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偶联剂对电池正极材料表面进行修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6016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107881.5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偶联剂对电池正极材料表面进行修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电极材料表面进行活化,引入活性基团,并与偶联剂溶液发生反应,形成化学键连接;将偶联剂改性后的电极材料与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和导电剂在合适的溶剂中混合均匀并干燥,制备得到复合电极。本发明通过对电极材料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构筑与固体电解质化学键合的电极/电解质界面,解决长循环过程中固固界面分离的难题,提升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材料易得,制备的复合电极性能优异,无需过多的仪器设备,有利于规模化制备。

    一种大功率混合直流接触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66888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64420.0

    申请日:2008-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功率混合直流接触器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由直流接触器主体和灭弧系统组成。直流接触器包括动静触头、主体支架、电磁线圈等部分,完成通断作用。灭弧系统包括接触器闭合电弧消除部分和接触器断开灭弧部分。混合直流接触器闭合灭弧部分由电源转换电路、信号隔离采集电路、控制电路及MOSFET驱动电路组成,通过检测触头闭合信号导通电力电子开关消除弹跳电弧;断开过程出头电弧消除部分由保持电路、判断电路、控制切换电路及能量吸收电路组成,利用电力电容能量吸收特性消除接触器触头分断大功率负载时产生的电弧,通过PCB板布局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寄生参数的影响,使大功率混合直流接触器在分断动作过程中完全消除电弧影响。

    一种6005A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382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99650.7

    申请日:2020-09-22

    Abstract: 一种6005A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涉及一种6005A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6005A铝合金在激光填丝焊接过程中Mg2Si(β)强化相不发生析出导致焊接接头焊后性能差的问题。方法:将6005A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先进行加热升温固溶并固溶保温,然后水冷至室温;再进行加热升温时效并时效保温,最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热处理后的6005A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本发明可获得一种6005A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

    一种复合单颗粒层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93480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03739.5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单颗粒层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单颗粒层固态电解质为由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基体和无机固态电解质复合而成的电解质片,其中:所述无机固态电解质宏观结构为单颗粒层,颗粒之间的空隙由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基体填充。具体制备步骤如下:一、采用喷雾干燥法或者模板法制作无机固态电解质颗粒;二、将无机固态电解质颗粒有序排列成单颗粒层,单颗粒与单颗粒之间的空隙填充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基体,冷却后制成电解质片。本发明的复合单颗粒层固态电解质由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基体中的无机单颗粒固态电解质均匀有序排列而成,缩短了金属离子扩散路径,显著提高了全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利用偶联剂对电池正极材料表面进行修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601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07881.5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偶联剂对电池正极材料表面进行修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电极材料表面进行活化,引入活性基团,并与偶联剂溶液发生反应,形成化学键连接;将偶联剂改性后的电极材料与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和导电剂在合适的溶剂中混合均匀并干燥,制备得到复合电极。本发明通过对电极材料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构筑与固体电解质化学键合的电极/电解质界面,解决长循环过程中固固界面分离的难题,提升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材料易得,制备的复合电极性能优异,无需过多的仪器设备,有利于规模化制备。

    一种新型电解质复合方式的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5165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18912.7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一种新型电解质复合方式的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固态锂电池正极包括导电剂、聚合物电解质及正极活性材料,负极为金属锂及其合金,电解质为无机固态电解质。所述方法如下:将聚合物基体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并加入锂盐,随后加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搅拌均匀,得复合正极浆料;将复合正极浆料涂覆到铝箔上并在80℃真空烘干12 h,获得正极片;用聚合物电解质的均相混合溶液对正极片进行反复浇筑和干燥,得到高致密度的正极片;将无机固态电解质片与高致密度正极片进行叠片处理,并进行热处理;将负极材料置于无机固态电解质片的另一侧,对电池进行封装,组装成固态锂电池。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正极压实密度达到2.3~3.5 g cm-3。

    一种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63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18913.1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所述钠离子电池负极由金属钠、负极极片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和导电剂组成。所述方法如下:将负极极片活性材料置于物理气相沉积的腔体内作为沉积基底;将待沉积金属钠制成靶材置于腔体内进行固定,作为沉积层金属源;设置物理气相沉积参数,真空状态下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负极极片活性材料表面沉积一层金属钠。本发明通过在负极极片活性材料表面沉积一层金属钠,减少正极材料中活性钠离子的损失,提高钠离子电池首次库伦效率,本发明提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的方法,安全、实用,且操作简便。物理气相沉积金属薄层,数控操作,安全高效,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新型电解质复合方式的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516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118912.7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一种新型电解质复合方式的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固态锂电池正极包括导电剂、聚合物电解质及正极活性材料,负极为金属锂及其合金,电解质为无机固态电解质。所述方法如下:将聚合物基体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并加入锂盐,随后加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搅拌均匀,得复合正极浆料;将复合正极浆料涂覆到铝箔上并在80 ℃真空烘干12 h,获得正极片;用聚合物电解质的均相混合溶液对正极片进行反复浇筑和干燥,得到高致密度的正极片;将无机固态电解质片与高致密度正极片进行叠片处理,并进行热处理;将负极材料置于无机固态电解质片的另一侧,对电池进行封装,组装成固态锂电池。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正极压实密度达到2.3~3.5 g cm‑3。

    一种快速测定Al-Mg-Si系合金焊接接头软化区域的办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505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58602.5

    申请日:2018-03-27

    Abstract: 一种快速测定Al-Mg-Si系合金焊接接头软化区域的办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接头性能的评价方法,具体是一种快速测定Al-Mg-Si系合金焊接接头软化区域的办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中对铝合金接头软化测定的不准确,软化位置无法准确认定的问题。方法:基于研磨、抛光、腐蚀和清理等处理办法,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在接头的软化区产生清晰分明的黑色腐蚀范围,并根据黑色腐蚀的颜色深度及范围来判断接头软化情况的方法。本发明用于快速测定Al-Mg-Si系合金焊接接头软化区域。

    一种大功率混合直流接触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66888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810064420.0

    申请日:2008-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功率混合直流接触器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由直流接触器主体和灭弧系统组成。直流接触器包括动静触头、主体支架、电磁线圈等部分,完成通断作用。灭弧系统包括接触器闭合电弧消除部分和接触器断开灭弧部分。混合直流接触器闭合灭弧部分由电源转换电路、信号隔离采集电路、控制电路及MOSFET驱动电路组成,通过检测触头闭合信号导通电力电子开关消除弹跳电弧;断开过程出头电弧消除部分由保持电路、判断电路、控制切换电路及能量吸收电路组成,利用电力电容能量吸收特性消除接触器触头分断大功率负载时产生的电弧,通过PCB板布局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寄生参数的影响,使大功率混合直流接触器在分断动作过程中完全消除电弧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