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30417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04631.2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负序电流为极化量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步骤如下:获取输电线路保护安装处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并对电流值和电压值分别进行低通滤波,得到消除高频分量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对低通滤波后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计算电流值、电压值及补偿电压值,通过比较补偿电压值与负序电流的相位是否相同来测定输电线路故障距离。本发明提供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不受负荷电流和故障类型的影响,测距精度显著优于现有单端量测距方法,且不需要线路对侧数据,不需要进行同步无需增加新的采样值,计算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730417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510104631.2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负序电流为极化量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步骤如下:获取输电线路保护安装处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并对电流值和电压值分别进行低通滤波,得到消除高频分量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对低通滤波后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计算电流值、电压值及补偿电压值,通过比较补偿电压值与负序电流的相位是否相同来测定输电线路故障距离。本发明提供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不受负荷电流和故障类型的影响,测距精度显著优于现有单端量测距方法,且不需要线路对侧数据,不需要进行同步无需增加新的采样值,计算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730416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04595.X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电流突变量为极化量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步骤如下:获取输电线路保护安装处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并对电流值和电压值分别进行低通滤波,得到消除高频分量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对低通滤波后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计算电流值、电压值及补偿电压值,通过比较补偿电压值与电流突变量的相位是否相同来测定输电线路故障距离。本发明提供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不受负荷电流和故障类型的影响,测距精度显著优于现有单端量测距方法,且不需要线路对侧数据,不需要进行同步无需增加新的采样值,计算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730416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510104595.X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电流突变量为极化量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步骤如下:获取输电线路保护安装处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并对电流值和电压值分别进行低通滤波,得到消除高频分量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对低通滤波后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压基波分量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计算电流值、电压值及补偿电压值,通过比较补偿电压值与电流突变量的相位是否相同来测定输电线路故障距离。本发明提供的输电线路单端测距方法,不受负荷电流和故障类型的影响,测距精度显著优于现有单端量测距方法,且不需要线路对侧数据,不需要进行同步无需增加新的采样值,计算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423921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710867380.2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剖分理论的电网运行风险分析方法,利用发电机和负荷之间电气剖分信息,对无权拓扑模型下的线路进行加权,形成加权电网拓扑模型,确定支路脆弱性指标,识别电力系统关键环节,反映发电机和负荷节点对之间功率传输对线路的利用情况,并量化这种利用情况与支路传输功率极限的关系,进行电网运行风险分析。本发明较好的反应某运行状态下发电机和负荷对之间的电气供求关系,可以量化这种情况与支路传输功率极限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28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017999.X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灾害气象条件下电网复杂相继故障模拟与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所有故障集合线路,计算合并线路长度,计算线路总长度,按照线路总长度选取故障线路并相应的设置线路故障,同时确定故障时长与间隔,随机生成群发性相继故障,设置包括解列判据、功角失稳判据、网络解算不收敛判据的仿真终止判据,对生成的群发性相继故障进行时域仿真,直到满足仿真终止判据的终止条件。本发明拓展了常规的以潮流计算、线路过载为基本手段的大电网崩溃分析方法,考虑了详细模型的时域仿真,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大停电演化过程中的扰动因素和动作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91092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510796787.1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关机会规划的虚拟电厂多目标竞价的调控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虚拟电厂的管理指标,根据环境指标、用户满意度指标和经济指标构建虚拟电厂模型;基于相关机会规划方法,将换电站充放电功率作为决策量,以风电场实际出力、电动汽车用户的实际换电需求为随机变量构建虚拟电厂竞价模型;结合换电站充放电功率约束、换电站存储电量约束、周期末电量约束,对虚拟电厂竞价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确定优化后的电动汽车换电站计划充放电功率和虚拟电厂的计划出力。本发明针对风电出力和换电需求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考虑管理者对管理指标的重视程度和对风险的承受水平,制定尽可能满足其预期的发电计划。
-
公开(公告)号:CN10640845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98327.1
申请日:2016-11-1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功功率损耗的电力系统SCADA坏数据过滤方法,根据线路或者变压器两端的SCADA量测数据中的无功功率,求取每个时段线路或者变压器上的无功功率损耗,进而求取N个时段无功功率损耗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定义无功功率损耗的置信区间长度,根据置信区间长度、N个时段无功功率损耗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求得对于某线路相应的时间段的量测数据置信区间,将分布于置信区间之外的量测数据予以剔除。与现有量测数据剔除方法相比,该方法简便,不需要建立复杂的非线性方程,执行速度快,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可对量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等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3624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05913.1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 Y02P80/10 , H02J3/18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固有结构特性的配电网最优无功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以无功补偿节点为分解点划分子系统,并在子系统内基于电网固有结构特性确定无功补偿容量,以此确定系统运行的最优补偿;在有无功补偿容量受限的情况下,根据系统的节点种类和是否缺额,采用启发式的回推算法进行修正补偿;计算潮流或根据当前的潮流量测,基于电网结构调整以顺应系统源流特性,进行简化的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全网无功补偿优化,遍历解空间确定补偿方案。本发明不仅可用于配电网电容器快速最优投切决策,还对配电网最优无功补偿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为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387033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79473.5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PU核管理的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包括:数据节点服务器:包括至少一台具有cpu多核能力的计算机,用于存放历史结果以及数据库服务节点;调度节点服务器:包括至少一台具有cpu多核能力的计算机,用于计算任务的调度与管理;计算节点服务器:包括至少一台具有cpu多核能力的计算机,用于将用户提交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调用第三方计算程序参与计算,所述第三方核心计算程序部署在计算节点上;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了cpu多核技术,对多任务处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资源,多核处理器比单核处理器具有性能和效率优势,多核处理器将会成为广泛采用的计算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