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开槽永磁电机复数气隙相对磁导及其磁场的求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9077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66869.5

    申请日:2019-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定子开槽永磁电机复数气隙相对磁导及其磁场的求解方法,首先考虑定子开槽效应,建立复数气隙相对磁导与气隙磁密之间的关系;然后,以电机一个齿距为求解模型,在极坐标系下建立气隙和磁极区域的拉普拉斯方程,得到气隙和磁极区域的磁场通解;再利用槽口表面与铁心齿尖边角区附近磁场发散的数学规律,在槽口区域设置边界条件,求解出复数气隙相对磁导的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最后,计算定子开槽时内转子、外转子永磁电机的有槽气隙磁密,有限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解决了齿槽效应对气隙磁场径向和切向方向上的影响,准确计算不同极槽配合下齿槽效应对永磁电机的径向和切向气隙磁场分布,具有较好的简捷性和通用性。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重系数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2076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398672.5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重系数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其步骤为:采样k时刻的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角速度和转子位置角,并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输出电流和等效反电动势;根据电压源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计算其输出的电压矢量和定子电压,并根据定子电压预测k+1时刻的输出电流、定子磁链以及定子磁链幅值和转矩;再利用定子磁链幅值和转矩计算转矩目标函数和定子磁链目标函数,进而得到新的目标函数;最后,对目标函数的值进行比较,将最小的目标函数对应的电压矢量用于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本发明通过对转矩和磁链目标函数进行二范数标准化,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无权重系数预测转矩控制,能够简化系统复杂度,降低转矩纹波,提高转矩控制精度。

    一种在开磁路中测量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85192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710310786.0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开磁路中测量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包括磁通门探头、螺线管骨架、试样、线圈、电流方向切换开关、可调恒流源、微控制器和磁强计,该方法包含仪器校准、剩磁消除、初始磁化曲线测量、磁场强度递减阶段测量、磁场强度递增阶段测量、输出磁滞回线共六个顺序执行的步骤。本发明中的在开磁路中测量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方法和装置测量过程便捷、精度高、不损坏试样。

    一种两级储能高起动转矩的电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301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83531.0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两级储能高起动转矩的电机结构,包括机壳,机壳中部设有电机,电机两端设有输出轴,机壳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设有电磁阀,进气口内设有涡轮风扇I,出气口内设有涡轮风扇II,涡轮风扇I和/或涡轮风扇II套设在输出轴上,涡轮风扇I和涡轮风扇II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所述机壳上活动设有拨动杆,拨动杆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传动装置两端分别与涡轮风扇I和涡轮风扇II的另一端相配合,传动装置与输出轴相连接,输出轴与飞轮储能装置相连接。本发明通过检测腔内气压以及根据不同状态的需求,控制进出气口开闭与高速飞轮的协同工作,实现储能的最大化,保证有需要时提供最大的输出力矩。

    一种电压源逆变器模型预测的共模电压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206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688149.1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源逆变器模型预测的共模电压抑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电压源逆变器目标电压矢量及确定备选的电压矢量并组成集合,计算电压矢量集合中每个电压矢量的电压值uαi及uβi,采集电压源逆变器当前周期电流ia、ib及ic并变换为iα、iβ,根据iα、iβ、电压矢量集合中每个电压矢量的电压值uαi及uβi,计算下一周期的每个电压矢量的预测电流值iαi、iβi,并利用目标函数计算每个电压矢量的gi值;确定最小值gi对应的电压矢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源逆变器模型预测的共模电压抑制方法,同时使用零电压矢量和非零电压矢量进行预测电流计算,在使用零电压矢量来减小电流畸变率的同时,通过选择奇电压矢量和偶电压矢量,达到了减小共模电压变化率的目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