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95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73687.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直流偏磁治理策略调节方法与系统,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电力变压器的偏磁风险灵敏度系数;对偏磁风险灵敏度系数大于规定值的电力变压器接地扁钢表面进行磁场测量;根据磁场测量值开展偏磁风险监测,按偏磁风险监测数据匹配直流输电的变电站偏磁电流和直流输电的变电站的地铁偏磁电流、感知变电站多源偏磁风险的来源与偏磁风险程度,根据偏磁风险程度制订和实施直流偏磁风险治理措施;本发明通过变压器偏磁风险灵敏度的研究以及现场多源偏磁风险感知指示器完成多源集成风险预警,可以弥补目前变压器中性点电流监测成本过高、盲目使用变压器直流偏磁风险治理措施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6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73739.8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变压器直流偏磁动态治理方法,包括:构建变压器耐受偏磁数据库,生成直流偏磁初始治理措施;获取影响变压器偏磁耐受能力的多元监测数据和异常工况事件数据并进行融合分析,得到多元监测数据与异常工况事件数据的关联因数;根据多元监测数据与异常工况事件数据的关联因数动态调整变压器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根据调整后变压器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动态调整直流偏磁治理措施,对调整后的直流偏磁治理措施进行验证。本发明通过多元数据融合分析实现了变压器直流偏磁动态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73687.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直流偏磁治理策略调节方法与系统,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电力变压器的偏磁风险灵敏度系数;对偏磁风险灵敏度系数大于规定值的电力变压器接地扁钢表面进行磁场测量;根据磁场测量值开展偏磁风险监测,按偏磁风险监测数据匹配直流输电的变电站偏磁电流和直流输电的变电站的地铁偏磁电流、感知变电站多源偏磁风险的来源与偏磁风险程度,根据偏磁风险程度制订和实施直流偏磁风险治理措施;本发明通过变压器偏磁风险灵敏度的研究以及现场多源偏磁风险感知指示器完成多源集成风险预警,可以弥补目前变压器中性点电流监测成本过高、盲目使用变压器直流偏磁风险治理措施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73739.8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变压器直流偏磁动态治理方法,包括:构建变压器耐受偏磁数据库,生成直流偏磁初始治理措施;获取影响变压器偏磁耐受能力的多元监测数据和异常工况事件数据并进行融合分析,得到多元监测数据与异常工况事件数据的关联因数;根据多元监测数据与异常工况事件数据的关联因数动态调整变压器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根据调整后变压器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动态调整直流偏磁治理措施,对调整后的直流偏磁治理措施进行验证。本发明通过多元数据融合分析实现了变压器直流偏磁动态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8888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41951.1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晏锋 , 姚伟 , 陈铭业 , 李昊 , 邓小勇 , 于世成 , 崔明杰 , 陈秀峰 , 林志驰 , 谢珂铭 , 唐玮 , 刘源 , 钱万磊 , 门茂飞 , 薛峰 , 邬俊奇 , 占露露 , 葛槟源 , 王永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成孔装置,包括桅杆总成,桅杆总成顶部设有滑动导轨,桅杆总成的一侧设有卷扬系统,卷扬系统上连接有钢丝绳,且钢丝绳穿过滑动导轨活动连接旋挖钻杆,桅杆总成上和卷扬系统相反的一面设有加压系统,加压系统上连接有动力头总成,动力头总成和旋挖钻杆传动连接,旋挖钻杆底部设有旋挖钻头;本发明通过动力头总成,集成旋挖和潜孔双重功能,既能进行土方旋挖成孔作业,又能进行岩石潜孔作业,本发明通过旋挖钻杆的四节机锁杆设计,在运输状态下可免拆卸,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44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930117.4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分公司(CN) , 重庆大学(CN)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云边协同作用的配电台区运行监测系统,包括云中心和若干边缘节点;所述云中心存储有状态量获取模块、异常工况样本生成模块、网络建立与训练模块、网络优化模块;所述边缘节点存储有运行工况数据获取模块、分布结果计算模块、诊断结果生成模块;本发明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云边协同作用的配电台区运行监测系统,解决了单一配电台区中的工况信息难以训练出泛化能力强的诊断器、当前的异常诊断方法考虑的影响因素过于单一以及配电云主站的计算资源难以实现对每个配电台区建立异常工况迁移诊断模型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65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9581.0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R4/44 , H01R4/62 , H01R4/2407 , H01R4/2408 , H01R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板式夹线装置,包括有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贴合的一侧设有两处对应的弧形凹槽,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设有的弧形凹槽夹持固定导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在两处弧形凹槽之间对应设有至少一处螺栓螺栓;所述弧形凹槽上还设有卡接部,用于卡接紧固导线;所述下夹板与紧固螺栓贴合的一侧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边用于卡住紧固螺栓螺栓头的至少一组对边,防止紧固螺栓在卡槽中转动。本发明能方便刺穿导线表面氧化层,提高上、下夹板与导线之间的接触性能好,有效减小接触电阻;同时使上、下夹板与导线之间夹持紧固更加牢靠。本发明的下夹板设置有卡槽,能极大的方便高空安装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886651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46760.8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吸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力变压器吸湿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固定连接有管体一,所述管体一下端两侧中部均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管体二,所述管体二下端固定并连通有筒体,所述筒体下端中部设置有管体三,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筒体内部的变色硅胶进行自动更换的自洁式变色硅胶更换机构;本发明实现了利用自洁式变色硅胶更换机构,当筒体内部的变色硅胶湿度过大时,可使其内部的变色硅胶排出,并更换新的变色硅胶,保证了变色硅胶的使用效果,且无需人员手动更换,较为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875296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53222.4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坡作业的车体稳定性监测方法及车体稳定性控制方法,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判断质心坐标与第一合力坐标的水平投影距离是否大于预设值,反映车体在当前采样时刻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判断质心坐标与第二合力坐标的水平投影距离是否大于预设值,预测车体在下一采样时刻是否需要调整。本发明通过力矩平衡模型计算车体的第一合力坐标和第二合力坐标。进一步的,本发明根据不同的控制请求,采用不同的调整策略,提高不同采样时刻下的调整速度和调整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37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104828.8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分公司 , 西华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中断负荷的风蓄火联合调度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风电预测误差分析;S2、构建风蓄火联合调度模型:以风蓄联合运行波动标准差最小为目标构建内层模型,以可中断负荷的风电全消纳下发电企业的日收益为最大目标构建外层模型;S3、将通过内层模型得到的风蓄联合运行出力代入外层模型,获得满足系统旋转备用的各机组出力以及可中断负荷参与系统的调度计划。本发明通过电源端利用抽水蓄能机组和传统机组提供旋转备用以及风电并网量增加后利用负荷端可中断负荷等效为旋转备用,来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后引起的传统机组旋转备用容量不足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