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棘轮机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2531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84736.9

    申请日:2014-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棘轮机构,包括轴套、上棘爪、下棘爪、具有棘轮的棘轮轴、换向滑块和外罩;轴套上具有开槽,棘轮轴上包含棘轮的局部设置于轴套内;上棘爪和下棘爪相对设置于轴套上的开槽中且位于棘轮的两侧,上棘爪和下棘爪以相反方向与棘轮相啮合;换向滑块滑动地设置于上棘爪和下棘爪之间并抵在上棘爪和下棘爪上;外罩套设于轴套之外并使换向滑块位于其与上棘爪和下棘爪之间;外罩上开设有换向槽,换向滑块的局部由换向槽中露出;轴套为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棘轮轴为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出轴。本发明实现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同向或反向转动,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

    增力机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3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84721.2

    申请日:2014-05-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22 F16H57/02 F16H57/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力机构,用于实现输出轴相对于输入轴的同向增力输出,其包括齿轮箱、由齿轮箱外延伸至齿轮箱内的输入齿轮轴、设置于输入齿轮轴上并位于齿轮箱中的输入齿轮、设置于齿轮箱中的至少一个换向双联齿轮、由齿轮箱内延伸至齿轮箱外的输出齿轮轴、设置于输出齿轮轴上并位于齿轮箱中的输出齿轮;换向双联齿轮包括同轴设置于一转轴两端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与输入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啮合;输入齿轮轴为增力机构的输入轴,输出齿轮轴为增力机构的输出轴。本发明能够稳定、高效的实现增力输出,通过调整各齿轮的传动啮合比即可达到多倍增力的效果,其结构简单、装配快捷,使用方便。

    双向棘轮机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25312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84736.9

    申请日:2014-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棘轮机构,包括轴套、上棘爪、下棘爪、具有棘轮的棘轮轴、换向滑块和外罩;轴套上具有开槽,棘轮轴上包含棘轮的局部设置于轴套内;上棘爪和下棘爪相对设置于轴套上的开槽中且位于棘轮的两侧,上棘爪和下棘爪以相反方向与棘轮相啮合;换向滑块滑动地设置于上棘爪和下棘爪之间并抵在上棘爪和下棘爪上;外罩套设于轴套之外并使换向滑块位于其与上棘爪和下棘爪之间;外罩上开设有换向槽,换向滑块的局部由换向槽中露出;轴套为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棘轮轴为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出轴。本发明实现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同向或反向转动,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

    接地线操作杆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4403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184722.7

    申请日:2014-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线操作杆,包括输入绝缘杆、输出绝缘杆、能够实现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同向或反相转动的双向棘轮机构、能够实现其输出轴相对其输入轴同向增力输出的增力机构;输入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绝缘手柄,输入绝缘杆的另一端与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相连接;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出轴与增力机构的输入轴相连接;输出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接地线夹相配合的磁性连接套,输出绝缘杆的另一端与增力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输入绝缘杆、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增力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出绝缘杆相同轴设置。本发明能够进行接地线夹的旋转锁紧或拆卸的操作,仅用单手即可完成,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

    接地线操作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44031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84722.7

    申请日:2014-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线操作杆,包括输入绝缘杆、输出绝缘杆、能够实现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同向或反相转动的双向棘轮机构、能够实现其输出轴相对其输入轴同向增力输出的增力机构;输入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绝缘手柄,输入绝缘杆的另一端与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相连接;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出轴与增力机构的输入轴相连接;输出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接地线夹相配合的磁性连接套,输出绝缘杆的另一端与增力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输入绝缘杆、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增力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出绝缘杆相同轴设置。本发明能够进行接地线夹的旋转锁紧或拆卸的操作,仅用单手即可完成,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

    接地线操作杆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26744U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20224251.3

    申请日:2014-05-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线操作杆,包括输入绝缘杆、输出绝缘杆、能够实现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同向或反相转动的双向棘轮机构、能够实现其输出轴相对其输入轴同向增力输出的增力机构;输入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绝缘手柄,输入绝缘杆的另一端与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相连接;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出轴与增力机构的输入轴相连接;输出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接地线夹相配合的磁性连接套,输出绝缘杆的另一端与增力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输入绝缘杆、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增力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出绝缘杆相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接地线夹的旋转锁紧或拆卸的操作,仅用单手即可完成,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

    交直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

    公开(公告)号:CN202721495U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20293062.2

    申请日:2012-06-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直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包括直流电源部分、交流电源部分、逆变电源部分、通信直流电源部分;交流电源部分包括进线断路器、交流控制器;进线断路器的输入端与总电源相连,输出端连至交流负载母线;直流电源部分包括高频整流模块、直流控制器;高频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负载母线相连,输出端连至合闸母线和直流控制母线;逆变电源部分包括逆变器;通信直流电源部分包括通信电源;交流控制器、直流控制器、高频整流模块、逆变器、通信电源分别连至电源总监控装置且连至上位机构成监控通讯网络。本实用新型整合各电源部分并构建监控通讯网络,可实现电源系统的统一管理、分散控制、就地和远控相结合的监控,方便其安装和维护。

    一体化围栏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79106U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20321800.9

    申请日:2014-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围栏,包括基座和围网筒;基座包括套筒、固设于套筒中的内螺纹筒、与内螺纹筒相螺纹连接并竖直贯穿于套筒和内螺纹筒中的插针、套设于套筒外的外连接筒、套设于外连接筒外的连接螺纹筒、设置于连接螺纹筒外的踏板以及若干个支架;围网筒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底部的连接筒、设置于筒体和连接筒中的中心杆、卷设于中心杆上并能伸展或收缩的网体、控制网体伸展或收缩的摇杆、设置于中心杆上的阻尼结构;围网筒安装于基座上,筒体套设于套筒和外连接筒之外且其底端与连接螺纹筒的顶端相对接,筒体的底部通过若干根销钉与套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应用于室内环境,又能应用于室外环境,其安装方便快捷。

    双向棘轮机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96796U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20224225.0

    申请日:2014-05-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棘轮机构,包括轴套、上棘爪、下棘爪、具有棘轮的棘轮轴、换向滑块和外罩;轴套上具有开槽,棘轮轴上包含棘轮的局部设置于轴套内;上棘爪和下棘爪相对设置于轴套上的开槽中且位于棘轮的两侧,上棘爪和下棘爪以相反方向与棘轮相啮合;换向滑块滑动地设置于上棘爪和下棘爪之间并抵在上棘爪和下棘爪上;外罩套设于轴套之外并使换向滑块位于其与上棘爪和下棘爪之间;外罩上开设有换向槽,换向滑块的局部由换向槽中露出;轴套为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入轴,棘轮轴为双向棘轮机构的输出轴。本实用新型实现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同向或反向转动,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

    免维护电容型验电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41223U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20385284.6

    申请日:2014-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维护电容型验电器,包括验电主机,验电主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验电电路,外壳为全密闭结构的透明外壳;验电电路包括由外壳内伸出的接触电极、与接触电极相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与电压检测电路相连接的验电结果指示报警电路、为电压检测电路供电的电源电路、与接触电极相连接的自检电路;电源电路包括太阳能充电电池;自检电路连接于接触电极与地之间,自检电路上设置有自检按钮。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密闭结构的外壳,具有防潮即防氧化功能,可以避免由于外壳内部的验电电路中出现氧化而导致的电路故障,从而延长验电器的使用寿命;采用太阳能充电电池供电,无需更换电池,能够实现验电器的长时间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