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1989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74171.7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艇底结构及水陆两栖艇,涉及水陆两栖艇的技术领域。减振艇底结构包括:减振气囊和高分子耐磨板;减振气囊和高分子耐磨板位于主船体的底部,减振气囊位于高分子耐磨板与主船体之间;减振气囊为圆筒形结构,其延伸方向为从主船体的艉至艏;减振气囊的数量为多个,且沿主船体的左右方向排列;减振气囊的形状跟随主船体的艇底型线;高分子耐磨板的数量为多个,通过交叉叠放的方式进行铺设,并且形状跟随主船体的艇底型线;高分子耐磨板的左右两侧与主船体的左右两侧相固定。本发明能够解决了传统耐磨层上设置的减震系统存在减振效果差、维修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198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74171.7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艇底结构及水陆两栖艇,涉及水陆两栖艇的技术领域。减振艇底结构包括:减振气囊和高分子耐磨板;减振气囊和高分子耐磨板位于主船体的底部,减振气囊位于高分子耐磨板与主船体之间;减振气囊为圆筒形结构,其延伸方向为从主船体的艉至艏;减振气囊的数量为多个,且沿主船体的左右方向排列;减振气囊的形状跟随主船体的艇底型线;高分子耐磨板的数量为多个,通过交叉叠放的方式进行铺设,并且形状跟随主船体的艇底型线;高分子耐磨板的左右两侧与主船体的左右两侧相固定。本发明能够解决了传统耐磨层上设置的减震系统存在减振效果差、维修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292874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571589.0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08L101/00 , C08J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共结点交叉加强筋复合材料。连续的加强筋相互交叉,两条加强筋共结点的体积等于各个加强筋通过共结点的体积之和,共结点的高度与加强筋的高度相等。在加强筋共结点处,根据等体积原则,使共结点处的制品的体积等于各个筋体积之和。在筋的交叉点处,采用适当的圆角或斜角。交叉点处的表面压制成与所有筋表面可等高或近似等高,即可实现纤维连续的目的。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共结点交叉加强筋结构形式,适用于各条筋高、筋宽相同或不相同及各种角度加强筋的复合材料制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29287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71589.0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08L101/00 , C08J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共结点交叉加强筋复合材料。连续的加强筋相互交叉,两条加强筋共结点的体积等于各个加强筋通过共结点的体积之和,共结点的高度与加强筋的高度相等。在加强筋共结点处,根据等体积原则,使共结点处的制品的体积等于各个筋体积之和。在筋的交叉点处,采用适当的圆角或斜角。交叉点处的表面压制成与所有筋表面可等高或近似等高,即可实现纤维连续的目的。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共结点交叉加强筋结构形式,适用于各条筋高、筋宽相同或不相同及各种角度加强筋的复合材料制品。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3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79986.X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2 , G06F113/08
Abstract: 冰水池模拟方法及装置,属于冰水池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冰水池内海水结冰过程模拟;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多相界面追踪过程中的多变量耦合求解、盐度(浓度)影响认识不深入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步骤:用于获得冰水池模拟参数;求解步骤:用于根据冰水池模拟参数,求解动量方程、能量方程、浓度方程及连续性方程,获得输出参数;输出步骤:用于根据输出参数获得输出结果;所述输出结果包括冰层生长速度、冰层分布以及空气流动方向。所述冰水池模拟方法及装置,适用于冰水池内海水结冰过程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88080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22927.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极地船舶辅助破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水射流破冰的锐边孔文丘里型空化喷嘴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在水射流破冰过程中产生周期性高压脉冲载荷,弥补了传统水射流喷头滞后流压力载荷较低的不足,通过高速水射流冲击以及空化云的喷张、收缩与溃灭对冰层造成周期性的瞬时高压载荷,不存在机械结构与冰层的相互作用,同时空化泡也能吸收部分冲击能量,能够有效避免船体及其附属机械结构的损坏。本发明对于冰层的毁伤效果可以通过对外接水泵功率、流量以及可替换喷嘴口径的调整来进行调整,能够适应在实际情况中不同种类、不同厚度海冰所具有的不同的力学特性,能一定程度提高破冰效率、降低破冰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200437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241842.4
申请日:2025-03-03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纤激光破冰实验的低温箱,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的激光破冰实验设备普遍缺乏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精确控制实验温度的设备,激光入射接口设计不够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控系统,无法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冰样融化及裂纹扩展等关键数据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光纤激光破冰实验的低温箱,包括:低温箱主体,用于提供低温;观察窗,用于作为激光束通道;支撑平台,用于支撑待测冰样,且其高度和角度可调;温控系统,用于调节箱内温度;能量吸收板,设置在所述低温箱主体的后侧壁上,用于吸收激光穿透冰样后的能量。适合应用于激光破冰实验的工作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