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0134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305876.5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武汉南瑞电力工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明 , 王成化 , 黄寅 , 吴广生 , 白涧 , 高云 , 郑德宇 , 陈莉 , 王华伟 , 王阳 , 彭卓 , 裴强 , 裴春明 , 彭亚凯 , 杨黎波 , 陈俊文 , 董一夫 , 苏磊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式声屏障,包括钢结构框架、数块吸隔声屏板、下轨道和上轨道,数块吸隔声屏板竖直嵌设于钢结构框架中,钢结构框架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两组滚轮,滚轮与下轨道相配置,沿下轨道水平移动,钢结构框架的顶部均匀间隔设有数组轴承,轴承沿上轨道滚动。本发明声屏障安装和拆除简单方便,大大缩短设备检修的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208201678U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20484989.1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武汉南瑞电力工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明 , 王成化 , 黄寅 , 吴广生 , 白涧 , 高云 , 郑德宇 , 陈莉 , 王华伟 , 王阳 , 彭卓 , 裴强 , 裴春明 , 彭亚凯 , 杨黎波 , 陈俊文 , 董一夫 , 苏磊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式声屏障,包括钢结构框架、数块吸隔声屏板、下轨道和上轨道,数块吸隔声屏板竖直嵌设于钢结构框架中,钢结构框架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两组滚轮,滚轮与下轨道相配置,沿下轨道水平移动,钢结构框架的顶部均匀间隔设有数组轴承,轴承沿上轨道滚动。本实用新型声屏障安装和拆除简单方便,大大缩短设备检修的工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73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44532.8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风电场接入选址方法,包括:依据系统规划进行模型搭建;利用PSD‑BPA的潮流计算模块对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利用PSD‑BPA的稳定计算模块对系统进行稳定计算;对风电接入影响进行分析,该分析包括:电压偏差、电力系统网损、短路容量比、电压波动、电压闪变、电压稳定性和谐波;通过逐渐增加风机装机容量,对风电最大接入能力进行计算,获得该接入点的最大风电接入能力;以及步骤六、选择风电场附近的接入可选点,针对不同的接入可选点按照步骤一至步骤四进行计算,将不超过相关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影响小的可选接入点作为风电场的最佳接入点。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较佳的选址方法,给出了风电最大接入能力和最佳接入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330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611144673.X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电风力发电机,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其中转子轴的两端设置有轴流风扇,还包括:第一风道,设置在壳体沿轴向长度的居中部位并且环绕定子,第一风道具有排风口和若干第一引风口,其中,若干第一引风口和排风口分别位于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和第三风道,设置在壳体的第一风道的沿轴向长度的两侧,并且环绕定子,第二风道包括排风口和若干第二引风口和若干第三引风口,第二和第三引风口位于定子的沿垂线方向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风道的排风口汇聚成总排风口。根据本发明,排气口与进气口相互隔开,避免热流短路,同时通过布局多条风道和引气口、进而能够消除散热死角。
-
公开(公告)号:CN10653303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44673.X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电风力发电机,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其中转子轴的两端设置有轴流风扇,还包括:第一风道,设置在壳体沿轴向长度的居中部位并且环绕定子,第一风道具有排风口和若干第一引风口,其中,若干第一引风口和排风口分别位于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和第三风道,设置在壳体的第一风道的沿轴向长度的两侧,并且环绕定子,第二风道包括排风口和若干第二引风口和若干第三引风口,第二和第三引风口位于定子的沿垂线方向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风道的排风口汇聚成总排风口。根据本发明,排气口与进气口相互隔开,避免热流短路,同时通过布局多条风道和引气口、进而能够消除散热死角。
-
公开(公告)号:CN10687702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710178734.2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双分裂导线的地线接头,包括伸入双分裂导线之间的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两支撑杆,两撑杆的杆端均设置有地线夹,地线夹包括第一、第二夹臂,第一、第二夹臂一端铰接布置、另一端构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第一夹臂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支撑体上,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杆与第二夹臂的一端抵靠或分离且连动地线夹的夹持口变小或增大,使用时,将支撑体伸入双分裂导线之间,并且转动支撑体,使得支撑体上的两支撑杆上的地线夹实施对导线的初步夹紧,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体使得第二夹臂的一端抵靠,从而连动地线夹的夹持口变小,进而实现对双分裂导线的进一步夹紧,该地线接头使用方便、可靠性更强以及更有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7702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78734.2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1/14 , H01R4/4863 , H01R4/5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双分裂导线的地线接头,包括伸入双分裂导线之间的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两支撑杆,两撑杆的杆端均设置有地线夹,地线夹包括第一、第二夹臂,第一、第二夹臂一端铰接布置、另一端构成夹持导线的夹持口,第一夹臂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支撑体上,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杆与第二夹臂的一端抵靠或分离且连动地线夹的夹持口变小或增大,使用时,将支撑体伸入双分裂导线之间,并且转动支撑体,使得支撑体上的两支撑杆上的地线夹实施对导线的初步夹紧,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体使得第二夹臂的一端抵靠,从而连动地线夹的夹持口变小,进而实现对双分裂导线的进一步夹紧,该地线接头使用方便、可靠性更强以及更有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10923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141997.8
申请日:2016-12-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提式多功能检修电源装置,包括箱体和电气组合单元,所述箱体包括侧板I交流面板和侧板II直流面板,其中,所述电气组合单元用于向所述侧板I交流面板配电和向所述侧板II直流面板配电,所述电气组合单元包括蓄电池组、逆变单元和放电单元,其中,所述蓄电池组用于向所述逆变单元提供第一电压幅值输出和向所述放电单元提供第二电压幅值输出。本发明箱体携带方便,不受环境限制,功能满足电力生产工作现场多班组检修电源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7940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44527.7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电量指数对比与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ETL技术每日定时获取营销业务管理系统中用户档案、发行电量和抄表指数相关数据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用户计量台账、自动采集电量指数相关数据;(2)建立采集数据柔性适应规则,利用历史采集数据和线性修正的方法对缺采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3)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基于用电时间、抄表管理和供用电设备拓扑多维度的用户用电数据、台帐数据对比结果的分析。本发明通过建立采集数据柔性适应规则和多维度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采集系统的采集质量问题、营销系统中抄表质量问题和两套系统间台帐维护质量问题,为用电采集验收和考核抄表员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206226188U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21362911.X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馈电风力发电机,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其中转子轴的两端设置有轴流风扇,还包括:第一风道,设置在壳体沿轴向长度的居中部位并且环绕定子,第一风道具有排风口和若干第一引风口,其中,若干第一引风口和排风口分别位于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和第三风道,设置在壳体的第一风道的沿轴向长度的两侧,并且环绕定子,第二风道包括排风口和若干第二引风口和若干第三引风口,第二和第三引风口位于定子的沿垂线方向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风道的排风口汇聚成总排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排气口与进气口相互隔开,避免热流短路,同时通过布局多条风道和引气口、进而能够消除散热死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