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32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32107.X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天地电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Inventor: 叶高翔 , 杨洁 , 邵非凡 , 夏方舟 , 赵红生 , 郑子健 , 杨子立 , 彭文彦 , 李亚馨 , 唐靖 , 徐敬友 , 周玉洁 , 陈可 , 陈逸馨 , 赵志辉 , 邵杰 , 谭炜东 , 吕静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9/02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力仿真软件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提升方法及系统,S1构建配电网负载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模型;S2根据历史运行数据;S3将S2中各元件的平均故障率和平均故障时间作为输入参数;S4对当前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估;当可靠性指标不满足要求时,通过S5分析可靠性指标数据特征,明确系统可靠性提升所需装置;S6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原有的仿真程序中不同位置处添加可靠性提升装置,并完成可靠性提升装置在不同位置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计算;S7结合系统可靠性指标要求,选择最优的可靠性提升方案。本设计不仅可以对复杂程度较高的配电网进行可靠性分析,而且可以快速得到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21526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506459.8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电动汽车多充电方式联合充电引导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采用基于出行‑充电链模型的充电能量需求分配模型,求解得到典型日内电动汽车的充电能量需求时空分布,再将充电能量需求时空分布输入构建的联合充电引导模型,求解该模型,得到各出行‑充电链、各时段、路径以及道路上采用不同充电方式进行充电的电动汽车流量。本发明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充电方式的特点,实现了多充电方式、多充电需求场景下的电动汽车充电引导,在提升充电服务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了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耗时,另一方面使得最终得到的充电方式、充电路径以及充电时间的优化结果能够与电动汽车用户的交通行为相匹配,保证了充电引导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1526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06459.8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电动汽车多充电方式联合充电引导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采用基于出行‑充电链模型的充电能量需求分配模型,求解得到典型日内电动汽车的充电能量需求时空分布,再将充电能量需求时空分布输入构建的联合充电引导模型,求解该模型,得到各出行‑充电链、各时段、路径以及道路上采用不同充电方式进行充电的电动汽车流量。本发明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充电方式的特点,实现了多充电方式、多充电需求场景下的电动汽车充电引导,在提升充电服务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了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耗时,另一方面使得最终得到的充电方式、充电路径以及充电时间的优化结果能够与电动汽车用户的交通行为相匹配,保证了充电引导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43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19781.5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30/0283
Abstract: 电动汽车快充站和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联合规划方法,该方法先构建基于充电能量需求分配的电动汽车快充站和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联合规划模型,再对构建的联合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联合规划方案,即对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光伏电池和储能系统进行选址定容,并规划响应的配电网线路的扩容方案。本发明一方面采用能量需求分配模型降低了问题的求解复杂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力‑交通耦合网的高效运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19781.5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30/0283
Abstract: 电动汽车快充站和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联合规划方法,该方法先构建基于充电能量需求分配的电动汽车快充站和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联合规划模型,再对构建的联合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联合规划方案,即对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光伏电池和储能系统进行选址定容,并规划响应的配电网线路的扩容方案。本发明一方面采用能量需求分配模型降低了问题的求解复杂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力‑交通耦合网的高效运行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