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96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83862.6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风光接入配电系统电压越限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对分布式电源概率模型里面的辐照度和风速进行分时段处理,进一步通过蒙特卡洛进行昼夜分段采样从而生成大量风光场景;步骤2:对步骤1生成大量风光场景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个节点的电压数据;步骤3:采用混合高斯模型对步骤2中的电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电压概率密度函数;步骤4:根据步骤3的电压概率密度函数,进一步计算节点的电压越限概率与电压综合评价指标。该方法无论电压数据的分布形态如何复杂,都能通过调整各高斯分量的参数来逼近真实分布,从而精确计算各节点的电压越限概率和电压综合风险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7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33801.5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零交换功率区域电网远方解网的检测方法,区域电网稳定时,获取区域电网的频率变化方向,采集并网联络线的有功功率和频率;并网联络线的频率偏差小于设定频率阈值且有功功率小于零功率测量精度时,与上次负荷调节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阈值,启动零功率解网监测;反之,启动非零功率解网监测。零功率解网监测启动后,在设定时长内,区域电网内发电机有功功率变化量小于设定功率阈值时,以反频率变化方向进行负荷调节;负荷调节时,若并网联络线的频率变化量大于频率变化量阈值且并网联络线的有功功率变化量小于功率变化量阈值,判定区域电网已经解网;反之,判定区域电网没有解网。解决了近似零交换功率区域电网远方解网形成的孤网的快速判断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343253.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J3/38 , H02J3/24
Abstract: 微网能量管理效能评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电网运行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所关注的多个指标定义了归一化算法,使不同量纲不同贡献的指标可以直接相加,反映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运行效能;又根据微网实际需求的不同,对各个指标进行不同程度的加权,以满足实际不同目标的评估需求;本发明可以直接通过数值的高低判断不同能量管理系统的优劣。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22097.9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抑制风功率波动引起电网频率偏移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风功率预测结果,制定调度指令,即风/储集成发电系统期望输出,进而通过滚动优化方法,在满足充放电深度等约束、储能系统荷电状态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得到未来调度周期内储能系统的控制指令,以保证风/储集成发电系统中风功率与储能系统有功的合成功率输出在最大程度上跟踪调度指令。本发明对储能系统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风电场的可调度性,在跟踪调度指令的同时保证了集成发电系统合成功率输出的平滑性,为调度运行人员指导系统运行提供合理的辅助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33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33059.3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志伟 , 吕项羽 , 杜秋实 , 王佳蕊 , 王永利 , 崔昌涛 , 寇战成 , 杜泊锌 , 冷俊 , 李德鑫 , 易荣庆 , 常学飞 , 孟祥东 , 张家郡 , 刘畅 , 王伟 , 庄冠群 , 陈璟毅 , 张海锋 , 高松 , 孟涛 , 张懿夫
Abstract: 一种考虑线‑网互动的电动汽车充电决策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基于分层图论的线‑网耦合网络模型;设立路网节点权重模型;设立电网节点权重计算模型;建立基于耦合网络运行状态的充电服务定价框架;建立基于充电服务费的充电决策优化模型;利用上述模型,根据EV出行计划、历史充电费用信息,以及个人EV使用偏好得到最优充电策略。本发明所提交通‑电网耦合模式,可以有效改善EV充电负载接入后对耦合网效果的影响;所提EV的充电策略及优选方案可以合理引导充电负载分流,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耦合网络系统的工作状况,这样会减少耦合网络系统的均衡权重并及时缓解了充电拥堵。
-
公开(公告)号:CN11969585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83028.X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已知智能电表数据推断户变关系方法,具体为:步骤1:从数据库中提取智能电表测得的用户侧的电压及功率数据和配变低压侧的电压及功率数据;步骤2:通过步骤1提取的配变低压侧和用户侧的电压历史量测数据对用户所属台区进行初步聚类;步骤3:通过将步骤1中智能电表测得的用户侧的功率历史量测数据进行聚类,将用户分成含光伏用户与非光伏用户;步骤4:利用步骤3中得到的光伏用户和非光伏用户得到光伏发电代理站点的光伏输出功率;步骤5:通过步骤4得到的光伏发电代理站点的光伏输出功率将光伏用户以及变压器的功率分解为光伏发电功率以及负荷消耗功率;步骤6:确定用户所属台区。本发明方法能够准确确定户变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5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36961.5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N3/0455 , G06N3/088 , G06F18/213 , H02J3/06 , H02J3/1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数据驱动的发输电系统韧性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韧性评估领域;通过建立两阶段优化训练模型,在无监督预训练过程通过降噪自动编码器提取输入数据高阶特征并提高预测性能。在有监督微调训练过程通过叠层极限学习机映射发输电系统运行状态和最小负荷削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能够有效替代计算耗时的最优潮流算法(Optimal Power Flow,OPF),从而加快电力系统韧性评估过程,提高发输电系统韧性评估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391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15132.0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比例光伏低压台区的多目标优化运行方法。为解决含高比例光伏低压台区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电压波动、功率失衡以及电池储能管理等问题,本方法通过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式,以低压台区供电的稳定性、降低能耗以及能源利用率为目标,综合考虑光伏电压控制、功率平衡和电池储能调度等关键因素,从而实现含高比例光伏低压台区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5210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1288138.2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电站运行故障预测方法。首先根据传感器系统实时测量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拓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各运行参数的最优值;然后计算出每个运行参数的风险值,最后建立了融合电站的风险评估模型,利用随机森林回归预测算法预测出总体风险因子,依据总体风险因子的大小来进行风险评估,进行安全预警,为后期的运维工作提供参考,提升了融合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755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82979.1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6F18/00 , G06F18/10 , G06F17/16 , G06F123/02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优模态分解的机电振荡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从环境激励下即含有噪声信号的量测数据中提取机电振荡模态的最优模态分解(OMD)方法,本发明采用基于Grassman流形的迭代优化过程来增强对测量噪声的鲁棒性,使得本发明不需要DMD算法,使用适当的正交分解(POD)来固定低维子空间。本发明利用多通道广域测量数据更加可靠地提取频率、阻尼比和振型,与原始DMD和Prony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更好的提取精度和更强的噪声鲁棒性,实用价值更高。本发明旨在从含噪声的同步相量数据集中提取可靠的机电模式,以评估小信号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