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气泡生成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20027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76406.3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曾华轮 邱玥

    Abstract: 微细气泡生成装置,涉及气泡产生装置。设有水泵、污水输送管道、收缩段、顶盖、空气流量调节孔、涡流腔室、导流片和角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外接污水和污水处理剂出口,水泵的出口端接污水输送管道的输入端,污水输送管道的出口端接涡流腔室,污水输送管道内设有收缩段,导流片设于涡流腔室内,涡流腔室的上部为角锥,污水输送管道内设有导流片,污水输送管道上设有顶盖和空气流量调节孔。可以提高污水中病菌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上浮率,大量细微的气泡可以产生托浮效果,达到加快污水和污水处理剂反应的目的。同时在高效能微细气泡生成装置的腔室内增加导流片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液的掺混效率,可以更高效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一种压差可调的双通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9324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74507.1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压差可调的双通道装置,涉及水洞或风洞双通道装置。设有前置腔室、后置腔室、隔板、层板模型、法兰盘和可调泄压孔;所述前置腔室设有扩张段和收缩段,扩张段设在收缩段上,扩张段与收缩段之间设有层板模型,所述后置腔室设有卡槽,前置腔室与后置腔室之间由法兰盘连接。可实现各类水洞或风洞需要双通道的流体力学实验,用精巧的细节设计、简便易安装的装置,将单通道来流改为双通道稳定来流,以此来提供实验模型两侧所需的压差,同时还实现了实验模型背部压力的调整,解决了以往单通道实验的不方便之处。

    一种复合式模型支撑和调节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5199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297927.6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邱玥 程方舟

    Abstract: 一种复合式模型支撑和调节设计方法,涉及小型直流式风洞。设有模型支撑和调节一体化装置,所述模型支撑和调节一体化装置设有实验模型、调节板、翼形支撑杆、下支撑杆、调节盘、牵引绳、调节销和支撑底座。用于小型教学实验用风洞,满足可靠稳定的试验段气流环境以及更精确的流动参数测量要求,需将研究对象用某种稳固且对模型本身流动影响尽可能少的支撑系统置于风洞试验段的均匀气流中,并根据试验的要求便捷地改变模型的姿态。

    一种高射程消防栓喷口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621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273931.2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邱玥 江裕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G06F17/5086

    Abstract: 一种高射程消防栓喷口的设计方法,涉及消防栓。设计三维模型,利用CATIA将喷口简化;利用ANSYS对实体进行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进行分析已经画好的网格,得出数据后用Tecplot软件处理图像。将原来的直线型收缩段喷口改进为双三次型曲线喷口,利用风洞设计中的原理方法,减少流体流经喷口过程中产生的气壁分离,大幅度降低了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进而可以使消防栓喷射出来的水柱更远,解决消防栓的射程问题。

    一种类飞碟式旋翼机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5436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45540.1

    申请日:2014-0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类飞碟式旋翼机,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提供充分利用陀螺自稳现象的一种类飞碟式旋翼无人机。设有机身、机翼、两电机、变距系统和可变距螺旋桨;所述机身与机翼根部相连,机身内部空间用于装载机载设备;机翼采用小短边椭圆翼型,用于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和固定翼巡航状态之间的转换;两电机安装在两侧机翼翼尖部位,两电机转向一致,使用变距系统调节可变距螺旋桨的桨距;变距系统用于调节螺旋桨的桨距,以改变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和推力大小,实现悬停和巡航模式切换。结构简单,对飞机重心的敏感性弱,整体气动效率较高。

    可用于低速环境的潮流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14960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047624.4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杨锦文 何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Y02E10/28

