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5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3442.1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和鱼眼摄像头的结构响应监测方法,属于建筑结构监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00、使用鱼眼摄像头获取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S200、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图像畸变校正与特征提取;S300、基于S200输出的结果进行建筑结构的位移监测。本发明提高分割准确性、增强了鲁棒性、有效地利用先验信息,提高了分割结果的一致性和可解释性。本发明的结构响应监测方法可用于普通摄像头和鱼眼摄像头,具有更广的适用性。本发明技术中还包括了针对于普通摄像头和鱼眼摄像头的线框提取模型以及畸变矫正模型,这两个模型也可广泛应用于如图像分割、图像分类等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55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1310959.4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自复位减震抗倒塌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对框架结构的耗能减震及抗连续倒塌的问题。它布置在框架结构的两根梁与两根柱合围区域内,滑动支座与上方的梁固接,且所述滑动支座上水平加工有长孔,两根金属支柱的下端分别与下方的梁铰接,两根金属支柱的上部分别与滑动支座通过长孔滑动连接,每根金属支柱的顶端各绕设有一根SMA丝,每根SMA丝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绕设金属支柱的两侧,且均与下方的梁固接。将耗能减震、自复位及抗连续倒塌进行综合设计,减轻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并且在框架结构局部破坏失效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整体结构的倒塌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819596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333442.1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和鱼眼摄像头的结构响应监测方法,属于建筑结构监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00、使用鱼眼摄像头获取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S200、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图像畸变校正与特征提取;S300、基于S200输出的结果进行建筑结构的位移监测。本发明提高分割准确性、增强了鲁棒性、有效地利用先验信息,提高了分割结果的一致性和可解释性。本发明的结构响应监测方法可用于普通摄像头和鱼眼摄像头,具有更广的适用性。本发明技术中还包括了针对于普通摄像头和鱼眼摄像头的线框提取模型以及畸变矫正模型,这两个模型也可广泛应用于如图像分割、图像分类等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55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10959.4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自复位减震抗倒塌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对框架结构的耗能减震及抗连续倒塌的问题。它布置在框架结构的两根梁与两根柱合围区域内,滑动支座与上方的梁固接,且所述滑动支座上水平加工有长孔,两根金属支柱的下端分别与下方的梁铰接,两根金属支柱的上部分别与滑动支座通过长孔滑动连接,每根金属支柱的顶端各绕设有一根SMA丝,每根SMA丝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绕设金属支柱的两侧,且均与下方的梁固接。将耗能减震、自复位及抗连续倒塌进行综合设计,减轻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并且在框架结构局部破坏失效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整体结构的倒塌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1321819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03570.6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学脊骨式柱-摇摆柱混合抗震可恢复结构体系,包括均匀支撑在各层的楼板的四周的若干钢脊骨式柱和至少一根钢摇摆柱,底部的若干钢脊骨式柱的底端均固定在基础上,顶端固定在最下一层的楼板上,其余若干钢脊骨式柱的两端均固定在相应的楼板上,若干钢脊骨式柱与基础和各层的楼板之间组成框架结构,每根钢摇摆柱的底端均与基础通过万向铰连接,顶端穿过各层楼板,每根钢脊骨式柱均包括钢柱一、钢柱二、钢柱三和若干预应力钢筋;三个钢柱从上到下通过锥形凸起与倒锥形凹陷拼接,若干预应力钢筋在各钢柱内壁上沿圆周均匀布置,若干预应力钢筋贯穿整根钢脊骨式柱。本发明具有可装配性、有减震、抗震可恢复和抗倒塌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212953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364260.8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学脊骨式柱‑摇摆柱混合抗震可恢复结构体系,包括均匀支撑在各层的楼板的四周的若干钢脊骨式柱和至少一根钢摇摆柱,底部的若干钢脊骨式柱的底端均固定在基础上,顶端固定在最下一层的楼板上,其余若干钢脊骨式柱的两端均固定在相应的楼板上,若干钢脊骨式柱与基础和各层的楼板之间组成框架结构,每根钢摇摆柱的底端均与基础通过万向铰连接,顶端穿过各层楼板,每根钢脊骨式柱均包括钢柱一、钢柱二、钢柱三和若干预应力钢筋;三个钢柱从上到下通过锥形凸起与倒锥形凹陷拼接,若干预应力钢筋在各钢柱内壁上沿圆周均匀布置,若干预应力钢筋贯穿整根钢脊骨式柱。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装配性、有减震、抗震可恢复和抗倒塌的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472921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2216035.X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消能器和主体结构连接的连接件,主体结构为由若干梁和柱组成的框架结构,连接件包括两个铰链和两个L型钢柱,两个铰链固定在框架结构的上下梁上,且彼此相对,两个L型钢柱的长边端头与位于上方的铰链铰接,两个L型钢柱的短边端头与位于下方的铰链铰接,两个L型钢柱的直角分别通过消能器与下方的梁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连接件在结构层间位移较大时,容易导致消能器快速屈服并破坏,使消能器在结构后续变形中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消能器和主体结构连接的连接件,该新型连接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能更好地发挥消能器的作用,减轻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