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21567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371688.7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9/06
Abstract: 一种大型同步调相机转子轮换式补风系统,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调相机强励时转子发热问题,提出补风式冷却结构,使电机转子得到充分的冷却,转子端部安装离心式强压风扇和轴流式吸风风扇,转子设置进风副槽和出风副槽,进风副槽和出风副槽的径向风道通过悬挂式冷却器内的牛角式风道实现风路对接,将进风副槽径向风道输出的气体通过牛角式风道输出至出风副槽径向风道,牛角式风道起到轮换式补充冷风的作用,实现了对出风副槽热风直接冷却,提升了转子侧冷却效果,悬挂式冷却器与外部冷却器直接连接,本发明提出的调相机转子轮换式补风系统增强了调相机转子及励磁绕组的冷却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883278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0649577.3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密闭循环多路逆流冷却的双定子与筒式永磁转子加速器,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升加速器的功率密度和获取较大的电磁转矩密度,增强加速器的系统响应。方案:在转子内再设置内定子的结构,转子内外表面设置表贴式永磁体,内、外定子的绕组同时供高频电,双定子和筒式永磁转子结构提升了加速器的功率密度和获取较大的电磁转矩密度,同时具有转动惯量小,系统响应快的特点,加速器强迫多路循环的密闭逆流冷却方式提升了加速器的冷却效力,降低在高速旋转下的系统温升,保证加速器在高频供电加速时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由于采用密闭结构,加速器受外界因素干扰小,适用于浸泡在燃料液的场合,不会对冷却系统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471145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005133.7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1/32
Abstract: 汽轮发电机转子周向齿内冷的通风冷却系统,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障汽轮发电机转子齿部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对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齿部的直接冷却。本发明的汽轮发电机转子每个小齿上开设周向齿部通风孔,在与汽轮发电机转子小齿相邻的转子槽内励磁绕组的中间位置放置PVC砖状中空管,PVC砖状中空管上开设矩形管侧孔,PVC砖状中空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PVC砖状中空管放入转子槽,矩形管侧孔和周向齿部通风孔的孔口位置重合,构成整个汽轮发电机转子齿部的周向冷却系统。本发明旨在实现对汽轮发电机转子齿部的直接冷却,避免转子齿部附加损耗引起转子铁心局部过热,提高汽轮发电机转子的冷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9215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71688.7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9/06
Abstract: 一种大型同步调相机转子轮换式补风系统,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调相机强励时转子发热问题,提出补风式冷却结构,使电机转子得到充分的冷却,转子端部安装离心式强压风扇和轴流式吸风风扇,转子设置进风副槽和出风副槽,进风副槽和出风副槽的径向风道通过悬挂式冷却器内的牛角式风道实现风路对接,将进风副槽径向风道输出的气体通过牛角式风道输出至出风副槽径向风道,牛角式风道起到轮换式补充冷风的作用,实现了对出风副槽热风直接冷却,提升了转子侧冷却效果,悬挂式冷却器与外部冷却器直接连接,本发明提出的调相机转子轮换式补风系统增强了调相机转子及励磁绕组的冷却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91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0649600.9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翻转磁极调速机制的自力内冷永磁电机,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问题是通过旋转磁极的变速方式降低永磁电机高速运行时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难度,完成恒频下永磁电机的低速‑中速‑高速的多档位速度变换,拓宽其调速范围,实现电机兼具高性能和宽速度范围运行。技术要点:通过控制旋转杆的旋动调节饼式永磁体的位置,可实现低速‑中速‑高速的多挡位速度变换,有利于降低电机高速运行时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难度;此外,在转子侧设置自力式切向吸风‑径向导风‑轴向排风的一体式通风槽,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取缔了强迫冷却方式的风扇压头和冷却器等辅助设备,便于维护,通过自动诱风方式对转子自力冷却,有效地降低转子及永磁体的温升。