    Abstract: 可用于低速环境的潮流能发电装置,涉及一种潮流能发电装置。设主体框架、能量收集与转换装置和增速传动机构;所述主体框架设浮块、浮块支撑肋、支撑梁、工作平台、回转支承、支撑板、主轴防水管道和叶片轴防水管道;所述能量收集与转换装置设有前整流罩、后整流罩、导向板、水轮机叶片、发电机;所述增速传动机构设主轴、前叶片轴、后叶片轴,主轴上锥齿轮、主轴下锥齿轮、前叶片轴锥齿轮和后叶片轴锥齿轮;充分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利用整流罩结构对流经叶片的低速潮流进行整流加速,使低速潮流海域适合进行发电,同时采用两个相同方向的叶片方式和导向片结构,使流经发电装置的潮流能得到高效率的转换,特别适宜于将低速潮流进行高效转换。

    一种带肋结构的换热流道壁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3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75521.4

    申请日:2014-12-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邹赫 刘锦生

    Abstract: 一种带肋结构的换热流道壁,涉及换热流道结构。提供可明显强换热冷却效果的一种带肋结构的换热流道壁。包括换热流道壁本体,在换热流道壁本体的表面间隔设有倾斜凸起的斜锥形肋阵列,斜锥形肋阵列的各个锥体是顺流道流体流向倾斜,倾斜的方向与流体流向成锐角。三维结构,近壁扰流更强。相比于传统二维的肋条或肋片,它们是横亘在通道中,只有气流翻滚过去在背压区形成涡,而单个分布的斜锥形肋既造成由下方高压区卷到上方低压区的涡,也有从底部两侧绕过的扰流,带动了下方较多气流运动;且越接近壁面,横截面面积越大,使得扰动更多集中在有效的近壁区域。单位体积换热表面积大。撞击阻力较小。流体沿斜面爬坡,而非正面撞击,因此阻力较小。

    波浪能采集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14957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046012.3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何意 杨锦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38

    Abstract: 波浪能采集装置,涉及一种波浪能。设有工作平台、支撑杆、波能吸收浮子、连杆、小齿轮、大齿轮、转动轴、固定件和发电机;支撑杆垂直固定在工作平台的后部反面,在波能吸收浮子的两个端面的圆心处分别固定1个短轴,波能吸收浮子通过短轴和轴承的过盈配合与支撑杆相连接;波能吸收浮子左端面的前缘处固定一短轴并与连杆底端相连接,大齿轮端面圆心到边缘的中间处固定一短轴并与连杆顶点相连接;小齿轮固定在发电机的转轴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小齿轮、大齿轮、转动轴和固定件设在工作平台左侧边缘处,固定件两侧底部设有螺纹孔;转动轴与轴承过盈配合安装在固定件的通孔中;大齿轮通过平键固定在转动轴的边缘;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

    波浪能采集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14957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46012.3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何意 杨锦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38

    Abstract: 波浪能采集装置,涉及一种波浪能。设有工作平台、支撑杆、波能吸收浮子、连杆、小齿轮、大齿轮、转动轴、固定件和发电机;支撑杆垂直固定在工作平台的后部反面,在波能吸收浮子的两个端面的圆心处分别固定1个短轴,波能吸收浮子通过短轴和轴承的过盈配合与支撑杆相连接;波能吸收浮子左端面的前缘处固定一短轴并与连杆底端相连接,大齿轮端面圆心到边缘的中间处固定一短轴并与连杆顶点相连接;小齿轮固定在发电机的转轴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小齿轮、大齿轮、转动轴和固定件设在工作平台左侧边缘处,固定件两侧底部设有螺纹孔;转动轴与轴承过盈配合安装在固定件的通孔中;大齿轮通过平键固定在转动轴的边缘;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

    一种喷嘴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91597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19265.5

    申请日:2010-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鲍锋 刘玥

    Abstract: 一种喷嘴结构,涉及一种喷嘴。提供一种主要用于卫浴花洒的喷嘴结构,它利用水流的自激震荡而产生脉动的出水流束。设有喷嘴嘴体,嘴体内设有空腔,空腔的前端经前通道与喷嘴进水口连通,空腔的后端经后通道与喷嘴出水口连通,在空腔内设置隔离物,隔离物由设于空腔前部的前导流柱和设于空腔后部的附流后体组成,前导流柱与附流后体之间设有缝隙,前导流柱与前通道出水口之间形成前空腔,附流后体与后通道入水口之间形成后空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