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0783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911106202.3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面三维扫描仪的电力线自动提取方法,属于电力工程架空线路测量技术领域。通过地面三维扫描仪的扫描,自动提取电力线分布,具体步骤包括:利用高程均值获取高等级电力线数据;利用密度聚类算法剔除噪声;根据线路路径选取交跨点,自动跟踪搜寻每条电力线的点云数据,并实现单根电力线点云数据自动排序;对提取出的点云赋予编码属性,实现各单根电力线的地物类型标识赋值与分类编码赋值等属性编辑;完成与三维道亨软件的衔接,自动生成三维场景文件,实现电力线的三维设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地面三维扫描仪的电力线自动提取方法,提取速度快、经济适用、精度可靠、实现与三维道亨衔接,自动生成三维场景文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807832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06202.3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面三维扫描仪的电力线自动提取方法,属于电力工程架空线路测量技术领域。通过地面三维扫描仪的扫描,自动提取电力线分布,具体步骤包括:利用高程均值获取高等级电力线数据;利用密度聚类算法剔除噪声;根据线路路径选取交跨点,自动跟踪搜寻每条电力线的点云数据,并实现单根电力线点云数据自动排序;对提取出的点云赋予编码属性,实现各单根电力线的地物类型标识赋值与分类编码赋值等属性编辑;完成与三维道亨软件的衔接,自动生成三维场景文件,实现电力线的三维设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地面三维扫描仪的电力线自动提取方法,提取速度快、经济适用、精度可靠、实现与三维道亨衔接,自动生成三维场景文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25572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110437825.X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边坡自动聚类监测方法,首先在边坡监测区域选取稳定点作为基准点,在边坡结构体上布设网格型监测点;并在各监测点埋设顶部镶有反射性好的三角锥形金属箭头的监测桩;然后通过三点法外业快速扫描获取边坡点云;再根据往期的初始监测点数据,计算机自动聚类提取各监测点的点云数据,完成监测桩单体分割;然后根据监测点的三角锥金属箭头的特征,计算机自动提取各相应监测点的平面与高程信息;进而结合往期监测数据,对整个边坡结构体进行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形变量、形变程度、隐患等级的分析,本发明监测数据可靠,能及时发现边坡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32569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84094.4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输电线路外业作业智能管控应急方法,包括北斗用户终端和指挥端,所述北斗用户终端包括GNSS设备和北斗短报文盒子,所述GNSS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北斗短报文盒子;所述指挥端包括指挥机和数据处理软件,所述指挥机接收北斗用户终端定位及通信信息,所述数据处理软件根据输电线路路径设置一定的带宽阈值对北斗用户终端的实时位置进行分析与轨迹管控,本发明能实时掌握外业人员的行动轨迹,经数据处理软件对时间与轨迹关系自动分析,进行自动预判与预警询问;特殊突发状况下,可实现外业人员与项目中心的联系,及时准确开展救援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91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076010.8
申请日:2022-01-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电力隧道工程高程测量方法,首先在竖井口布设井口测高程点,并与地面已知高程点进行水准联测;然后在竖井口测高程点上架设带水平延伸支架的水准仪,利用悬挂钢尺进行高程的隧道内外高程传递,获取准确的电力隧道内高程起算数据;在隧道内布设N个隧道高程点并安置水准管,利用连通器原理,在各隧道高程点上均固定竖直水准管,每两相邻水准管间用连通水管紧密封闭连接,借助悬挂钢尺、直角三角尺完成高程点与水准管液面高差量算,根据两相邻隧道高程点连通的水准管液面高度相同,计算出两隧道高程点间的高差,依次累加计算可得出各隧道高程点的高程值,本发明利用连通器原理,解决隧道内传统水准与导线测量的实施困难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16360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061981.X
申请日:2023-01-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约束的平面坐标四参数平差解算方法,属于工程测绘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平面四参数法模型,并进行最小二乘平差解算;S2、迭代计算平面四参至坐标偏移量在阈值范围内,获得平面四参数最终值。所述平面四参数包括X轴平移参数、Y轴平移参数、旋转角度和尺度参数。本发明在已知坐标解算的四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泰勒公式将模型进行一阶线性展开,将参数改正值作为未知量,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解算误差方程,并不断更新平面四参数;实现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参数求解和转换,并具有更高的解算精度和更强的工程稳定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5693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484094.4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输电线路外业作业智能管控应急方法,包括北斗用户终端和指挥端,所述北斗用户终端包括GNSS设备和北斗短报文盒子,所述GNSS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北斗短报文盒子;所述指挥端包括指挥机和数据处理软件,所述指挥机接收北斗用户终端定位及通信信息,所述数据处理软件根据输电线路路径设置一定的带宽阈值对北斗用户终端的实时位置进行分析与轨迹管控,本发明能实时掌握外业人员的行动轨迹,经数据处理软件对时间与轨迹关系自动分析,进行自动预判与预警询问;特殊突发状况下,可实现外业人员与项目中心的联系,及时准确开展救援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91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76010.8
申请日:2022-01-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电力隧道工程高程测量方法,首先在竖井口布设井口测高程点,并与地面已知高程点进行水准联测;然后在竖井口测高程点上架设带水平延伸支架的水准仪,利用悬挂钢尺进行高程的隧道内外高程传递,获取准确的电力隧道内高程起算数据;在隧道内布设N个隧道高程点并安置水准管,利用连通器原理,在各隧道高程点上均固定竖直水准管,每两相邻水准管间用连通水管紧密封闭连接,借助悬挂钢尺、直角三角尺完成高程点与水准管液面高差量算,根据两相邻隧道高程点连通的水准管液面高度相同,计算出两隧道高程点间的高差,依次累加计算可得出各隧道高程点的高程值,本发明利用连通器原理,解决隧道内传统水准与导线测量的实施困难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1117476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411076.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圆形杆塔倾斜变形快速计算方法,属于倾斜检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一、选择合理扫描架站点和扫描角度;二、进行网格密度分割,实现圆形杆塔点云数据的自动提取;三、对步骤二提取的数据进行自动截取任意高度薄层数据;四、将步骤三截取的薄层数据中各个薄层点云环异常点剔除,得到满足圆方程的点云环;五、将点云环中心自动拟合,拟合出任意高度薄层的中心位置;六、计算步骤五得到参考基准中心发生的偏移量后,根据计算公式快速计算圆形杆塔倾斜率。本发明具有计算速度快、经济适用、自动实现任意高度的倾斜变形测量工作、精度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3777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81868.0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电力导线上任意点高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得到初始导线斜抛物线方程;步骤S2,根据初始导线斜抛物线方程,推导便于作业的平移后斜抛物线方程;步骤S3,采集导线上多个点的平面坐标,并将其转换为导线坐标;步骤S4,通过已知点的导线坐标,多次平差迭代,拟合导线方程,并进行精度评定,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导线斜抛物线方程;步骤S5,根据满足精度要求的导线斜抛物线方程计算任意导线点的高程;本发明以外业测量导线点,通过迭代平差方法拟合整条导线方程,后期无论设计方案如何变化(还在当前档距内),无需到现场再次测量,直接计算跨越点高程,为设计优化路径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