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开关柜一次核相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6430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282800.1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开关柜一次核相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板、底板、驱动底板前后移动的丝杠驱动机构、与挡板连锁机构对应设置的V型卡块;支撑板设置于底板前侧;V型卡块包括上卡板和下卡板,所述的V型卡块的闭口端与底板固定连接,V型卡块的上卡板正对第二推杆,V型卡块的下卡板正对第一推杆;底板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设置有防倒机构,防倒机构包括和设置于底板中的弹出腔、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弹簧和弹片,弹簧固定设置于弹出腔中,所述的弹簧的伸缩端固定连接弹片。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开关柜一次核相辅助装置,能够由一个操作人员同时将上挡板和下挡板打开且稳定保持打开状态。

    一种智能变电站用防线缆堆积的排布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15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92458.7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用防线缆堆积的排布固定装置,包括布线机构,所述布线机构具有线槽,所述线槽的两端内部均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线槽的内部沿其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线轮组,相邻的两个导线轮组之间的所述线槽内底部固定设置有收线组件;所述收线组件具有轴座,所述轴座上转动设置有托轮,所述托轮的底部转动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管,所述螺管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线槽的内部;本发明中,线槽两端限位组件能够对线槽内的线缆两端进行固定,收线组件能够向上推动多余线缆,将多余的线缆收紧整齐排布,并稳定支撑固定,避免线缆杂乱堆积。

    一种变电站继电器保护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364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92464.2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继电器保护装置,包括继电器、散热架及控制单元,所述散热架上设置有用于监测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架的一侧设置有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上具有朝向所述散热架设置的出气口,所述管路组件上连接有散热支路及灭火支路;所述散热支路具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与所述管路组件之间设置有散热阀;所述灭火支路具有二氧化碳储罐,所述二氧化碳储罐与所述管路组件之间设置有灭火阀;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控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散热阀、灭火阀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继电器设置在所述散热架的顶部;能够提升继电器散热效果,并且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并处理,提升安全性。

    电力屏柜拆卸安装辅助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5305273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70337.2

    申请日:2015-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屏柜拆卸安装辅助工具,包括左支座、右支座、撑杆,所述左支座和右支座呈对称设置,所述左支座设有左底板,在左底板上固定有左顶板,在左顶板旁的左底板上设有左螺纹孔,在左顶板的右侧设有向右伸出的左承台,在左承台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左挡杆;撑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左支座和右支座上,本发明的左支座、撑杆、右支座是可分离的,携带方便,左右支座充分利用电力屏柜原来安装起吊环的螺纹孔进行固定,减少了对其的破坏;本发明两端的左顶杆和右顶杆可同时向两侧移动,操作省时,解决在电力屏柜的拆卸或更换时容易产生震动而影响到相邻电力屏柜的正常工作,更换电力屏柜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电网断面自适应动态监视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171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7295.6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调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网断面自适应动态监视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随机矩阵理论进行电网稳定限额自适应动态监视;步骤2、通过监视断面、输变电设备、电厂和直流等实时运行情况,基于电网稳定规定,构建电网断面越限动态处置库;步骤3、对临时断面、自定义断面、自定义组合等灵活设备组合进行配置及监视,进行电网断面的自定义组合;步骤4、将固有断面和新增的自定义断面灵活组合,通过加入各断面限值,进行断面的动态实时刷新监视;减轻调度人员工作强度,提升故障快速处置的技术手段,预控电网重大操作风险,减少故障处置时间,避免出现断面极限遗漏的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