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3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089311.5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管晶粒异常长大区域的方法,通过检测服役态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管晶粒大小,确定异常长大晶粒大致分布区域,继而通过剥层法测定供货态钢管表层的残余应力分布,此外进一步通过EBSD分析供货态试样,佐证X‑射线法测定管道残余应力分布的可靠性,建立供货态管道径向残余应力与异常长大区域的对应关系。本发明可以基于残余应力测定的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管晶粒异常长大区域检测方法,方便快捷地获取钢管表层晶粒异常长大区域,适用于长期服役后锅炉高温受热面钢管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趋势的预测,为超超临界机组监督与管理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4814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66166.4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23C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渗氮用管式炉装置系统,包括管式炉、中转储气罐、通气管道总成、中控系统,管式炉内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嘴安装支架、网状加热元件一、导轨支架、载物架。通气管道总成包括进气管、储气罐出气管、排气管、泄气管、回气管。进气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贯通至中转储气罐内;储气罐出气管一端贯穿至中转储气罐内,另一端贯穿管式炉底部;排气管下端安装在管式炉顶端,泄气管、回气管一端均连接在排气管上,回气管另一端贯通至中转储气罐内。本发明气体渗氮用管式炉装置系统,结构紧凑,管式炉的尾气和余热利用率高,炉内温度控制方便,均匀性好,炉内气体流通效率高,渗氮气氛控制方便,渗氮效果好,质量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07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33592.1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弯梁试样的顶点应力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应力腐蚀领域,具体为:将支撑杆放在对应的半圆筒开口中,再将试样的一端卡入左固定挡板矩形凹槽中,右移动挡板矩形凹槽对准试样的另一端,拧紧右挡板螺栓,再将应力刻度盘嵌套在应力调节螺帽外侧,并旋转应力刻度盘,使得应力刻度盘0刻度线与螺帽刻度线处于同一径向,调节各对应支撑杆下方的支撑杆螺栓至所需状态,最后旋转应力调节螺栓,读取此时螺帽刻度线对应的应力刻度盘示数即为该弯梁试样的顶点应力大小。本发明实现了弯梁试样的顶点应力的可视化,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廉,同时所用的装置能方便地对工件进行安装与拆卸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146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766166.4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23C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渗氮用管式炉装置系统,包括管式炉、中转储气罐、通气管道总成、中控系统,管式炉内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嘴安装支架、网状加热元件一、导轨支架、载物架。通气管道总成包括进气管、储气罐出气管、排气管、泄气管、回气管。进气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贯通至中转储气罐内;储气罐出气管一端贯穿至中转储气罐内,另一端贯穿管式炉底部;排气管下端安装在管式炉顶端,泄气管、回气管一端均连接在排气管上,回气管另一端贯通至中转储气罐内。本发明气体渗氮用管式炉装置系统,结构紧凑,管式炉的尾气和余热利用率高,炉内温度控制方便,均匀性好,炉内气体流通效率高,渗氮气氛控制方便,渗氮效果好,质量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5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74185.3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3/14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峰状态下锅炉过热器钢管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属于火电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寿命评估领域,本发明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具体过程为通过试验测得锅炉过热器管服役参数及其力学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求得调峰状态下钢管的最大应力σaij;据此,计算调峰状态下的当量应力幅σa和允许循环次数N;再通过Miner累计损伤理论,对调峰运行下钢管的疲劳寿命损耗量F进行累积计算。若F大于0.5,则视为钢管疲劳寿命终止。本发明的一种调峰状态下锅炉钢管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工况调峰锅炉钢管疲劳寿命评估,方便快捷,可快速获取钢管疲劳寿命损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2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8229.9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期服役汽轮机末级叶片老化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是沿着叶片方向对长期服役的末级叶片进行拉伸试样及金相试样取样,通过试验测得末级叶片的服役参数及其力学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求得稳定工况下末级叶片的应力云图;据此,得到末级叶片沿着叶片方向的应力分布数据;将应力分布数据与抗拉强度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在不同应力下对应的抗拉强度变化曲线;通过对比叶片不同位置应力作用部位处的抗拉强度变化,评估汽轮机末级叶片老化状态。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评估服役特定时长前的汽轮机末级叶片老化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219015877U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23402923.9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力腐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力大小可读的应力腐蚀夹持装置,包括底板和试样,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左固定挡板,底板相对于左固定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右移动挡板,右移动挡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右挡板螺栓连接,底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半圆筒开口,半圆筒开口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应力调节螺栓,应力调节螺栓靠近底板顶面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应力大小可读的应力腐蚀夹持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方便,应力刻度盘与应力调节螺栓的配合能简单快速地获得所需应力大小的试样,同时能方便地对工件进行安装与拆卸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991788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1533979.0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管式炉气体渗氮进出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分流管、筒体、载物台,筒体为一端面封闭的空心管状结构,进气管设置在筒体的外壁上,分流管为圆弧形管路,分流管圆弧结构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开口且该开口与进气管相连通,筒体侧壁上设有两个进气孔,分流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一个进气孔,载物台设置在筒体的内壁上,载物台上设有可拆卸的三角形楔块。本实用新型适用管式炉气体渗氮进出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方便,分流管能使工件表面均匀接触氮气,提高渗氮质量,同时能很好的对形状特殊、无法在平面上放置的工件进行固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546885.0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56 , G01N5/04 , G01N17/00 , G01N23/2251 , G01N23/2202 , G01N23/22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表面镀锌层应力腐蚀的评价方法,所述方法选取长条形镀锌钢片状试样,两端固定,中间顶出的三点加载方式对试样加载,通过改变片状试样的挠曲度的方式,调整试样所受拉伸应力的大小;维持试样加载状态,将试样全部浸入腐蚀介质中,进行腐蚀浸泡。采用试样的腐蚀失重、腐蚀产物层X‑射线衍射分析及其腐蚀表面及截面形貌观察的方法,评价不同应力状态下钢结构表面镀锌层的应力腐蚀程度,为应力作用下镀锌钢构件的腐蚀状况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793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300031.8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子疲劳试验装置,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钢架、第二钢架、绝缘子、钢绞线、振动装置和张紧装置,绝缘子的第一端与第一钢架相对转动,绝缘子的第二端固定于钢绞线的第一端,钢绞线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二钢架上,钢绞线穿过振动装置和张紧装置,振动装置位于绝缘子与张紧装置之间。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绝缘子载荷以及钢绞线的振动频率与振幅,从而使用各种不同程度的疲劳试验,适用性范围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