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6174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187948.2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复合评价指标和小波熵的小波阈值去噪参数选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备用小波基,小波去噪处理,复合评价指标计算,将每个小波基不同分解层数的两种传统评价指标组成的数据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每个小波基各得到一组复合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分解层数,使用同类小波基对含噪信号进行逐层小波分解至最佳分解层数,通过计算低频系数的小波熵确定每一层分解的最优小波基,比较复合评价指标确定多类小波基中的最优去噪方案。本发明通过构建复合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分解层数,计算低频系数小波熵确定每一层分解的最优小波基的方式,在尽可能减小计算量的前提下解决了小波去噪中小波基和分解层数两种去噪参数的优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2048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58655.6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耦合碰撞轨道型非线性消振装置,包括上层轨道结构、下层轨道结构、碰撞顶板、碰撞体,上层轨道结构位于下层轨道结构之上,碰撞顶板同时连接上层轨道结构和下层轨道结构,上层轨道结构、下层轨道结构以及碰撞顶板构成封闭空间,碰撞体位于封闭空间里,下层轨道结构上设置连接待减振结构的螺栓孔。本发明通过结合碰撞与特定轨道约束,实现振动在三维空间内耦合并在特定方向快速耗散的独特性能。本发明用球形碰撞体的碰撞实现对系统中能量的迅速耗散,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高、成本低、能量耗散效率高、振动控制效果好等显著优点,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86174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87948.2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复合评价指标和小波熵的小波阈值去噪参数选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备用小波基,小波去噪处理,复合评价指标计算,将每个小波基不同分解层数的两种传统评价指标组成的数据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每个小波基各得到一组复合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分解层数,使用同类小波基对含噪信号进行逐层小波分解至最佳分解层数,通过计算低频系数的小波熵确定每一层分解的最优小波基,比较复合评价指标确定多类小波基中的最优去噪方案。本发明通过构建复合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分解层数,计算低频系数小波熵确定每一层分解的最优小波基的方式,在尽可能减小计算量的前提下解决了小波去噪中小波基和分解层数两种去噪参数的优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151340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33629.1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6/0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永磁体阵列的线性负刚度机构,包括外框架、内框架,外框架的内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外框架凹槽,内框架的外壁上与外框架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内框架凹槽,每个外框架凹槽里分别嵌入外永磁体,相邻外永磁体之间极性相斥,所有外永磁体构成外永磁体阵列,每个内框架凹槽里分别嵌入内永磁体,相邻内永磁体之间极性相斥,所有内永磁体构成内永磁铁阵列,内永磁体和外永磁体的磁极均沿着轴向布置。本发明中内永磁体与外永磁体高度不等,通过确定内外永磁体高度可满足的两个特定比值,可实现线性负刚度,内外永磁体阵列的磁极采用轴向布置方案,在同等尺寸参数及相同磁性材料条件下,其所产生的磁力更大,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909713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12370.8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6/00 , F16F222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线性度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包括导磁外筒、安装在导磁外筒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设置在导磁外筒内的衔铁、中心轴,导磁外筒的内表面、衔铁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齿圈,衔铁的上端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衔铁的下端与下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中心轴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端盖、衔铁后通过内六角螺栓与下端盖固定连接,中心轴与衔铁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衔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中缠绕有线圈,线圈的导线穿过衔铁上设置的引线孔后、绕过中心轴、沿着下端盖上设置的导线槽伸出至下端盖外部。本发明具有极高的线性度,高线性度电磁刚度的实现使得本发明所实现的线性区域更宽,故而吸振器衔铁允许行程亦随之加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84664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12412.8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2K3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收集海浪能量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包括一个球形外壳、十二个位于正方体各边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杆、一个位于球体内部的正方体安装架、安装于该上的储能元件及电子器件,每个采集杆包含用轴套连接的两个能量采集单元,当采集器随着海浪波动时,采集单元内的永磁体相对于采集单元外筒往复运动,进而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使得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经过相关电路储存于储能元件之中。整个系统的能量转换流程为:海浪的波动时的能量→永磁体振动的机械能→线圈产生的电能→储能元件中的化学能。本发明采集效率高、加工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909713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312370.8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线性度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包括导磁外筒、安装在导磁外筒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设置在导磁外筒内的衔铁、中心轴,导磁外筒的内表面、衔铁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齿圈,衔铁的上端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衔铁的下端与下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中心轴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端盖、衔铁后通过内六角螺栓与下端盖固定连接,中心轴与衔铁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衔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中缠绕有线圈,线圈的导线穿过衔铁上设置的引线孔后、绕过中心轴、沿着下端盖上设置的导线槽伸出至下端盖外部。本发明具有极高的线性度,高线性度电磁刚度的实现使得本发明所实现的线性区域更宽,故而吸振器衔铁允许行程亦随之加大。
-
公开(公告)号:CN106090115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610423635.1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 , F16F15/067 , F16F6/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线性度准零刚度隔振器,包括支撑板、上下框架、八组水平弹簧机构、八组连杆机构、一组三永磁体机构、四组垂向支撑机构以及底座,支撑板上加工有安装孔,上框架安装有四组水平弹簧机构,与支撑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下框架上安装有四组水平弹簧机构,通过四组垂向支撑机构与底座连接;上下框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八组水平弹簧机构与三永磁体机构之间安装有连杆机构,采用销连接;上下框架连接处中部设计有凹槽,用以固定三永磁体机构的中永磁体。本发明实现了主要非线性刚度项的抵消,确保了准零刚度隔振器的高线性度,高线性度的实现使得准零刚度的动力学行为更加稳定,隔振性能更优,可更好的用于振动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65455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0768010.3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7/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压电片进行对中性调节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包括支撑板、底座,支撑板和底座之间安装机械弹簧、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底座上,定子上缠绕线圈,动子位于定子的外部,支撑板和动子安装座通过支撑杆安装在动子的上下两端,支撑杆与支撑板相固定,支撑杆的下端位于动子安装座的导向孔里,动子安装座位于底座的上方,动子安装座上安装直线轴承,底座上设置导向轴,导向轴穿过动子安装座并与直线轴承配合形成直线运动副,每个直线运动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支撑杆。本发明采用板簧和压电材料组合的方式,使得整个调整机构大为简化,从而结构更加可靠,且不易发生故障,调整更为便捷,响应更加迅速,并且高径比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606027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0717261.9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7/10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属于结构工程振动控制领域。一种两自由度碰撞非线性消振装置包括结构底板1、下层外壳3、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碰撞接触销5、下层线性弹簧2、上层线性弹簧6、上层外壳7、运动导向轴8和固定螺栓10。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分别通过下层线性弹簧2、上层线性弹簧6与结构底板1和上层外壳7相连,当其位移到达指定位置时,下层质量块4、上层质量块9通过碰撞接触销5分别与下层外壳4发生非弹性碰撞,引起结构中机械能的变化,达到减振的目的。与传统的吸振器和阻尼器相比,本发明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消耗系统的机械能,并迅速降低结构的响应,具有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