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etson TX2对非合作空间目标进行自主识别的方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968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73418.9

    申请日:2024-01-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Jetson TX2对非合作空间目标进行自主识别的方法、系统,该方法包括对远距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将背景中较暗的星点全部滤除,再通过OpenCV库提取四连通域,得到图像中点簇的质心坐标和亮度信息;对近距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OpenCV库的图形学闭运算操作,对面目标进行连通域分割,通过OpenCV库连通域提取方法得到各连通域中心坐标,计算出面目标的视线角,得到识别结果;对比从远距相机和近距相机中得到的结果,若目标中心坐标一致,则认为已稳定捕获目标,此时输出近距相机中得到的识别结果;否则输出远距相机中得到的坐标和信息。本发明能够完成对空间目标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的识别与跟踪,作用范围大、识别准确度高。

    基于区域检测的星上空间目标部件中心定位和测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40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0641681.9

    申请日:2023-06-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区域检测的星上空间目标部件中心定位和测角方法,涉及可见光信号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图像进行平滑降噪和对比度增强等预处理,排除噪声和光照条件导致的成像质量低的影响;通过求邻域平均的方法获得图像的局部自适应阈值,实现前景与背景的分割;检测图像中的连通域并提取感兴趣区域,对其进行参数调整后的阈值分割、形态学开运算和闭运算,将各部件分开,得到各部件所在区域;通过形心提取算法获得各个部件的形心,利用其相对位置识别各部件。本发明充分考虑到了目标抵近过程中像素数逐渐递增导致的参数自适应问题,提高了形心检测的精度,实现了对空间面目标从远到近的自适应部件识别及中心定位方法。

    一种新型多层钎焊超硬磨料工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61781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376426.7

    申请日:2017-12-19

    发明人: 肖冰 王波 肖博

    IPC分类号: B24D1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层钎焊超硬磨料工具的制备方法,属于超硬磨料工具制造领域,步骤如下:1)将稀释材料与钎焊焊料按配混成复合料;2)将超硬磨粒进行制粒包裹,并用水溶性粘结剂粘接固定;3)将包裹后超硬磨料的复合体与填充材料、钎焊焊料、水溶性粘结剂混合均匀;4)放入模具加压定型;5)将成型的胚块加热钎焊;此方法通过控制钎焊超硬磨料的钎焊区域的大小来间接控制单颗磨粒的钎焊强度,并通过填充材料的结构搭配,实现了多层钎焊的多层可持续加工性能,提高钎焊超硬磨料工具的寿命;且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易控制,工序可标准化,适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一种基于钎焊方式的金刚石表面活化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09693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283826.3

    申请日:2014-06-23

    IPC分类号: B23K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钎焊的金刚石表面活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金刚石工具制备要求确定金刚石活化指标;计算得出平均单颗金刚石表面需布单层活化金属颗粒的数量;根据金刚石工具制备要求,计算单颗金刚石表面活化金属配制质量;确定活化金属颗粒平均粒径;计算单颗金刚石保护材料的质量;将金刚石表面进行清洗;将制备好的活化金属与保护材料以及金刚石倒入一容器,并加入粘结剂,通过制粒工艺进行金刚石的表面包裹;将制备好的合乎要求的颗粒置于石英板或陶瓷板上放入真空钎焊炉中进行真空钎焊。本发明能够通过设计计算,精确地确定与控制金刚石表面活化效果,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易控制,工序可标准化,适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钎焊超硬磨料串珠磨料有序排布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96592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53487.2

    申请日:2012-09-21

    IPC分类号: B24D1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硬磨料串珠有序化布料设备及方法,其中设备包括具有导轨的支架,在导轨上设置有一工作台,在支架上还设置有一电机,该电机通过一丝杠与工作台连接,在工作台上设置有一布料模具,在该布料模具上表面分布均匀的槽或孔阵,在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串珠压紧并随布料模具同步转动的串珠调节驱动装置,串珠调节驱动装置包括自动归位机构、串珠安装机构以及压力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丝杠直线进给与串珠调节驱动装置自转相结合的方式,将填充在布料模具上的磨料通过串珠的自转粘覆上去,这种结构不仅操作简单,同时具有磨料在串珠表面分布均匀的特点。

