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二阶锥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921729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37588.X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二阶锥模型。本发明首先建立了交流配电网、直流配电网以及电压源换流器的稳态潮流模型,并通过二阶锥松弛技术建立二阶锥形式的交直流配电网稳态潮流模型;进一步,通过多种主动管理措施的建模,建立交直流主动配电网多种主动管理措施的模型;最后,建立交直流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的混合整数二阶锥模型,以购电费用和弃光弃风惩罚费用之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多种主动管理措施和配电网安全约束,实现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本发明不但解决了因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稳定而导致的线路潮流越限或是节点电压越限的问题,而且解决了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交直流主动配电网后如何进行日前优化调度的问题。

    一种主动配电网多阶段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0885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137979.1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多阶段规划方法。如何在配电网规划中综合考虑源荷网储多种因素运行的不确定性,是目前配电网规划优化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输入电力系统参数、历史运行数据、地区发展规划需求和预测不确定因素数据;计算各规划决策量在多时间尺度的各个运行场景中的影子价格;根据影子价格和各个场景发生概率,建立包括极端场景和经典场景的运行受限场景库;根据运行受限场景库修正上层多阶段规划优化模型。本发明筛选出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规划场景库来修正规划投建的优化模型,用来模拟运行决策者对规划决策者的反馈,从而提高配电网海量运行场景结果的可观性,并将不同时间尺度的决策变量分层求解,降低求解难度。

    一种主动配电网多阶段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0885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137979.1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多阶段规划方法。如何在配电网规划中综合考虑源荷网储多种因素运行的不确定性,是目前配电网规划优化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输入电力系统参数、历史运行数据、地区发展规划需求和预测不确定因素数据;计算各规划决策量在多时间尺度的各个运行场景中的影子价格;根据影子价格和各个场景发生概率,建立包括极端场景和经典场景的运行受限场景库;根据运行受限场景库修正上层多阶段规划优化模型。本发明筛选出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规划场景库来修正规划投建的优化模型,用来模拟运行决策者对规划决策者的反馈,从而提高配电网海量运行场景结果的可观性,并将不同时间尺度的决策变量分层求解,降低求解难度。

    一种基于电压前馈的附加相角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8601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1565380.8

    申请日:2018-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前馈的附加相角补偿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广义阻抗理论建立不平衡电网下考虑负序控制的逆变器并网模型,计算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角频率ω1处的相角,根据期望的相角裕度计算开环传递函数需要补偿的相角根据相角要求计算补偿后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结合补偿前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计算角频率ω1处补偿环节传递函数Gc(s)的幅值和相角,从而得到附加相角补偿环节的参数。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逆变器中为实现负序控制目标而引入的准谐振控制器而造成的系统不稳定现象,保证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种基于电压前馈的附加相角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860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565380.8

    申请日:2018-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前馈的附加相角补偿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广义阻抗理论建立不平衡电网下考虑负序控制的逆变器并网模型,计算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角频率ω1处的相角,根据期望的相角裕度 计算开环传递函数需要补偿的相角 根据相角要求计算补偿后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结合补偿前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计算角频率ω1处补偿环节传递函数Gc(s)的幅值和相角,从而得到附加相角补偿环节的参数。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逆变器中为实现负序控制目标而引入的准谐振控制器而造成的系统不稳定现象,保证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