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93600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10865469.X
申请日:2018-08-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石墨烯紫外光吸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石墨烯(3)平铺在介质材料(2)的表面;步骤2: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石墨烯(3)的紫外‑近红外吸收进行优化;步骤3:采用s偏振光并逐步增加斜劈光纤(1)的斜劈角度,形成空气中入射光子能量逐渐耦合到θ角的振荡模式,石墨烯(3)对于特定波长范围内紫外‑近红外光的吸收逐渐提高;步骤4:当增加介质材料(2)的厚度时,中心波长也会发生相应的线性变化;步骤5:通过选择合适的θ角、介质材料(2)厚度来获得预期的紫外‑近红外光吸收。本发明可以对紫外‑近红外光进行高效的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30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299145.9
申请日:2019-04-15
IPC分类号: G01N21/41 , G02B5/04 , C01B32/18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石墨烯的介质棱镜结构,包括,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上端固定设置有单层石墨烯薄膜,所述单层石墨烯薄膜上端且位于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中心固定设置有PDMS圈,所述PDMS圈的中间设置装有样品液体层,所述PDMS圈开设有空气微流通道。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半径为1cm,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为半球形状。所述PDMS圈的圆心与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的球心连线垂直于棱镜圆平面,所述PDMS圈内径为0.6cm、外径0.8cm、高度100μm。相比于传统的表满面等离激元吸收体,采用石墨烯和介质棱镜相结合的结构,避免金属对入射光的损耗,实现石墨烯更高精度的传感。
-
公开(公告)号:CN10958557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0696282.1
申请日:2018-06-29
IPC分类号: H01L31/0216 , H01L31/18 , B82Y4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全介质纳米结构增强石墨烯紫外光吸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基片上用电子束蒸镀的方法先沉积氟化钙作为氟化钙介质层;步骤2:在氟化钙介质层一侧之上沉积氧化锆作为高折射率介质氧化锆层,在高折射率介质氧化锆层之上沉积六氟铝酸钠作为低折射率介质六氟铝酸钠层;步骤3:然后在低折射率介质六氟铝酸钠层的表面沉氟化钙作为氟化钙介质层;步骤4:将石墨烯转移至氟化钙介质层另一侧之上形成石墨烯层;步骤5:在石墨烯层表面沉积氧化硅层;步骤6:利用光刻的方式将氧化硅层刻蚀成相同宽度和相同距离的二氧化硅纳米条。无需在结构中加入任何除石墨烯以外的有耗金属或介质,紫外光的能量全部被石墨烯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76016.2
申请日:2018-10-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属孔洞阵列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在金属薄膜上压印出一系列周期性均匀分布的纳米金属孔洞;步骤2:选择合适的纳米金属孔洞阵列结构;金属薄膜的厚度是500nm;步骤3:采用垂直入射光进行照射,引起纳米金属孔洞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把入射光“限制”在纳米金属孔洞中,使得纳米金属孔洞中的电场强度局部增强;步骤3:通过光谱仪定量的分析等离激元谐振波长的变化;步骤4:通过液体体积与反射光谱谱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测量得到纳米金属孔洞中液体的体积;步骤5:采用品质因数来定量的分析测量的效果。本发明具有无破坏性,无侵入性,无标记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60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865469.X
申请日:2018-08-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石墨烯紫外光吸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石墨烯(3)平铺在介质材料(2)的表面;步骤2: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石墨烯(3)的紫外‑近红外吸收进行优化;步骤3:采用s偏振光并逐步增加斜劈光纤(1)的斜劈角度,形成空气中入射光子能量逐渐耦合到θ角的振荡模式,石墨烯(3)对于特定波长范围内紫外‑近红外光的吸收逐渐提高;步骤4:当增加介质材料(2)的厚度时,中心波长也会发生相应的线性变化;步骤5:通过选择合适的θ角、介质材料(2)厚度来获得预期的紫外‑近红外光吸收。本发明可以对紫外‑近红外光进行高效的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161846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21735.6
申请日:2023-03-09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调制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狭缝波导调制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介质层1‑1和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2、基底3;第一介质层1‑1、第一介质层1‑2分别内置第三介质层4‑1、第三介质层4‑2,并分别构成介质狭缝波导;第一介质层1‑1和第一介质层1‑2之间设有石墨烯层5‑1和石墨烯层5‑2。本发明将石墨烯放置于波导层狭缝中央,在波导的狭缝之间的太赫兹波具有较强的束缚增强能力,且其电场方向与石墨烯方向平行可以实现极化匹配,从而提升器件太赫兹波与石墨烯的互作用;通过偏置层施加偏压改变石墨烯的化学势可以改变石墨烯的电导率,进而能够改变波导的传播损耗和传播距离,即可实现对电磁波调制深度的调节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776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811176016.2
申请日:2018-10-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属孔洞阵列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在金属薄膜上压印出一系列周期性均匀分布的纳米金属孔洞;步骤2:选择合适的纳米金属孔洞阵列结构;金属薄膜的厚度是500nm;步骤3:采用垂直入射光进行照射,引起纳米金属孔洞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把入射光“限制”在纳米金属孔洞中,使得纳米金属孔洞中的电场强度局部增强;步骤3:通过光谱仪定量的分析等离激元谐振波长的变化;步骤4:通过液体体积与反射光谱谱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测量得到纳米金属孔洞中液体的体积;步骤5:采用品质因数来定量的分析测量的效果。本发明具有无破坏性,无侵入性,无标记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22706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76908.9
申请日:2018-01-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无纳米图案化石墨烯紫外光吸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具有亚波长厚度的金属基片作为底部镜面层,在镜面层上沉积具有亚波长厚度的介质材料薄膜作为介质层,石墨烯层平铺在介质层的表面,制得基于石墨烯的光学吸收体;采用S偏振的紫外光作为入射光,通过调整到基于石墨烯的光学吸收体的入射角,以调节石墨烯对于特定波长范围内紫外光的吸收。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无需在介质表面制备亚波长结构化的纳米图案,大大降低制备基于石墨烯的紫外完美吸收体的工艺难度,并且能够通过控制角度、极化、介质层厚度等参数来调整吸收光谱。
-
公开(公告)号:CN210221818U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20504198.5
申请日:2019-04-15
IPC分类号: G01N21/41 , G02B5/04 , C01B32/18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石墨烯的介质棱镜结构,包括,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上端固定设置有单层石墨烯薄膜,所述单层石墨烯薄膜上端且位于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中心固定设置有PDMS圈,所述PDMS圈的中间设置装有样品液体层,所述PDMS圈开设有空气微流通道。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半径为1cm,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为半球形状。所述PDMS圈的圆心与乙烯-四氟乙烯半球棱镜的球心连线垂直于棱镜圆平面,所述PDMS圈内径为0.6cm、外径0.8cm、高度100μm。相比于传统的表满面等离激元吸收体,采用石墨烯和介质棱镜相结合的结构,避免金属对入射光的损耗,实现石墨烯更高精度的传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311434.4
申请日:2022-10-25
申请人: 厦门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552 , G01N21/0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等离激元的纳米结构平面化倒置光栅生物传感器,包括倒置的纳米结构均匀光栅、金属平面传感区、配体层和受体层,所述倒置的同质纳米结构均匀光栅和金属平面传感区构成传感器单元结构,所述金属平面传感区连接在所述倒置的纳米结构均匀光栅的上表面,所述配体层连接在所述金属平面传感区的上表面,所述受体层特异性结合在配体层表面。本发明提高了等离激元生物传感器的通用性,提高等离激元模式下生物分子检测中的近场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