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72159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58369.4
申请日:2011-03-10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粱套种大豆的立体栽培方法,高粱先于大豆种植,采用带状开厢,厢面宽为120~135cm,采用宽窄行种植高粱,宽行行距为80~100cm,窄行行距为35~40cm,在高粱宽行内种植1~2行大豆,大豆与高粱的间距为35~50cm,大豆带内行距为30cm。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充分利用了高秆作物高粱和矮秆作物大豆的空间生态位互补优势,在田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冠层结构,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高粱宽行空间和高粱收后闲置的生长季节,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增产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2150544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010604749.9
申请日:2010-12-23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玉米控制夏大豆旺长的方法,以带状间隔种植玉米和夏大豆,种植2行玉米间隔种植2~3行夏大豆,夏大豆与玉米的间距控制在40~60cm,夏大豆带内的行距为30~40cm,玉米带内的行距为40~50cm。玉米植株比大豆植株高,两种作物种植在同一地块上,形成了高低交错的冠层结构,利用高秆作物的遮荫效果,降低了大豆接受的光照辐射强度,从而减弱生长势,抑制夏大豆旺长,减少花荚脱落,增产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2172159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58369.4
申请日:2011-03-10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粱套种大豆的立体栽培方法,高粱先于大豆种植,采用带状开箱,箱面宽为120~135cm,采用宽窄行种植高粱,宽行行距为80~100cm,窄行行距为35~40cm,在高粱宽行内种植1~2行大豆,大豆与高粱的间距为35~50cm,大豆带内行距为30cm。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充分利用了高秆作物高粱和矮秆作物大豆的空间生态位互补优势,在田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冠层结构,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高粱宽行空间和高粱收后闲置的生长季节,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增产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2197758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146374.0
申请日:2011-06-01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采用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玉米先于大豆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50cm,两玉米带之间预留宽度为150-154cm的空带,用于种植大豆带,大豆以种植2-3行为一带,带内大豆之间的行距为32-44cm,相邻的玉米和大豆间距为45-53cm。本发明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合理布局玉米和大豆,充分发挥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互惠,同时使玉米和大豆高产,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
-
公开(公告)号:CN11307707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290888.7
申请日:2021-03-18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30/27 , G06Q10/06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状复合作物种植产量评估方法,应用于至少包括作物一和作物二的带状复合种植,包括根据作物一和作物二的生长周期,确定作物种植生长阶段;其中,作物种植生长阶段至少包括共同生长阶段;根据单一作物种植的光截获模型,确定每个作物生长阶段对应的光截获模型;结合各阶段光截获模型和APSIM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作物一和作物二的带状复合种植生长过程,获得作物一和作物二的种植产量。本申请基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光截获模型结合APSIM作物生长模型实现带状复合种植的作物产量的评估,有助于提升复合种植的资源利用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带状复合作物种植产量评估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07707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290888.7
申请日:2021-03-18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30/27 , G06Q10/06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状复合作物种植产量评估方法,应用于至少包括作物一和作物二的带状复合种植,包括根据作物一和作物二的生长周期,确定作物种植生长阶段;其中,作物种植生长阶段至少包括共同生长阶段;根据单一作物种植的光截获模型,确定每个作物生长阶段对应的光截获模型;结合各阶段光截获模型和APSIM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作物一和作物二的带状复合种植生长过程,获得作物一和作物二的种植产量。本申请基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光截获模型结合APSIM作物生长模型实现带状复合种植的作物产量的评估,有助于提升复合种植的资源利用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带状复合作物种植产量评估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839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100570.2
申请日:2015-03-06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得补偿生长能力综合指数,来评价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且得到补偿生长能力的直接评价指标。在本发明提供的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中,在大豆成熟期对大豆进行收获考种,分别获得净作大豆和套作大豆产量数据,将补偿生长能力综合指数分别与产量及产量损失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76(p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100570.2
申请日:2015-03-06
申请人: 四川农业大学
IPC分类号: A01G1/00
CPC分类号: A01G22/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得补偿生长能力综合指数,来评价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且得到补偿生长能力的直接评价指标。在本发明提供的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中,在大豆成熟期对大豆进行收获考种,分别获得净作大豆和套作大豆产量数据,将补偿生长能力综合指数分别与产量及产量损失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76(p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