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74907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1020141.4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IPC: G08B1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谱相机的火焰识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干扰能力差、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基于光谱相机的火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光谱相机安置在需要实时监测的环境中;(2)利用光谱相机采集目标位置的光谱;(3)测定目标位光谱,光谱相对强度变化率超过30%即进行一次结果评定;(4)结果评定:实时监测待测环境的光谱信息,光谱相对强度变化率超过30%及生成一次近红外伪彩色图,结合视频图像分析即可认定环境中有出现明火的可能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火焰识别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873710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1020114.7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IPC: G01N21/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采集液体物质燃烧火焰光谱的装置及其用途,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使试样燃烧火焰保持稳定的环境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辅助采集液体物质燃烧火焰光谱的装置,包括上方的火焰防风罩和下方的液体流出设备,所述火焰防风罩为切面为梯形的圆筒,顶部设有排风扇,底部开有进气口,距离火焰防风罩底部距离为火焰防风罩总高度为1/5-1/4处开有方形口,并向外延伸一定长度的平台,开口处设有开闭门,在延伸平台上设有光谱仪传感器,光谱仪传感器与光谱仪相连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辅助采集液体物质燃烧火焰光谱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873778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1020143.3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测试液体物质燃烧速率的试验装置及其用途,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结果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自动测试液体物质燃烧速率的试验装置,包括点火控制器、加热装置,点火控制器上设有点火器,点火器一端与点火控制器相连,另一端连接点火头;加热装置上设有样品槽、数控温度表和燃烧时间记录器,样品槽的两端装有火焰传感器及其用途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测试液体物质燃烧速率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02138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0967252.5
申请日:2017-10-17
Applicant: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G16C20/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品混合物皮肤腐蚀和刺激危险性计算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学品混合物的皮肤腐蚀/刺激危险性分类计算方法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化学品混合物皮肤腐蚀和刺激危险性计算方法,如果一个混合物没有进行动物皮肤腐蚀/刺激性测试,也没有相似的混合物的数据可以借鉴,则可通过混合物中的组分的皮肤腐蚀/刺激性分类来对混合物进行计算和分类,在同时考虑通用浓度极限值和特定浓度极限值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值的方式,对含有皮肤腐蚀/刺激组分的混合物进行计算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化学品混合物皮肤腐蚀和刺激危险性计算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87508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1020752.9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IPC: G16C2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批量优化分子结构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快速获取大量优化的分子结构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高效批量优化分子结构的方法,利用VB编程,实现程序的一次运行完成大批量分子结构的自动优化,用一次程序运行代替多次手动优化计算,批量读取分子结构文件,自动计算分子单点能,通过分子力学方法进行预优化,并采用量子力学半经验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将分子结构的能量梯度值降至 以下,最终获得稳定的分子结构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批量优化分子结构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9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710965606.2
申请日:2017-10-17
Applicant: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持续燃烧试验仪,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自动化持续燃烧试验仪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全自动持续燃烧试验仪,由试验模块和数据控制模块两大模块组成,试验模块包括进样注射器、进样控制杆、燃料罐、点火丝、试验煤气喷嘴、样品槽、热电偶、温度控制器、灭火装置、底座;数据控制模块为计算机,进样注射器固定在进样控制杆上,进样控制杆控制其取样和进样;燃料罐连接在试验煤气喷嘴上,为其提供燃料;点火丝固定在样品槽上,给试验煤气喷嘴上点火;试验煤气喷嘴上固定在样品槽上;样品槽固定在温度控制器上,温度控制器对其进行控温;灭火装置固定在底座上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持续燃烧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31503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408901.3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物质易燃危险性鉴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固体物质易燃危险性鉴别方法,进行如下试验:(1)将所述物质裁剪或者研磨,使其容易放入满足GB/T 5208-2008《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的快速平衡闭杯闪点测试仪加样杯;(2)加入上述快速平衡闭杯闪点测试仪,使其均匀的覆盖快速平衡闭杯闪点测试仪加样杯的底部;(3)按照GB/T 5208-2008《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中的测试步骤进行闪点测试;(4)根据所测得的闪点值,划为含有可挥发性物质易燃固体,或非此类物质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固体物质易燃危险性鉴别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74363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466233.6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剂阻燃能力的预测方法,涉及化工安全技术领域。其填补了现有技术中尚没有可直接预测阻燃剂阻燃能力的方法的空白。该预测方法主要利用统计建模方法,建立阻燃剂阻燃能力的预测模型,利用阻燃剂和可燃气体混合物分子结构与混合体系爆炸极限范围的变化值之间的定量关系,预测阻燃剂的阻燃能力。其包括:采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试方法获得预测模型建立所需的数据样本;获取阻燃剂加入前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变化值,作为预测目标值;构建各组分稳定的分子结构;计算混合物的分子结构描述符;筛选最优的混合物分子描述符等步骤。本发明预测方法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快速获得阻燃剂的阻燃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07513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003528.X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G01N21/31 , G06F16/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灾燃烧物中含氮物质的识别装置,其包括:光谱采集装置,其用于采集火灾火焰的光谱曲线;光谱峰值位置数据库,其存储多种含氮物质燃烧光谱的峰值位置;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其将光谱采集装置采集的光谱曲线的峰值位置与光谱峰值位置数据库存储的峰值位置进行比对,以识别燃烧物中的含氮物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火灾燃烧物中含氮物质的识别方法。本发明针对含氮类化工火灾事故的特点,基于火焰辐射光谱检测手段,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现场火灾燃烧物是否为含氮物质,为消防和环保部门火灾处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02839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1352189.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液体燃料雾化型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和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倒置于燃烧器主体的内部,燃烧器主体的内侧与雾化喷嘴的外侧围成液体燃料区,雾化喷嘴的内侧与燃烧器主体的底部围成液体燃料雾化区;燃烧器主体底部设置压缩空气入口,雾化喷嘴的顶部开设有喷嘴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容易,将直喷雾化燃烧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液体燃料在通过喷嘴时不需要具备较高流速,使用压缩空气的气流带动液体燃料产生喷雾,达到最终点火燃烧的目的,为研究液体燃烧的燃烧特性创造了新的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