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知智能锚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7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96353.1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感知智能锚杆,包括头部、传感区域和尾端,传感区域设有直槽和螺旋槽,直槽和螺旋槽中布设有感知监测区域围岩处各应力应变信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基于锚杆结构的应力‑应变及应变‑变形的关系表达式,感知隧道围岩支护变形信息。本发明的优点是不仅可感知锚杆轴向的拉伸变形,也一定程度上获取到局部的扭转和弯曲变形信息,更全面地感知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

    一种隧道衬砌侵限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0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16687.5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侵限测量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激光测量系统与接收终端,所述激光测量系统安装在隧道初期支护的拱顶位置,并将测量数据无线传输至所述接收终端中进行分析;所述激光测量系统包括:外壳支架,用于元件的固定、封装;伸缩杆,一端固定在初期支护上,另一端与外壳支架连接,用于控制外壳支架的升降;舵机,包括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角度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舵机的水平旋转角度和竖向转动角度的变化;控制模块,安装在外壳支架内,控制舵机的水平和竖向旋转并储存测量数据;激光测距仪,固定在外壳支架内,通过发射、接收激光束,获取隧道内某点到激光测距仪的直线距离;无线模块,用于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接收终端。

    一种隧道两阶段耗能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95058.3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隧道两阶段耗能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隧道两阶段耗能支护结构包括气囊压缩层、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所述气囊压缩层包括橡胶气囊、充气接头、单向导气管、双向导气管、隔断带,所述气囊压缩层能够对内部压强进行转移与释放,使其具有定量控制围岩压力并将压力均匀传导至初期支护上的能力。该支护结构基于气囊压缩层的设置通过两阶段变形有效释放围岩的压力,可以减少隧道初期支护的应力集中和不均匀变形,保障隧道的安全掘进;且支护结构受力形式简单,施工方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相协调,可以适用于不同地质环境隧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