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5558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161609.1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1B32/9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2C纳米颗粒的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碳纳米管薄膜(CNTF)通电产生的焦耳热高温来蒸发钨粉,并在薄膜表面负载钨的氧化物(WOx);进一步地以消耗骨架碳的方式快速原位焦耳热还原WOx,制得W2C纳米颗粒。该发明以具有快速升、降温特性的CNTF通电产生焦耳热代替了传统的电阻式、溅射式镀膜过程,以及液相法等W2C合成方式,本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尤其是可在数秒内实现W2C纳米颗粒的超快制备,具有重要的商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79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242896.3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N21/3577 , G01N21/01 , G02B5/08 , G02B26/08 , G02B7/182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 G01N21/3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红外多维融合算法的基础油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设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样品仓内的样品机构,样品机构包括L形的安装台、光学系统和样品架;晶片上滴入基础油,并将晶片放置于样品孔对应的加热块上端,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发出的红外光束经过光学系统的全反射后被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接收,使得样品孔和背景孔依次位于光学系统光路中的同一垂直光线会聚处,本发明的基础油检测方法通过光谱测量方法改进以及二维相关运算,可以获取不同种类基础油的双光谱二维同步谱,融合一维光谱和二维光谱,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判别模型识别不同种类基础油,识别率最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1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34635.7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空气中耐高温的Ti3C2复合薄膜加热器,其制备过程主要如下:将Ti3AlC2与LiF粉末溶于HCl,再水浴磁力搅拌,之后通过离心洗涤将溶液洗涤至中性,最后通过离心取得上层溶液获得Ti3C2分散液。继而通过化学反应或者物理镀膜法,在Ti3C2薄膜的上下表面各沉积一层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耐热冲击性能、耐高温、结构密实的材料,再根据加热器所需形状,裁取复合薄膜,并连接电极,制备成加热器。该加热器制备简单,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解决了一些在加热器在空气中无法达到高温加热或者必须在惰性气氛中才能达到高温的问题,使得温度区域与用途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9864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34575.6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8F259/04 , C08F220/18 , C08F212/08 , C08F230/02 , C08F2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乳法合成的环保阻燃聚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复合树脂,该共聚复合树脂是通过种子水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备而成,其中,各原料按质量份的构成为:16.0‑24.0份聚氯乙烯种子胶乳,4.0‑10.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3.0‑8.0份苯乙烯,0.2‑1.0份含磷丙烯酸酯功能单体,0.2‑1.0份含硅可聚合聚氨酯,6.0‑10.0份去离子水,0.2‑0.6份乳化剂,0.1‑0.3份引发剂,0.1‑0.2份氨水,其中包含羟丙基硅油的可聚合聚氨酯可热解生成聚硅氧烷,向树脂表面迁移生成碳‑硅阻隔层。本发明在实现聚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复合树脂高性能化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提升其环保阻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798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93419.9
申请日:2025-03-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8G18/66 , C08G18/42 , C08G18/48 , C08G18/64 , C08G18/32 , C08J9/40 , C08J9/08 , C08L75/08 , A01N25/10 , A01N61/02 , A0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木醋液的对蓝藻具有杀灭作用的生物基聚氨酯泡沫,属于蓝藻治理以及有机废弃物利用领域。所述生物基聚氨酯泡沫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多元醇48‑50份、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30‑35份、聚乙二醇化壳聚糖2‑3份、季铵盐壳聚糖1‑1.5份、开孔剂0.1‑0.2份、扩链剂1‑2份、化学发泡剂1‑1.5份、泡沫稳定剂1‑2份、胺类催化剂0.3‑0.5份。其中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用作交联剂,由聚乙二醇甲醚和壳聚糖改性而成。所制备的生物基聚氨酯负载木醋液泡沫呈现出亲水、多孔和除藻的特性。该生物基聚氨酯负载木醋液泡沫可长时间高效去除蓝藻水华,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8407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11656669.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焦耳热高温快速制备高活性碳纤维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方法。该发明利用碳纤维通电产生的焦耳热,以消耗骨架碳的方式快速还原纤维表面的镍钴氢氧化物,并将得到的镍、钴金属颗粒作为纳米级凹槽的模板,利用纤维自身的焦耳热将金属颗粒快速蒸发,获得表面粗糙且多孔的高活性CF电极。该发明的特点是:以具有快速升、降温特性的碳纤维通电产生的焦耳热活化代替了传统马弗炉加热或强酸刻蚀等过程。整个活化处理时间短、能耗低、无污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42896.3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N21/3577 , G01N21/01 , G02B5/08 , G02B26/08 , G02B7/182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 G01N21/3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红外多维融合算法的基础油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设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样品仓内的样品机构,样品机构包括L形的安装台、光学系统和样品架;晶片上滴入基础油,并将晶片放置于样品孔对应的加热块上端,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发出的红外光束经过光学系统的全反射后被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接收,使得样品孔和背景孔依次位于光学系统光路中的同一垂直光线会聚处,本发明的基础油检测方法通过光谱测量方法改进以及二维相关运算,可以获取不同种类基础油的双光谱二维同步谱,融合一维光谱和二维光谱,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判别模型识别不同种类基础油,识别率最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97473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23006.1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B13/00 , H01B5/14 , C01G49/00 , C01B32/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Fe3C颗粒复合碳基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利用碳基导电薄膜通电产生的焦耳热,对负载其上的含铁原料进行高温处理并与碳基导电膜发生反应,继而得到均匀负载Fe3C纳米颗粒的碳基导电复合膜。该发明以具有快速升、降温特性的纳米碳基宏观薄膜通电后产生的焦耳热加热代替了传统的管式炉或箱式炉的加热过程,整个流程具有步骤简单、合成快速、能耗低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41191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634635.7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空气中耐高温的Ti3C2复合薄膜加热器,其制备过程主要如下:将Ti3AlC2与LiF粉末溶于HCl,再水浴磁力搅拌,之后通过离心洗涤将溶液洗涤至中性,最后通过离心取得上层溶液获得Ti3C2分散液。继而通过化学反应或者物理镀膜法,在Ti3C2薄膜的上下表面各沉积一层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耐热冲击性能、耐高温、结构密实的材料,再根据加热器所需形状,裁取复合薄膜,并连接电极,制备成加热器。该加热器制备简单,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解决了一些在加热器在空气中无法达到高温加热或者必须在惰性气氛中才能达到高温的问题,使得温度区域与用途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81048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49420.9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素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环糊精-聚乙二醇包合物作为相容剂,包合物上的环糊精与纳米纤维素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聚乙二醇与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促进纳米纤维素在基体中良好分散,提高了纳米纤维素与和聚乳酸的界面作用力。有效传递外加负载,实现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同时提高。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和使用过程绿色环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