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机械损伤疏水疏油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49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72090.6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蒋正武 张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机械损伤疏水疏油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S10,将含氟单体和非氟单体按照(2‑30)wt%:(2‑30)wt%溶解在DMF和/或DMAC中,加入(0.5‑3)wt%的AIBN,在50℃‑90℃下聚合反应1‑12h,得到含氟共聚物溶液;S20,将含氟共聚物溶液倒入水中,进行沉淀和过滤;S30,用乙醇和/或异丙醇对沉淀物进行洗涤、过滤;S40,对洗涤后的沉淀物进行真空干燥、研磨成粉、过400目筛子,得到含氟共聚物粉末;S50,取水泥、细沙、水、含氟共聚物粉末混合,搅拌形成水泥浆;S60,将水泥浆浇入模具内,成型,风干得到抗机械损伤疏水疏油混凝土。

    超疏水疏油抗渗含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超疏水疏油抗渗含氟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20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72094.4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蒋正武 张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疏水疏油抗渗含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超疏水疏油抗渗含氟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超疏水材料技术领域。超疏水疏油抗渗含氟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0,将含氟单体和非氟单体按照(2‑30)wt%:(2‑30)wt%分散在(1.5‑5)wt%乳化剂含量的水溶液中,加入(0.5‑3)wt%的AIBA,在50℃‑90℃下聚合反应1‑12h,得到含氟共聚物乳液;步骤S20,用醇对含氟共聚乳液进行破乳,经定性滤纸过滤,得到破乳的沉淀物;步骤S30,用去离子水和醇对破乳的沉淀物进行反复洗涤;步骤S40,对洗涤后的沉淀物进行真空干燥、研磨成粉、过400目筛子,得到超疏水疏油抗渗含氟涂料。

    基于颗粒级配与水化热力学特征的低碳复合胶凝材料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610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75049.5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蒋正武 任强 陈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颗粒级配与水化热力学特征的低碳复合胶凝材料及设计方法,步骤如下:1)确定辅助胶凝材料的反应程度、活性化学组分,对主要活性组分进行质量归一化,确定水泥和辅助胶凝材料的粒径分布;2)根据不同比例的活性组分与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变化规律,确定活性组分与掺量上限的对应关系,作为水化热力学约束条件;3)设计水泥与辅助胶凝材料的紧密堆积级配,作为颗粒级配约束条件;4)在水化热力学与颗粒级配协同约束的条件下,使用规划求解设计得到低碳复合胶凝材料的配合比。本发明可实现大掺量辅助胶凝材料替代硅酸盐水泥,指导低碳复合胶凝材料配合比设计,具有显著的减碳效益。

    一种无铅水泥基固态电介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79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86187.4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铅水泥基固态电介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无铅水泥基固态电介质复合材料包括水泥和无铅铁电/反铁电材料粉体。本发明的无铅水泥基固态电介质复合材料通过混合水泥与无铅铁电/反铁电材料粉体并球磨,再依次进行干燥、水合、压制成型以及养护制备得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区别于水泥基电池和/或水泥基超级电容器的建筑材料储能的新方法,并且本发明制备的无铅水泥基固态电介质复合材料在具有电能存储特性的同时,创造性地利用无铅电介质材料的电能存储特性,为未来宜居储能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路线。

    赤泥与碳酸镁/钙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8039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667019.0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赤泥与碳酸镁/钙的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包括赤泥、碳酸镁与碳酸钙,并满足:a)mMgO≤mCO3;b)1/8mCO3+7/32mMgO≤mAl2O3+mFe2O3≤1/4mCO3+3/16mMgO。其中,mCO3为碳酸镁与碳酸钙中碳酸根的摩尔量,mAl2O3为赤泥中氧化铝的摩尔量,mFe2O3为赤泥中氧化铁的摩尔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赤泥与碳酸钙、镁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了赤泥的高效水化,提高了赤泥的火山灰活性,并高效激发了碳酸钙、镁质材料的潜在活性。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渗水裂缝电沉积修复的水凝胶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5793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426967.2

    申请日:2021-11-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结构渗水裂缝电沉积修复的水凝胶系统及其应用方法,该水凝胶系统包括:可用于产生弱电流的可调节直流电源;设置在混凝土待修复渗水裂缝处的含修复离子水凝胶;用作阳极的外加电极:其贴在含修复离子水凝胶的表面或插入含修复离子水凝胶中;带裂缝损伤地下结构中作为阴极的钢筋:可调节直流电源、外加电极、含修复离子水凝胶以及钢筋构成闭合回路。该水凝胶系统导电率高,在微电流的作用下,可实现修复离子自由迁出并进入渗水裂缝中进行反应、填充、修复,完成地下结构渗水裂缝的内部修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电沉积现场修复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可操作性较强,有利于电沉积法修复地下结构渗水裂缝的推广。

    一种可充电、储电、放电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081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133323.4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电、储电、放电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混凝土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石英砂、石英粉、硅灰、碳纳米材料、钢纤维、减水剂、表面活性剂和水,按重量份数计,水泥的用量为600‑1000份,石英砂用量为660‑1100份,石英粉用量为210‑350份,硅灰用量为150‑251份,碳纳米材料为水泥总用量的0%~0.2%、钢纤维的体积掺量为1.0%~2.0%,减水剂用量为水泥总重量的1.0%~2.0%,表面活性剂用量为碳纳米材料用量的1.0~10.0。本发明通过掺加钢纤维和碳纳米材料,促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电容,在通电时,外界电能会储存在电容中,在断电后,储存的电能会自主释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混凝土具有高力学性能、高韧性、高抗渗性,还兼具充电、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的能力。

    水泥基用含氟共聚物乳液、基于该乳液的超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038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07616.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蒋正武 张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基用含氟共聚物乳液、基于该乳液的超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水泥基用含氟共聚物乳液,先将含氟单体与非氟单体、乳化剂、无机纳米材料、水混合后分散,得到预乳化液;再向预乳化液中加入引发剂,聚合反应,调节pH并冷却即得含氟共聚物乳液。本发明的水泥基用含氟共聚物乳液选用不含硫酸根、氯离子等腐蚀混凝土的组分,不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反应,乳液稳定耐储存、使用方便,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的超疏水混凝土表面和内部都具有超疏水特性,拥有高抗渗和超疏水特性、耐磨损能力,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在高温差、多雨雪、沿海等地区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电解海水生产的可碳化氧化镁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31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82040.8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海水生产的可碳化氧化镁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工艺过程为:(1)构建装有阴极和阳极的电解池,且在电解池中还设有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离子交换膜;(2)往电解池中引入海水,通电进行电解,使得海水电离产生离子,并经离子交换膜的过滤作用,在阴极区域富集Mg2+;(3)调控阴极区域的pH,使得Mg2+完全沉淀形成氢氧化镁;(4)将所得氢氧化镁煅烧后,即得到目标产物可碳化氧化镁胶凝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胶凝材料所利用的主要原材料海水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所得胶凝材料具有高纯度高碳化活性,可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形成高强度产品,对我国建材行业碳中和意义重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