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0190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73914.4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厦门电业机电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IPC: B66D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移动式中小型变压器的提拉装置,包括:第一悬臂架,分为悬臂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两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为相互套接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可以相对于外管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固定装置,将所述内管的位置固定;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悬臂梁的一端为三角支撑腿;第二悬臂架,所述第二悬臂架与第一悬臂架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悬臂架的支撑架和第二悬臂架的支撑架通过连接件连接,使所述第一悬臂架和第二悬臂架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提拉装置,所述提拉装置为2个尺寸结构相同的提拉组,所述提拉组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悬臂架的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架的悬臂梁上;所述提拉组的另一端与被提拉变压器连接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204237490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706421.1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厦门电业机电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IPC: B66D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移动式中小型变压器的提拉装置,包括:第一悬臂架,分为悬臂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悬臂梁两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为相互套接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可以相对于外管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固定装置,将所述内管的位置固定;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悬臂梁的一端为三角支撑腿;第二悬臂架,所述第二悬臂架与第一悬臂架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悬臂架的支撑架和第二悬臂架的支撑架通过连接件连接,使所述第一悬臂架和第二悬臂架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提拉装置,所述提拉装置为2个尺寸结构相同的提拉组,所述提拉组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悬臂架的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架的悬臂梁上;所述提拉组的另一端与被提拉变压器连接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116271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210394342.7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5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调控制品质的火电机组煤量前馈量化设计方法。当前大型火电机组大多需要滑压且深度调峰运行,从输入煤量到产生负荷需较长时间,常规煤量前馈控制方法很难做到快速准确的动态跟随。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首先,将速率限制前后的负荷指令求偏差,通过量化标尺一维折线函数获得煤量前馈量化标尺,从而设计出不同等级负荷煤量前馈的基本量化标尺;其次,根据协调品质要求和机组特性设计出具有闭环控制特点的煤量前馈量化信号;最后,采用量化标尺一维折线函数对煤量前馈量化信号进行修正。本发明保证了机组节能运行;保证了机组协调控制品质;机组在AGC状态时煤量前馈波动幅度大为减少,加强了机组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29484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010034340.8
申请日:2010-01-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煜邦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东方龙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数字化平断面图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webservice接口从EAM系统采集输电线路数据和杆塔数据;采集地形地貌数据;接收用户输入的输电线路名称;根据用户输入的输电线路名称,获取对应的输电线路数据、杆塔数据、交叉跨越物数据、地形地貌数据和气象数据;根据获取的上述这些数据绘制数字化平断面图。本发明实施例可实现输电线路平断面自动生成,从数字化电网生产管理系统中获取输电线路的台帐和线路通道等的相关信息,自动生成某条线路或某段线路的平断面图。
-
公开(公告)号:CN102135590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042652.8
申请日:2011-02-22
IPC: G01R31/08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行波测距装置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建立模拟被试电流互感器的行波传变特性的传递函数H(s);采用宽带电流源在50Hz-200kHz范围内的若干频率下重复试验获得被试电流互感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按照H(s)特定关系式配置参数值,使H(s)在所配置频带范围内具有与被试电流互感器相同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再建立输电线路故障行波传播全过程仿真系统,在仿真系统中用传递函数H1(s)和H2(s)分别代替输电线路首、末端的两个电流互感器,通过运行仿真系统获得行波试验数据文件,再由高速行波源将行波试验数据文件还原为模拟量行波信号并注入行波测距装置,完成对行波测距装置的性能试验。本发明解决了输出线路故障电流行波传播全过程仿真的关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378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10121075.6
申请日:2012-04-23
Applicant: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F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压曲线修正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负荷点下的功率值,并获取与每个负荷点下的功率值相对应的第一主蒸汽压力值和第二主蒸汽压力值,将每个负荷点下的第二主蒸汽压力值和第一主蒸汽压力值的差值带入该负荷点下的第一主蒸汽压力值和功率值的函数关系计算得到每个负荷点下功率值的变化量ΔPW,依据ΔPW以及背压变化量ΔPB计算得到背压项修正系数K,根据公式PW=PT+(PB-6.2)×K得到修正后的功率值,使得机组在每个负荷点下的滑压运行方式都按照该负荷点下的第一主蒸汽压力值和功率值的函数关系运行;该方法通过机组实际运行获取滑压优化曲线,并在实际运行中对该滑压曲线中的负荷进行背压项的修正,提高了滑压曲线的精确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滑压曲线修正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57535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78073.4
申请日:2013-11-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一次风风量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辅助变量;滤除辅助变量的误差;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一次风风量的测量模型,将辅助变量代入测量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一次风风量。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测量方法及系统中,首先获取辅助变量,然后滤除辅助变量中的误差,最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一次风风量的测量模型,将辅助变量代入测量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一次风风量,而不是用测量装置对一次风风量进行直接测量,因此不会因为含灰尘的一次风高速冲刷而造成的测量结果随着时间变化而严重漂移,以此解决了使用测量装置对一次风风量进行直接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偏差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222936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10167420.5
申请日:2011-06-20
Applicant: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并发电网的磨组启停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并网发电机组的磨组启停时间的历史数据,统计该历史数据得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依据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预测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将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与磨组启停的耗时相减来确定磨组启停时间点,以便在该磨组启停时间点来启动或停止磨组。该方法能比较合理的控制磨组的启动或停止的时间,减少由于磨组启停带来的过程断点,进而避免由于过程断点导致并网发电机组负荷与电力调度中心约定的符合调节范围不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3116271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10394342.7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5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调控制品质的火电机组煤量前馈量化设计方法。当前大型火电机组大多需要滑压且深度调峰运行,从输入煤量到产生负荷需较长时间,常规煤量前馈控制方法很难做到快速准确的动态跟随。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首先,将速率限制前后的负荷指令求偏差,通过量化标尺一维折线函数获得煤量前馈量化标尺,从而设计出不同等级负荷煤量前馈的基本量化标尺;其次,根据协调品质要求和机组特性设计出具有闭环控制特点的煤量前馈量化信号;最后,采用量化标尺一维折线函数对煤量前馈量化信号进行修正。本发明保证了机组节能运行;保证了机组协调控制品质;机组在AGC状态时煤量前馈波动幅度大为减少,加强了机组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96693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138576.X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锅炉蓄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该测量方法包括:获取锅炉测点数据;通过采用混合建模技术、基于机理模型建立的以所述锅炉测点数据作为输入、以对所述机理模型的输出数据进行偏差补偿后得到的补偿结果作为输出的混合模型处理所述锅炉测点数据,计算得到锅炉蓄热系数,以提高所述锅炉蓄热系数的计算精度;其中,所述机理模型为预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所述锅炉测点数据和锅炉蓄热系数进行机理分析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