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源的电池交流阻抗在线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736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36898.0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电源的电池交流阻抗在线检测方法,是在电池以稳态充电电流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将电源的PWM调制切换到多目标优化RPWM调制进行交流阻抗在线检测;通过优化设计获得多目标优化RPWM调制的载波频率,优化设计目标设置为使充电系统输出电流频谱满足所测交流阻抗的频段在扰动时的电流谐波量要求;多目标优化RPWM调制下的载波频率以载波频率序列形式变化,序列周期取决于阻抗测量频段需求。本发明实现了宽频电池阻抗检测,实时精确检测阻抗,无需额外增加硬件设备,节约成本,仅需更改载波频率,其实现方式简单,对电池充电系统影响小。

    基于改进步长的燃料电池最大功率点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587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07899.2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改进步长的燃料电池最大功率点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燃料电池当前的输出电流;根据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的燃料电池的功率和输出电流的对应关系曲线上确定对应的二阶变化率;判断所述二阶变化率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在判断所述二阶变化率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公式(1)更新电导增量法的步长;在判断所述二阶变化率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计算选取的点对应的变化率;判断变化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变化率的第二预设值;在判断所述变化率大于或等于最大变化率的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公式(1)更新电导增量法的步长;采用电导增量法调节燃料电池的占空比。

    基于改进步长的燃料电池最大功率点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58774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1307899.2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改进步长的燃料电池最大功率点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燃料电池当前的输出电流;根据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的燃料电池的功率和输出电流的对应关系曲线上确定对应的二阶变化率;判断所述二阶变化率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在判断所述二阶变化率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公式(1)更新电导增量法的步长;在判断所述二阶变化率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计算选取的点对应的变化率;判断变化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变化率的第二预设值;在判断所述变化率大于或等于最大变化率的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公式(1)更新电导增量法的步长;采用电导增量法调节燃料电池的占空比。

    一种用于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极板组件及燃料电池电堆

    公开(公告)号:CN1196507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21957.2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极板组件及燃料电池电堆,极板组件中的阳极板上开设有用于重整气流通的第一流道,重整气在第一流道内流动时,由于第一流道的空间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重整气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流速将会逐渐加快,重整气在第一端时的初始流速相对较低,可以具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后续流速逐渐升高,同时能够能够形成负压,进而将杂质带走流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流道内附着堆积的问题。通过在相邻两阶梯段之间设置有平滑曲线结构的过渡部,可以减少流体在第一流道中的流动阻力和湍流现象,从而进一步避免了重整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流道内的附着堆积。

    一种高效原位活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163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31874.7

    申请日:2021-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原位活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首先在催化剂浆料中添加碳和造孔剂等材料,然后将浆料超声喷涂至质子交换膜两侧,并在两侧附上气体扩散层,得到膜电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活化:(1)将膜电极组装成单电池,电池温度为20~90℃,阴阳极相对湿度为20~100%,氢气和空气化学计量分别为1.0~4.0和1.0~5.0;(2)分别将电池电压控制在0.8~0.9V、0.5~0.8V和0.3~0.5V,持续时间分别为0.5min~3min、0.5min~5min和0.5min~5min;(3)循环步骤(2)2~8次。本发明通过电压循环和添加碳和造孔剂等材料,优化了膜电极的三相界面,提高了水、气和电子的扩散和传输,缩短了膜电极的活化时间。相比于传统活化方法,原位活化工艺简单、时间短、效率高。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苯砜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32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74434.6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聚苯砜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聚苯砜、锂盐和塑化剂组成,通过一步浇筑涂布,且在烘干后经塑化处理获得。聚苯砜中醚基和磺酰基作为锂离子相互跳跃的紧密配位位点可有效促进锂离子传导,而对环芳烃的刚性链结构能够充当电解质膜内物理屏障以抑制锂枝晶生长,同时,聚苯砜的高表面能也有益于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更强黏附,进而协同实现优异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与传统聚合物电解质相比,所述聚苯砜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具有全面占优的电化学性能,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