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4858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37847.4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赛璞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2E10/58 , Y02E40/34 , H02J3/16 , H02J3/3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无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并存储故障前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Ppre;(2)检测并网点实际电压E是否跌落,且0.2EN≤E≤0.9EN,EN为并网点额定电压,若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采用电网电压正常时并网控制方法进行控制;(3)光伏并网逆变器切换至低电压穿越无功控制模式:具体地:(31)获取光伏并网逆变器允许输出最大有功功率Pmax;(32)若Ppre≤Pmax,则光伏并网逆变器工作于MPPT模式,否则光伏并网逆变器工作于非MPPT模式;(4)返回步骤(2)循环执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光伏逆变器的容量,节省无功设备投入,节约了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418238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190813.X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谐波综合换相系数评估换相失败发生的方法,采集运行至逆变换流站换流阀的某一熄弧角下降时刻,对应的交流母线电压,并将此时刻交流母线电压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各次谐波的电压幅值以及基波相位相对于正常换相情况下的相位偏移量,以及此时刻对应的系统正常运行时的超前触发角与熄弧角;计算谐波电压综合影响因数与谐波相位综合影响因数,两者相加得到谐波综合换相系数,用谐波综合换相系数是否大于最大程度的换相面积裕度来判断直流系统换相失败。计算方法计算维度小,速度快;方法综合考虑了谐波次数、谐波电压幅值以及谐波造成的基波偏移量,使得计算判断结果更为精确。方法能适用于对连续换相失败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78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56011.0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相似日和改进LSTM的电能质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某地区某监测点一段时期内的电能质量稳态指标数据以及该地区的气象数据;2)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对气象数据进行特征降维,获取相似日特征向量;3)采用灰色关联算法计算历史日与待预测日的气象因素匹配系数,确定相似日集;4)选取与待预测日相似的电能质量历史数据及相似日集数据作为LSTM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集,采用Dropout算法和Adam自适应学习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LSTM神经网络参数,将相似日特征向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获取待预测日各时刻电能质量的预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避免训练过拟合、避免信息干扰和信息重复、提高预测准确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57685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0565788.4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学院
IPC: G01R2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典型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谐波阻抗计算方法,首先采集电网与用户公共连接点PCC处的母线电压瞬时值和用户注入电网的电流瞬时值,通过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然后采用滑差法求波动量,对采集到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作滑差处理,得到谐波电压波动量谐波电流波动量计算阻抗样本Zpcc;设置相关性分析两聚合区域的收敛条件,将阻抗样本按照PCC处基波电流波动量的大小对Zpcc进行分类;最后筛选阻抗样本,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求谐波电压波动量和谐波电流波动量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及判定条件,剔除线性不相关的点,求得电网侧的谐波阻抗和用户侧的谐波阻抗,可更准确的估算谐波阻抗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37641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526679.0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特征量描述的电压暂降综合评估指标获取方法,包括:1、采集电能质量监测终端所得的电压暂降录波数据;2、通过线性分段方法将暂降持续时间按照其幅值进行划分,改进电压暂降特征量的描述方法;3、综合考虑系统侧能量指标及用户侧严重性综合指标;4、通过用户侧的敏感设备评估结果,结合站点监测负荷的比例合成一个统一的基于该站点负荷分布的敏感设备评价指标;5、通过熵权法结合系统侧和用户侧评估指标形成新的综合评估指标,对电压暂降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客观、有效评估站点电压暂降风险,能够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用于实际暂降的综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841823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90813.X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谐波综合换相系数评估换相失败发生的方法,采集运行至逆变换流站换流阀的某一熄弧角下降时刻,对应的交流母线电压,并将此时刻交流母线电压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各次谐波的电压幅值以及基波相位相对于正常换相情况下的相位偏移量,以及此时刻对应的系统正常运行时的超前触发角与熄弧角;计算谐波电压综合影响因数与谐波相位综合影响因数,两者相加得到谐波综合换相系数,用谐波综合换相系数是否大于最大程度的换相面积裕度来判断直流系统换相失败。计算方法计算维度小,速度快;方法综合考虑了谐波次数、谐波电压幅值以及谐波造成的基波偏移量,使得计算判断结果更为精确。方法能适用于对连续换相失败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757685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565788.4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学院
IPC: G01R2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典型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谐波阻抗计算方法,首先采集电网与用户公共连接点PCC处的母线电压瞬时值和用户注入电网的电流瞬时值,通过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然后采用滑差法求波动量,对采集到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作滑差处理,得到谐波电压波动量谐波电流波动量计算阻抗样本Zpcc;设置相关性分析两聚合区域的收敛条件,将阻抗样本按照PCC处基波电流波动量的大小对Zpcc进行分类;最后筛选阻抗样本,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求谐波电压波动量和谐波电流波动量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及判定条件,剔除线性不相关的点,求得电网侧的谐波阻抗和用户侧的谐波阻抗,可更准确的估算谐波阻抗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16775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342010.3
申请日:2014-07-18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调度的微网经济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蓄电池储能站组合在一起构成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即CDSIS,并接入微网,CDSIS作为储能系统整体优化其有功无功出力,同时协调调度内部蓄电池储能站ESS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站BCSS充放电;根据峰谷时段电价差异,优化联络线交互功率和燃料电池FC出力,调度CDSIS低储高发套利。本发明将电动汽车通过充换电站接入微网,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将充换电站和储能站协调配合,为动力电池提供较为稳定的充放电环境,且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高了动力电池利用效率,同时动力电池为储能站提供可调节容量支撑,实现双赢。
-
公开(公告)号:CN10407917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42093.6
申请日:201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Boost变换器控制方法,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基础上,将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前馈引入到电流参考的生成环节,消除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变动对输出电压的干扰,简化电流环节,得到电压环传递函数。此方法显著的提高了Boost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稳定能力,减小输出电压稳态误差,并且在负荷突变过程中有效减小输出电压的暂态突变。本发明所提方法概念清晰,前馈环节设计方法简单,控制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3840457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105764.7
申请日:2014-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影响的配电网内DG优化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计算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网负荷的影响,然后建立考虑电动汽车的DG规划数学模型,采用混合编码的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上述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最优的DG配置方案。本发明综合考虑了配电公司的运行费用、DG投资商的投资费用以及DG的环境效益和V2G所节省的发输电投资等社会效益,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含V2G配电网中DG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混合编码的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