    钎焊超硬磨料船体打磨盘磨料排布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896590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53876.5

    申请日:2012-09-21

    IPC分类号: B24D7/14 B24D18/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钎焊超硬磨料船体打磨盘磨料排布工艺,包括打磨盘外端边缘布料、打磨盘斜面布料以及打磨盘顶端平面布料,所述的打磨盘外端边缘布料的磨料粒度为16~80目,相邻两颗磨粒的横向间距为1.6d~4.5d,相邻两颗磨粒的纵向间距1.5d~5.5d,其中d为磨料的最大粒径;所述的打磨盘斜面布料的磨料粒度为25~100目,沿磨盘径向相邻相颗磨粒间距范围1.5d~4d,沿径向分布的两列磨粒的间距范围1.5d~6d;所述的打磨盘顶端平面布料的磨料为簇状磨料,单个簇状磨料由1~115颗磨粒密排,磨粒的粒度为35~140目,簇状面积范围3mm2~15mm2。本发明打磨盘具有打磨效率高,手感轻,震动小,无气味,寿命长,外形美观等特点,较为完美地替代了传统的树脂砂轮片,是船舶制造业中船体打磨盘发展的方向。

    超硬磨料线锯磨料有序排布设备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96373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54993.3

    申请日:2012-09-21

    IPC分类号: B23D6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硬磨料螺旋形有序排布设备与方法,其中设备包括金属丝以及依次穿过金属丝的设置在前端的涂胶装置、设置在中部的磨料涂覆装置和设置在后端的粉料涂覆装置,在涂胶装置和磨料涂覆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一绕线回转装置,在磨料涂覆装置和粉料涂覆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一放线回转装置,在绕线回转装置和放线回转装置之间连接有一绕线,该绕线均匀的绕制在金属丝上并从磨料涂覆装置中穿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绕线回转装置以及放线回转装置的同步转动实现在金属丝进给的过程中,绕线能同步在金属丝上均匀绕出螺旋,从而使得磨料涂覆装置能在螺旋的间隔内涂覆磨料。

    高铁轨道板钎焊金刚石磨轮地貌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3808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46917.0

    申请日:2012-07-16

    IPC分类号: B24D18/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高铁轨道板磨轮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轨道板钎焊金刚石磨轮磨料排布地貌优化方法。根据回转形磨轮金刚石去除材料的机理,结合磨削参数对单层钎焊金刚石磨轮磨削过程进行数学分析,并以此确定最佳的磨轮表面磨料地貌:磨轮表面磨料采用分段排布,最佳分段数为大于等于65段;每段的排屑槽宽度大于7.2mm;每段布料区与竖直面的夹角最佳区域为55°~65°。本发明确定了高铁轨道板钎焊金刚石磨轮最优地貌,发挥了钎焊金刚石磨轮的最佳磨削性能。

    高能激振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481C

    公开(公告)日:1994-07-20

    申请号:CN92107587.1

    申请日:1992-06-03

    IPC分类号: B06B1/04

    摘要: 高能激振器属机械领域,主要由壳体,永磁磁钢,磁极盖板,磁盘,铜环,动圈,动圈骨架,弹簧片,夹紧轴及台面等所组成,其特点是利用特殊装配工艺方法采用超高能永磁材料作为永磁磁钢置于壳体与磁极盖板之间;内外铜环分别压配在磁极盖板和磁盘上,动圈置于内外铜环间的磁间隙中,弹簧片为四桥式双人字型圆盘式。具有高能,节能,谐波失真小,其体积和重量为国内外同类激振器的1/3。使用方便。

    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多任务稳态控制规律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744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300340.7

    申请日:2022-10-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多任务稳态控制规律优化方法,属航空发动机控制规律设计与优化领域。本发明对变循环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降低控制参数维数。在已有的稳态控制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并通过控制规律选择策略获取符合连续性单调性特点的稳态控制规律,相比已有的控制规律,在满足多个发动机工作任务需求的同时,能够降低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本发明为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控制规律的优化提供一种新思路,对变循环发动机性能潜力的挖掘及多变量控制系统的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