变为蓝色,则该微生物产生细胞内β-葡萄糖苷酶;若无显色反应,则该微生物不产生β-葡萄糖苷酶。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鉴定结果与经过吸光度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后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并且耗时短,操作简洁,能够通过直观的现象确定微生物是否产生β-葡萄糖苷酶,并确定胞内或者胞外β-葡萄糖苷酶,实用性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