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81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27425.2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热化学储热的梯级用热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属于热负荷设备用热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热化学储热的梯级用热控制方法,通过构建储热设计模型、供热计算模型,得到热化学储热结构数据;再对高热负荷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余热数据一;然后结合余热数据一以及热化学储热结构数据,对低热负荷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余热数据二,实现基于热化学储热的梯级用热控制,从而可以实现风光等新能源电力的时空转移,可规模化消纳新能源电力,降低弃风弃光率,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接性、随机性、不稳定的问题,并且通过工业用热领域中的电能替代,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利于用热方案的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89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20872.2
申请日:2024-02-28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加热储热供热控制方法、储热系统和电子设备,属于储热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电加热储热系统包括电加热器、储热装置、供热泵,其中,储热装置还包括热化学储热单元。电加热器与储热装置耦合组成储热系统,电加热器、储热装置、用热设备和供热泵依次循环连接组成供热系统。在电网负荷低峰期,由电加热器对储热装置进行加热,储热系统储热,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温度,防止超温;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储热系统放热,供热系统向用热设备供热,同时控制单元控制供热量,防止热量浪费。本发明利用热化学储热,将低成本的电能转化为热能,既满足了生产所需热量,又不浪费过多电能,在节约用电成本的同时,也对电网负荷平衡起到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97970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78087.4
申请日:2023-06-29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电混合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本发明的氢电混合储能系统,包括直流母线、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系统、锂电池系统、变换器、波动功率模拟器以及能量管理模块;波动功率模拟器与直流母线相连,用于模拟风电和光伏发电产生的宽范围波动功率;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系统通过变换器与直流母线相连,在有功率输入时进行电化学反应制氢;锂电池系统通过变换器与直流母线相连;能量管理模块分别与直流母线、变换器、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系统和锂电池系统相连,用于检测直流母线波动输入功率的变化。本发明提升了制氢系统对宽范围波动工况的适应性;有效提高了PEM制氢系统的运行连续性,减少频繁启停,延缓了电解槽的性能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58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058543.4
申请日:2023-08-22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热化学蓄能的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空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和热化学蓄能装置;在空气二氧化碳捕集阶段,环境空气经过空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二氧化碳与吸附介质反应,固定二氧化碳后,剩余的空气经过热化学蓄能装置,氧气与热化学蓄能介质反应以释放能量;在空气二氧化碳释放阶段,吸附介质被热化学蓄能装置释放的能量加热以释放二氧化碳,同时热化学蓄能装置经过电加热蓄存能量。本发明将需要大量空气供应的空气二氧化碳捕集过程和热化学蓄能过程结合,可减少系统所需风机数量与运行能耗,解决空气二氧化碳固定后释放、实现捕集材料再生所需的能量供应问题,同时可联产高纯度二氧化碳和高纯度氧气。
-
公开(公告)号:CN1172907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62763.4
申请日:2023-08-22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132 , G06N3/0475 , G06N3/0464 , G06N3/09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孪生建模方法,涉及数字化建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数字孪生建模效果不够好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物理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构建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所述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主干网络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根据所述原始数据,交替更新判别器和生成器对所述生成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对训练好的所述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进行评估,直至满足工程要求,停止训练,得到数字孪生建模。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字孪生建模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生成对抗网络结合CNN及梯度优化,进而得到高准确度的数字孪生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8516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68315.7
申请日:2024-05-28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淬火炉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的高效淬火炉系统包括鼓风机、换热器、燃烧箱、箱式淬火炉和引风机,燃烧箱上装有燃烧器;所述的鼓风机通过送风管道依次连接换热器的冷端和燃烧器;所述的引风机通过烟道一侧连接换热器,另一侧通过烟道连接大气;所述燃烧箱的一侧空间连接烟气再循环烟道,另一侧空间连接排烟管道,两个空间的底部相通,所述排烟管道的另一端与箱式淬火炉的炉膛连通;所述箱式淬火炉的烟气箱连接淬火炉烟道的一端,所述淬火炉烟道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与换热器的热端和烟气再循环烟道连接;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烟道上设有烟气再循环风机。本发明可显著提升淬火炉的用能效率,降低淬火工艺中的用能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78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5047.7
申请日:2023-06-08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多元储热系统及阵列式蓄放热方法,处于储热供热领域,针对现有移动式储热装置供热品质不高、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元储热系统,其包括能够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储热装置,储热装置上设有进口和出口,储热装置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储热模块,储热模块具有储热材料,通过储热材料实现蓄放热;蓄热时,余热气体从进口进入储热装置,通过储热模块进行储热;放热时,向进口通入空气,使得储热模块放热。本申请中间隔设置的储热模块能够增加与余热源的接触面积,增强储热材料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还便于储热模块均匀释放热量;通过储热模块完成储热,放热时储热模块直接放热提供热空气,不经过中间换热,放热速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6592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75099.4
申请日:2023-06-08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移动式储热装置及蓄放热方法,属于储热供热领域,针对现有技术移动式储热装置存在蓄热容量低、蓄放热速率低的问题,本申请为一种移动式储热装置及蓄放热方法,其包括具有供热出口和高温流体进口的储热箱,储热箱内置储热介质和多层高温流体喷射装置,高温流体喷射装置设置在储热介质内,每层高温流体喷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喷射格栅,每个喷射格栅上均开有朝下的喷射孔,用于向下喷出高温流体,进而形成饱和流体;供热出口包括蒸汽出口和出热水口,分别用于输出蒸汽和热水。储热时形成饱和流体,有效提高蓄热容量;喷射孔朝下,有效增强容器内液体扰动,提高换热速率;放热时分别输出带压蒸汽和热水,无需中间换热器,放热速率快。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3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26499.2
申请日:2024-07-11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7/18 , G06F11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建筑室内温度求解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属于空调电力负荷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机理数据融合的动态建筑室内温度求解方法,构建有趋势仿真模型、机理非线性模型、温度求解模型;通过趋势仿真模型描述新风负荷、除湿负荷变化规律,并结合机理非线性模型考虑多种负荷变化趋势与机理关联,再通过温度求解模型运用滑动窗口动态求解建筑室内温度,实现了对室内平均温度的即时精准计算,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场景自适应调整温度设定,并有效节约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环境舒适性,大幅度提升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的精度和效率,并使得建筑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为建筑温度控制带来了崭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25836.4
申请日:2024-05-20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阶式储热系统及其递进式蓄释热方法。针对现有储热装置成本高、热循环效率低、供热品质不高等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种分阶式储热系统,其包括能够安装在移动装置上的储热箱体,箱体上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箱体内设有风机以及储罐;箱体内配置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传感器;储罐内设有可移动套管和储热材料;蓄热时,余热气体在风机作用下从进气口进入储热箱体并流经储罐,通过储热材料进行蓄热;释热时,空气在风机作用下从进气口进入储热箱体并流经储罐,通过储热材料进行释热。本发明通过改变可移动套管的位置实现分步骤递进式蓄/释热,储罐气流阻力小,热循环效率高,供热温度稳定、供热品质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