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46598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1223088.9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AST‑AIC法的微地震信号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先根据水力压裂射孔信号与微地震信号传播路径相似,走时信息相近,提出了一种微地震事件识别新方法;利用水力压裂检波器布阵方式及单道信号局部极值在微地震触发时刻附近设计精确时窗;用Curvelet变换对精确时窗内数据滤波;通过FAST‑AIC算法在精确时窗内进行初至拾取。FAST‑AIC算法是将传统AIC算法优化、变换,求取离散实数序列的算术和、平方和的线性组合形式,减少重复计算,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采用新方法对模拟数据和实际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初至拾取,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同时与常规微地震方法初至拾取结果对比,证明提出的新方法较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30576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75579.X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urvelet变换的地震信号去噪方法,建立一个不同子波长度的楔形模型,模型中只存在一个薄层,不同子波分辨薄层和楔形的能力也不同,选用时间分辨率低的地震记录作为匹配道,时间分辨率高的地震记录作为参考道,通过Curvelet变换的匹配滤波方法对匹配道地震记录以及掺加高斯白噪声的地震记录进行匹配处理,并与参考道分辨率高的地震记录进行对比。经实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FITSA算法同时处理两方面的影响,匹配后的结果波形一致性高,并且噪声得到了好的压制,明显的提高了地震数据处理的分辨率、信噪比。在改善信噪比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08922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10081964.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地震事件识别领域,特别涉及微地震事件道间能量叠加的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利用初至时差文件Δti校正多道微地震信号;将校正后的多道微地震信号能量求和以获得一个高信噪比模型道M(i);采用STA/LTA法基于模型道能量包络E(i)进行微地震事件的识别。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的弊端,提高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89226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081964.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地震事件识别领域,特别涉及微地震事件道间能量叠加的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利用初至时差文件Δti校正多道微地震信号;将校正后的多道微地震信号能量求和以获得一个高信噪比模型道M(i);采用STA/LTA法基于模型道能量包络E(i)进行微地震事件的识别。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的弊端,提高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4659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23088.9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AST‑AIC法的微地震信号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先根据水力压裂射孔信号与微地震信号传播路径相似,走时信息相近,提出了一种微地震事件识别新方法;利用水力压裂检波器布阵方式及单道信号局部极值在微地震触发时刻附近设计精确时窗;用Curvelet变换对精确时窗内数据滤波;通过FAST‑AIC算法在精确时窗内进行初至拾取。FAST‑AIC算法是将传统AIC算法优化、变换,求取离散实数序列的算术和、平方和的线性组合形式,减少重复计算,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采用新方法对模拟数据和实际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初至拾取,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同时与常规微地震方法初至拾取结果对比,证明提出的新方法较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5479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61380.3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地震定位的网格逐次剖分方法,该方法在现有的网格搜索振幅叠加算法的基础上,对目标区域首次剖分后,在最大能量聚焦的网格中心点附近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搜索,寻找全局最大能量聚焦值,避免了为了提高定位精度而进行的全局化细分,以较小的计算代价获得了更高的定位精度。经试验证明,本发明采用网格逐次剖分的射孔定位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方法效率和计算精度难以平衡的问题。能以较小的计算代价,获得更高的微震定位精度。避免了全局细分,减小了工作量,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升了定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0731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61393.0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振幅叠加的地面观测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从逆时偏移震幅叠加法原理出发,并结合极快速模拟退火算法,不需要拾取震相初至信息,通过监测射孔点处能量聚焦情况,进行速度模型校正。并以射孔点重定位精度,判定速度模型是否可用于后续微地震定位。能够有效的克服现有算法存在的极大值和最大值不分的情况,准确的找到能量聚焦最大值E,准确定位射孔位置,有效的校正速度模型。采用逆时振幅偏移叠加算法能够有效的抑制噪声干扰,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较好定位效果。速度模型越接近实际模型,射孔定位就会越精准。根据射孔点重定位精度,判定速度模型是否可用于后续微地震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481114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93585.8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模拟调理单元的优化电路,是由横跨导偏置电路经电流源和三极管并联匹配结构与差分放大电路链接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三极管的并联匹配方案可以实现地震检波器和采集电路的噪声匹配来降低采集板的噪声的目的,在三极管的并联的匹配方案中,MOS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对方案中的三极管的并联结构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在电流源的设计中采用恒跨导参考源,达到温度补偿的效果,减小了温度的影响,进而达到了降低噪声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807316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261393.0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振幅叠加的地面观测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从逆时偏移震幅叠加法原理出发,并结合极快速模拟退火算法,不需要拾取震相初至信息,通过监测射孔点处能量聚焦情况,进行速度模型校正。并以射孔点重定位精度,判定速度模型是否可用于后续微地震定位。能够有效的克服现有算法存在的极大值和最大值不分的情况,准确的找到能量聚焦最大值E,准确定位射孔位置,有效的校正速度模型。采用逆时振幅偏移叠加算法能够有效的抑制噪声干扰,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较好定位效果。速度模型越接近实际模型,射孔定位就会越精准。根据射孔点重定位精度,判定速度模型是否可用于后续微地震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580992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32563.5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8C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首先是基于WLAN的负载均衡算法能够充分利用AP的带宽,均衡每个AP的负载量,提高了AP的整体带载能力,采用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机制,能够对压裂监测现场的采集站在最大吞吐量的前提下采用轮询的方法来减少信道的拥塞状态,避免了现场所有的采集站同时进行数据传输而产生信道拥塞导致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实时传输,通过对现场的采集站均衡分组,使得每个AP都能够均衡负载且保证有较好的传输性能,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因为拥塞而降低信道传输性能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无线传输的实时性。满足野外微地震监测中数据的实时回收的要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