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39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32043.6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 G06F30/20 , G06F17/16 , H02S50/0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光伏系统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切换系统理论,建立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BOOST变换器的数字孪生估计模型;步骤2,计算数字孪生估计模型输出状态与实际物理系统模型输出状态间误差残差;步骤3,对误差残差进行分析并诊断其是否发生故障并输出故障检测信号;步骤4,依托故障类型函数库,识别其故障类型并输出故障识别信号。本发明能够实现分布式光伏系统中BOOST变换器实际物理输出与数字孪生估计模型间残差的精确估计,并实现变换器器件故障的快速、精确诊断。本发明基于数字孪生的光伏系统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具有实现简单,响应迅速,故障诊断精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6296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87252.8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氢定价下低碳能源与交通系统的分层优化方法,提出基于动态氢定价的能源交通系统分层优化模型并通过郊狼算法(COA)求解,实现分布式能源站(DES)和氢燃料汽车(HFCV)的经济低碳性。首先,一种与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应比例相关的动态氢定价机制被提出并嵌入优化过程中,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和降低DES运行成本。然后,等价聚合的HFCV在动态氢价的指导下实现均衡加氢,从而确定HFCV的最优加氢量及加氢时间。最后实现氢燃料汽车加氢平衡和最低成本路径选择。本发明能够促进能源和交通系统的协调优化以提高两者的经济低碳性,并优化动态氢定价对能源和交通系统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13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83276.6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4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阶梯式碳交易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电‑氢‑热综合能源系统,以满足多能负荷需求;步骤2、构建以经济成本和碳交易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综合能源系统经济低碳调度模型,同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降低系统总成本和碳排放量;步骤3:搭建基于LabVIEW的监控软件对优化结果进行展示。本发明,考虑电解水制氢、氢气和CO2进行甲烷化以及氢气经HFC转换为电热能的环节,计算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情况,建立阶梯式碳交易机制模型,以系统购能成本、阶梯式碳交易成本构建日前低碳经济调度的目标,在满足多能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分析细化的P2G对系统减排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3174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59941.6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变换器功率切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以功率为系统状态的BUCK‑BOOST型DC/DC变换器切换模型;步骤2,步骤2,设计BUCK‑BOOST型DC/DC变换器切换规则。本发明以变换器功率状态为系统状态,基于切换系统理论建立BUCK‑BOOST型DC/DC变换器功率切换模型,以实现变换器工作状态的精确描述,同时基于变换器功率切换模型设计切换规则,实现BUCK‑BOOST型DC/DC变换器直接切换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8517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25911.X
申请日:2025-03-19
Applicant: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制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运行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电解制氢系统的双时间尺度动态模型,输出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热‑电耦合动态过程;提取各时间的实际电解效率、累积热负荷、电网交互功率,构建通过动态轨迹优化泛函并求解最优控制;建立电网辅助服务三维决策空间进行一级优化,生成需求决策;建立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二级优化;建立动态安全约束机制,适时调整热流梯度调整量、气体循环率、温度;定义系统效率优化指标评估系统运行优化效果。本发明能够对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热‑电耦合动态过程进行多时间尺度的精准刻画,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4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46676.6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水保温的能源站储能池及施工方法包括:保温承载机构,所述保温承载机构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渗漏收集机构,所述渗漏收集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底板防水机构,所述保温承载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渗漏检测机构。通过设置的保温承载机构、渗漏收集机构、底板防水机构、渗漏检测机构和排液机构,能够在平时对储能池内部进行渗漏检测,保障在储能池底部和侧壁渗漏时及时发现,同时通过对渗漏收集机构内部的底安装腔和侧安装腔的模块化设置,能够根据不同位置处的检测反馈快速实现渗漏点的大致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216205575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685723.8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长期稳定的高能相变储能罐,包括储能罐本体,储能罐本体的底部两端相对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设有缓冲块,缓冲块的顶部开凿设有一号限位槽,一号限位槽的底部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顶部与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缓冲弹簧之间设有限位插杆,本储能罐的底部通过支撑腿与缓冲块设置弹簧与阻尼杆,使得在储能罐移动过程中减小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提高储能罐的安全性;缓冲块的底部设有两个相对的梯形调节块,通过双向四杆的转动两个梯形调节块能够相互靠近,使得缓冲块能够向上移动,达到调节支撑腿的高度的效果,带有滚球的梯形调节块能够较小移动时的摩擦力。
-
公开(公告)号:CN222673713U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20849298.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低压隔离变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所述配电箱主体的两侧设置有挡水条,所述配电箱主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便于对配电箱主体内温湿度进行调节的降温机构,所述风箱固定连接在配电箱主体的内腔底部,所述风筒固定连接在风箱的顶部,所述防护网固定连接在风筒的内腔壁。该低压隔离变配电箱,通过在配电箱主体两侧开设的通风孔内外侧分别设有挡水条和滤板,以便于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过滤及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主体内,而在配电箱主体内腔底部设置的风箱顶部安装有风筒,风筒内设置有风机的同时在风箱的内部设置有降温翅片,以便于对配电箱主体内空气和湿度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18269143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336912.9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上海和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锅炉富氧燃烧的一种装置,包括基板、锅炉本体和供氧机构,所述锅炉本体安装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架、空气分离设备和除尘装置,所述锅炉本体的上表面插接有多组尾气收集管,且多组尾气收集管的上端均插接有导流管;通过供氧机构、尾气回收管、控制面板、水位传感器和电动阀门之间的配合,便于将出处理后的尾气通过尾气回收管进入供氧机构内,与储液箱内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从而生成新的氧气,便于通过出氧管输入到锅炉本体内,同时多组出氧喷头能够将氧气均匀的扩散在锅炉本体内腔中,从而增加富氧量,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6555775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2985143.0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PC: F16L21/00 , F16L55/1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冷管道的连接结构,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设置有管道本体,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和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和固定板。通过设置密封气囊进行充气膨胀,使得密封气囊可以堵住管道本体的一端内部,使得管道本体的一端内部被密封,再通过管道本体进行移动,使得管道本体的一端与连接块的内部分离,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拆下的管道本体进行检修,达到了便于检修的效果,而管道本体内部的冷却液也可以在密封气囊的堵塞下在规定的位置进行流出,避免了冷却液意外流到工作人员身上而浪费,方便了冷却液的储存,达到了便于收集和重复使用冷却液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