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84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962072.3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H02J13/00 , G06Q50/06 , G06F17/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用电统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压电力用户的电量追补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采集得到的检查参数确定异常电力用户,再追溯异常电力用户的上级节点,根据上级节点的数据得到统计周期内总输入电量和总线损的函数关系,然后便可以得到上级节点在统计周期内的总输出电量。再根据同级节点的用电量便可以计算得到追补电量。本申请能够根据采集到的具体数据,定量准确地计算追补电量,以供准确地对异常电力用户进行电量追补。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50339.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6/9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环保数据源的用户画像建立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来自不同电力环保数据源的实时数据,将不同电力数据源的数据整合到标准化的数据模型中,包括日电量,月电量;步骤2:建立实时数据处理管道,设计数据流处理逻辑,使用流处理引擎将实时数据流传送到处理逻辑,以处理和分析数据;步骤3:在实时数据流中,执行特征工程,从环保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以描述用户的环保行为和特征,构建用户画像模型以即时更新用户画像;步骤4:建立实时用户画像数据库;步骤5:实施访问控制策略,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用户画像数据。本方法更加适应需要解决实时数据处理问题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7294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775368.5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状态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地下水计量用电力数据共享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方法采用公钥加密上传和共享数据,数据传输过程中保密效果好。上传数据时即确定数据被共享用户的权限,实现数据定制化共享管理,针对性强。采用的加密方法为非对称式加密,私钥不公开,故安全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859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50191.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企业污染物减排量测算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企业的电力消耗数据,将不同数据源的信息整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步骤2:建立排放因子数据库,包括不同能源类型、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时间点的排放因子;步骤3:通过企业的电力消耗和排放在时间上的变化建立动态性模型;步骤4:在每个时间段内,将企业的电力数据与相应时间点和地理位置的排放因子相匹配,同时估算排放因子在不同时间点和地理位置的变化;步骤5:使用排放因子和电力数据的匹配结果,计算每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本发明以精确的排放因子和动态性模型为基础,能够更好地解决排放因子的准确性和动态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316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85635.3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提出了基于清洁电力减排的环境治理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对企业用电设备的电力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电力数据具体包括包括:电流、有功功率、电压;对采集的电力数据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包括电流去噪和谐波计算;电流去噪具体包括通过小波阈值去噪法,去除采集的电力数据中的噪声信号;谐波计算包括计算出前6项奇次谐波,获得采集的电力数据中实时总电流的谐波幅值;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用电设备的排污情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测存在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6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84106.1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1N15/06 , G01N33/00 , G01D21/02 , G06Q50/06 , G06F18/22 , G06F18/23213 , G06F18/2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监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散乱污企业分析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A1‑A3步骤:A1、匹配“散乱污”企业S11、通过环保部门公布的本年度“散乱污”企业整治动态清单中的企业名称、区县、乡、组织机构代码、地址、经纬度等外部信息,通过精确匹配、文本挖掘、正则化、单一条件+多条件模糊匹配、根据经纬度现场核查、供电人员经验核查等方式,与用电客户档案信息进行匹配;S12、通过预先设定的指标统计值来判断对“散乱污”企业匹配的程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乱污”企业污染性强,且分散、规模小、转移快、隐蔽性强等特点,仅依赖环保部门人工排查整治,给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86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976479.7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凯 , 陈琛 , 李坤 , 李玉顺 , 孟建 , 黄彦 , 杜强业 , 袁峭林 , 曲增彬 , 辛雨航 , 吕庆真 , 吴慧文 , 陈明 , 吴珺 , 韩然 , 李祥新 , 甘滨
IPC: G02B6/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理线盒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光纤线缆理线盒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壳体上盖以及可拆卸的与壳体上盖连接的壳体底座组成一款理线盒,理线盒内的壳体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由丝杆、挡块和滑块构成的锁紧机构,当光纤线缆安装时,先拆下壳体上盖,然后可通过对丝杆的操作,将光纤线缆紧固在锁紧机构上,然后将壳体上盖进行重新安装,壳体上盖上隔断间的光纤穿线孔与锁紧机构对应,实现了多根光纤线缆的安装;本发明中的理线盒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达到安全理线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710897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811480493.8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40/151 , G06F4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图形描述格式SVG与G语言双向转换方法,属于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解析待转换的图形文件,解析方法使用DOM框架;步骤二:生成基于内存的图形对象描述;步骤三:生成图元描述对象;步骤四:构建图形对象间的连接关系;步骤五:元数据解析关联;步骤六:从内存中的图形对象生成需要的SVG格式文件或G格式文件。本发明可以实现:(1)双向转换方便灵活,基于统一的内存保证转换的全息性;(2)两种标准的适应性好,通过转换兼用原有系统和标准,保护原有投资;(3)推进异构系统、新旧系统的图形共享和融合,打破因技术换代造成的壁垒。
-
公开(公告)号:CN1155284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711965.1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电位装拆接地线多功能组合夹具,涉及电力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包括伸缩型接地棒、蝴蝶型接电夹、固定金具,接电夹的接电夹本体尾部一端螺栓固定有接地套筒、接地线铜片,接电夹本体中部有闭锁机构,头部一端依次设弹簧、储能卡子,固定金具包括固定金具本体、接地触头,金具固定块与软引线连接,接地触头与接电夹本体尾部连接。本发明接地棒可对所有接地线挂接,弹簧闭锁机构对接地触头有效夹持,接地触头与软引线呈直角设置,改变接地连接方向,适用于接地线安装角度刁钻不好钩挂情形,具有轻便、灵活、省时的特点,结构简单,配置合理,可操作性强,有效提高地电位装拆接地线的维修质量及效率,满足电力安全生产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4770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61062.7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带电作业机器人远程操控方法,包括带电作业机器人接收远程控制终端下发的空间扫描指令后,采集当前作业现场的实时影像数据,并构建三维空间模型,通过5G通信传输至远程控制终端;远程控制终端接收作业现场的实时影像数据和三维空间模型,确定最优作业位置;带电作业机器人根据通过5G通信传输接收的最优作业位置和自主作业指令控制机器人机械臂完成自主作业。本发明通过远程实时精准监控,实现控制带电作业机器人自主进行现场作业,辅以人工远程操控,提高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实现机器人作业的远程诊断,同时提高集群作业的安全高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