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6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41274.3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河北科技大学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苏佶智 , 董京 , 康利改 , 贺春光 , 彭冲 , 邵华 , 吴鹏 , 陈明 , 段剑 , 霍春燕 , 王易军 , 于海丰 , 孙东翔 , 张凌哲 , 张旭 , 杨炀 , 李燕 , 张戊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井通风散热及防火装置,属于电缆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电缆井本体、进风井和电缆安装支架;电缆安装支架横向设于电缆井本体的内腔中,电缆安装支架包括电缆安装部和通风部,电缆安装部具有若干个限位卡接组件,限位卡接组件的内侧形成圆形的让位空间;通风部具有若干个纵向的通风孔,通风孔的上端安装有防火阀;防火阀启闭用于封闭通风孔。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通风散热及防火装置,通风孔开设于电缆安装支架的通风部,位于电缆的一侧,实现了电缆井本体内的空气的高效流通,降低了电缆运行产生的热量集聚;通过在通风孔处安装防火阀,能够通过关闭防火阀封闭电缆井本体,形成防火隔离带,有效阻断火势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98263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41273.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河北科技大学
Inventor: 苏佶智 , 彭冲 , 王易军 , 张戊晨 , 吴鹏 , 贺春光 , 邵华 , 康利改 , 于海丰 , 孙东翔 , 张旭 , 张凌哲 , 杨炀 , 王丽欢 , 张骥 , 任雨 , 王亚敏 , 程楠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主变压器室热量回收系统,属于变电站技术领域,包括变压器室、内循环系统和热泵系统;变压器室内具有安装基础;内循环系统包括循环风管,循环风管的进风口位于变压器室的上部,出风口低于安装基础的上端面,循环风管内具有风机;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蒸发器、膨胀阀纵向依次安装在风机下游的循环风管内,蒸发器与循环风管的轴向呈夹角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主变压器室热量回收系统,变压器室的空气在循环风管的作用下形成内循环,而位于循环风管内的蒸发器有效捕捉并转化变压器运行过程中释放的余热资源;将蒸发器与循环风管的轴向呈夹角,可增加蒸发器与循环风管内的空气的接触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4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39030.1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河北科技大学
Inventor: 张戊晨 , 苏佶智 , 于海丰 , 王丽欢 , 邵华 , 彭冲 , 李燕 , 王易军 , 康利改 , 孙东翔 , 杨炀 , 张旭 , 张凌哲 , 吴海亮 , 李光毅 , 唐帅 , 谢延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主变压器室自然通风散热结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包括变压器室、通风烟囱、安装基础、支撑基础、通风基础和进风井;变压器室的底部的周向具有向内侧水平延伸的支撑基础,变压器室的底部的中心具有安装基础;通风基础上开设有导流孔,导流孔连通通风基础下方的进风腔和通风基础上方的安装腔。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主变压器室自然通风散热结构,使冷空气在经过导流孔后直接朝向变压器本体流动,均匀且高效地作用于主变压器底部及周围区域,显著提高了换热效率;确保了变压器在高负荷运行下也能保持较低的工作温度,从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运行稳定性,大幅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04414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0156678.8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河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智能监测的筒仓仓顶装配式空间钢桁架施工支撑体系,其包含:辐射空间钢桁架、中心环架、环向支撑和拉索;辐射空间钢桁架由若干连接架拼接组成;中心环架和各榀辐射空间钢桁架进行连接,使之成一个整体;辐射空间钢桁架的连接架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拉压力传感器,可智能监测空间钢桁架支撑体系的受力状况。本发明对空间钢桁架支撑体系进行了装配式设计,可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应用在不同直径的筒仓工程中,构造简单,施工快速方便,大大提高了空间钢桁架支撑体系的利用率和通用性,并可通过拉压力传感器,监测体系的安全状况,工程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185517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31815.5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河北科技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结构试验的侧向支撑装置,其包括侧向固定装置、立柱以及连接侧向固定装置和立柱的连接固定装置;所述侧向固定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均包括平行且同向设置的第一槽钢和第三槽钢、连接第一槽钢和第三槽钢的第二槽钢以及设置在第一槽钢和第三槽钢的腹板背侧的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包括与第一槽钢和第三槽钢的腹板固定连接的垫板、设置在垫板上的滚轴支座以及设置在滚轴支座内的滚轴;所述连接固定装置垂直设置在侧向固定装置的两端且与侧向固定装置在水平方向垂直。