-
公开(公告)号:CN10883278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49577.3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密闭循环多路逆流冷却的双定子与筒式永磁转子加速器,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升加速器的功率密度和获取较大的电磁转矩密度,增强加速器的系统响应。方案:在转子内再设置内定子的结构,转子内外表面设置表贴式永磁体,内、外定子的绕组同时供高频电,双定子和筒式永磁转子结构提升了加速器的功率密度和获取较大的电磁转矩密度,同时具有转动惯量小,系统响应快的特点,加速器强迫多路循环的密闭逆流冷却方式提升了加速器的冷却效力,降低在高速旋转下的系统温升,保证加速器在高频供电加速时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由于采用密闭结构,加速器受外界因素干扰小,适用于浸泡在燃料液的场合,不会对冷却系统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851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681822.5
申请日:2015-10-2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核电发电机绝缘寿命的周向非均匀开槽的定子,旨在解决发电机不同相绕组间高电压对电机绝缘的伤害,通过定子铁心周向非均匀开槽,实现同相绕组的间距小于异相绕组的间距,有效防止绝缘老化,避免电晕、电腐蚀及放电等造成运行中的核电汽轮发电机短路和绝缘击穿事故的发生,提高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使用寿命。此外,在发电机定子较大齿上开设轴向通风孔,提高发电机大齿和轭的冷却效果,本发明所公开的周向非均匀开槽的发电机定子可以极大地简化发电机定子绕组制造模具,避免传统定子均匀开槽时为了抑制端部绕组电晕而采用多套模具绕制线圈使定子绕组渐开线形成不等间距的巨大缺陷,保障核电汽轮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790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611768.7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轮发电机端部轴‑径‑切多向协同式疏散漏磁的磁屏蔽装置,旨在利用屏蔽的低磁阻及其各向异性等特性来规划端部漏磁分布,解决发电机端部漏磁不合理聚集的问题。发电机定子端部结构及电流分布复杂直接导致端部漏磁分布十分复杂,通过在汽轮发电机端部设置不同叠制方向的软磁性硅钢,实现对发电机端部复杂分布的寄生漏磁通进行及时有效的多方位疏散,达到联合抑制漏磁通进入铁心和在机壳与端部挡板内感应较大涡流引起结构件局部过热的效果,保障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端部结构的长期健康。这种多方位疏散漏磁的屏蔽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对发电机定子端部结构的保护程度,避免定子端部结构受力振动及受热变形等不良危害及恶性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5605969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10005117.8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F41B6/00
Abstract: 高速螺旋式电磁发射装置,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单位体积内动子同时获得自旋和加速的能力,减小动子在传动后所受的介质阻力。本发明的定子铁心为周向分段结构,在定子铁心上同时嵌放两套绕组,一套绕组为沿圆周分布的轴向背绕绕组,另一套绕组为沿轴向分布的周向叠绕组,轴向背绕绕组采用普通三相交流电供电或两相交流电供电,周向叠绕组采用变频的两相交流电供电;动子套在高光滑度的中心轴上,中心轴和定子铁心通过连接杆进行固定连接,中心轴上安装有固定拖,中心轴和定子铁心同步旋转。本发明旨在提高单位体积内动子同时获得自旋和加速的能力,减小动子在传动后所受的介质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91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49600.9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翻转磁极调速机制的自力内冷永磁电机,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问题是通过旋转磁极的变速方式降低永磁电机高速运行时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难度,完成恒频下永磁电机的低速‑中速‑高速的多档位速度变换,拓宽其调速范围,实现电机兼具高性能和宽速度范围运行。技术要点:通过控制旋转杆的旋动调节饼式永磁体的位置,可实现低速‑中速‑高速的多挡位速度变换,有利于降低电机高速运行时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难度;此外,在转子侧设置自力式切向吸风‑径向导风‑轴向排风的一体式通风槽,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取缔了强迫冷却方式的风扇压头和冷却器等辅助设备,便于维护,通过自动诱风方式对转子自力冷却,有效地降低转子及永磁体的温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