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9494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0747602.3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泰普联合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IPC: G01F25/10
Abstract: 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属于SF6测量设备技术领域,解决采用单个大量程流量计而导致的装置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方便以及在气室气压下降、气体流量变小时大量程流量计测量误差大的问题;装置采用一大一小量程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形成三条气路,第一气路、第二气路、第三气路;根据气室内气体的压力变化,切换不同的气路进行气体回收,使得对气室放出的气体各级流量均能进行精确测量;一大一小量程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相对于直接在第一气路上安装流量计来说,流量计量程的需求成倍降低,大大节约了装置的成本,缩小整个装置的体积及重量,减小携带的负担,且由于小量程的流量计测试的精度更高,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9494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747602.3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泰普联合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IPC: G01F25/00
Abstract: 基于分流法的SF6气室气体回收装置,属于SF6测量设备技术领域,解决采用单个大量程流量计而导致的装置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方便以及在气室气压下降、气体流量变小时大量程流量计测量误差大的问题;装置采用一大一小量程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形成三条气路,第一气路、第二气路、第三气路;根据气室内气体的压力变化,切换不同的气路进行气体回收,使得对气室放出的气体各级流量均能进行精确测量;一大一小量程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相对于直接在第一气路上安装流量计来说,流量计量程的需求成倍降低,大大节约了装置的成本,缩小整个装置的体积及重量,减小携带的负担,且由于小量程的流量计测试的精度更高,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19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911329141.7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F6混合绝缘气体试验装置,包括支撑平台以及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气体试验系统、控温系统和智能检测控制系统,所述气体试验系统均连接控温系统和智能检测控制系统;所述气体试验系统包括密封罐、控温管道、真空表以及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试验装置实现了在不同温度、气体压力以及气体种类对混合绝缘气体混合、分解产物扩散的气体状态影响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11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010629814.7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N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异丁腈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将待检测的外部环境气体输送至第一石英晶体微天平,将第二石英晶体微天平置于不含有全氟异丁腈气体的环境气体中,第一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第二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均涂覆有吸附全氟异丁腈气体的材料,差频电路输出第一石英晶体微天平的振荡频率与第二石英晶体微天平的振荡频率的差值,处理器将振荡频率差值转换为密度值后与气体密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得到是否存在全氟异丁腈气体泄漏的结果。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解决了因环境中C4F7N含量较低,检测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942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9853.3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多样混合绝缘气体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属于电气设备绝缘气体领域,解决现有的分离回收装置只能对单一混合绝缘气体进行分离回收问题;本发明的分离回收装置,采用双通道红外检测,若测出高浓度SF6、低浓度CO2说明为SF6/N2混合绝缘气体,此时经膜分离后再进行固化;若测出高浓度CO2、低浓度SF6说明为C4F7N/CO2两种混合绝缘气体混合气体,直接进行深冷分离;并根据混合绝缘气体种类检测结果,选择分离回收流程,实现多种混合绝缘气体的分离回收;实现了在同一台装置上可以进行两种混合绝缘气体的分离回收,其工程应用价值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30271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726122.1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F35/83 , B01F35/221 , B01F35/71 , B01F2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容变压大流量配气系统,包括分压进气管路结构、定容混合罐、变压输出管路结构;多个所述分压进气管路结构呈并联设置,经所述分压进气管路结构变压后的气体在所述定容混合罐中混合,所述变压输出管路结构用以将混合后的气体进行加压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定容变压大流量配气方法。本发明具有可以将任意两种气体配制为混合气体,再增压充装至电气设备内,满足电气设备要求。本方法配制混合气体速度快、精度高,充气速度大于120m3/h,误差小于±0.3%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23001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026731.X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F17/16 , G06Q10/0639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高精度六氟化硫物料核算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解决当前六氟化硫气体流转生命周期的各环节数据杂乱、需要人工整理、无法精准掌控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六氟化硫流转环节多维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找出影响核算的关键环节数据,简化多维数据维度;梳理各环节六氟化硫气体量关系,建立六氟化硫物料核算模型,利用历史流转数据作为模型训练数据集,使用数据拟合寻优迭代优化算法计算气体损耗率;与现有的分布离散且错综复杂的各环节记录数据的人工整理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高效、精确的优点,填补了六氟化硫物料核算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393321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1199041.4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N9/36
Abstract: 基于气体替代法的二元混合气体混气比测量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检测技术领域解决如何采用气体替代法测量二元混合气体的混气比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测量混合绝缘气体密度的原理,采用气体替代法进行混合绝缘气体混气比的测量,可满足现有的二元混合气体的混气比测定,也可实现全量程(0%~100%)、高精度、线性、常压与带压测量,同时也能满足其它非绝缘的二元混合气体的混气比检测,适用范围广,通过直接使用纯组分气体参与测试,组分的选取灵活,同时无需配制标准气体,测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77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1359085.4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定容法的梯度充放气式SF6气室容积测定方法,属于SF6测量设备技术领域,解决如何准确地对电气设备的气室内部体积进行精确测算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测试装置对电气设备的SF6气室内的气体量测量时,当SF6气室内的压力偏高时,进行放气测量,当SF6气室内的压力偏低时,进行充气测量;充放气测量时根据气室压力设定值分配多个阶段放气阈值,分阶段对气室进行放气并测量数据,各个阶段分别计算气室的体积与质量,再取各个阶段测得的数据的平均值,消除了由于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限制,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03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71439.1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平行双触头直流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外壳和内部组件;所述断路器外壳包裹在所述内部组件的外侧,所述内部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接线端口、热磁脱扣器、触头结构、灭弧室、电弧通道和后接线端口;所述前接线端口和后接线端口的外部分别接通双向电流;所述灭弧室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灭弧室用于对通过前接线端口或后接线端口、触头结构、灭弧室和电弧通道的双向电流中的电弧进行快速灭弧;本发明采用多个灭弧室提高电弧电压加快电离子运动,从而降低了灭弧室内因高温而产生高压,使电弧得以快速移向灭弧室,达到快速灭弧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