本发明传力路径明确、加工安装简便、可有效约束试验构件在试验时发生平面外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943444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26821.0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框架节点,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该种全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框架节点,包括浇筑钢管和竖向设置的若干第一钢板,若干第一钢板设置于浇筑钢管周侧两两之间相互焊接,若干第一钢板相对一侧均焊接有第二钢板,第一钢板竖向侧面上均焊接有横梁,第一钢板设有夹层,夹层内设有若干组第一缓震件,第一缓震件包括第一缓震杆,第一缓震杆端部铰接有第二缓震杆,第一钢板夹层内设有一对滑块,一对滑块均滑动设置于第一钢板夹层内,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钢板设置为双层,并在双层内设置第一缓震件,在横梁产生振动时对振动力进行传导,使振动力作用于钢板自身上避免振动力切入混凝土柱中对混凝土柱承载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2114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48861.X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河北科技大学 , 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黏滞阻尼器以及带有黏滞阻尼器和屈曲约束耗能杆的连梁,该连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黏滞阻尼器和下屈曲约束耗能杆,还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屈曲约束耗能杆和下黏滞阻尼器;上黏滞阻尼器和下黏滞阻尼器的结构相同,上屈曲约束耗能杆和下屈曲约束耗能杆的结构相同。本发明的连梁以两个黏滞阻尼器和两个屈曲约束耗能杆作为消能减震结构,屈曲约束耗能杆和黏滞阻尼器性能互补,二者协同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连梁的抗震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0827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375641.0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河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通长柱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预制柱、预制板、预制梁、预制墙板以及斜撑,所述预制柱由若干个预制通长柱组合而成;斜撑交叉连接在相邻预制通长柱之间;预制梁水平横向连接相邻预制通长柱,并且形成层式结构;预制板设置在预制柱每层的预埋扣件上;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竖向构件的连接问题,减少支撑系统使用、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作业和高层作业的安全性问题,增加施工用具的重复使用,既保证了整体施工质量,又缩短了施工现场作业时间,符合现场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930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11348.3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河北科技大学
IPC: C04B28/00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耐磨地面混凝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原料:249kg/m3的水泥、170kg/m3的水、820kg/m3的金刚砂、992kg/m3的石子、141kg/m3的掺合料、7.6kg/m3的外加剂;金刚砂包括铜矿砂、水泥、硅微粉、甲酸钙、炭黑和减水剂;掺合料包括65kg/m3的粉煤灰和76kg/m3的矿粉;包括以下步骤:材料准备;混合;浇筑;振捣;刮平;养护;初步抛光、最终磨光;质量检验;维护。本发明通过掺加不同矿物掺合料及改变掺量、改变耐磨骨料级配的形式选择最优配比,制备增强型混凝土地面,以达到提高混凝土地面耐磨性、耐久性和施工效率的目的,提高其力学性能,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5214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8323.0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河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复位变形耗能的金属阻尼器,其包括用于与建筑结构件相连接的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一侧的滑动导杆以及套置在滑动导杆上的防护壳;在防护壳内安装有分别与滑动导杆的上下两侧面相接触的金属耗能板,所述防护壳的外侧壁与建筑构件相连接;本发明通过金属耗能板、弹簧与滑动导杆的相互作用,将传递的地震荷载以及风荷载通过金属耗能板变形来消耗,使在最大程度保护建筑物的情况下削弱地震荷载以及风荷载的破坏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