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10684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029822.1
申请日:2009-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模型实测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方法。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没有系统模型及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受扰轨迹评估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裕度,并给出其可信度。本发明将PMU采集到的各映象轨迹上是否存在动态鞍点(DSP)作为系统失稳判据。在量化分析方面,失稳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不需要系统模型,可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直接得到,其误差不超出[-5%,5%]。对于稳定轨迹的量化分析,则根据EEAC理论聚合受扰轨迹,识别映象轨迹上的摆动最远点(FEP),再用曲线外推技术虚构FEP后的功率-功角曲线P(δ)和潜在势能。同时辅以时变性校核,以识别由于强时变使曲线外推的误差过大的病态。对于那些能通过时变性校核的稳定轨迹来说,评估误差在[-20%,10%]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254092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62399.X
申请日:2011-06-16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含双馈风电机组的大型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读入各风机的输入数据,包括:风机的模型参数;风机的输入风速;风机的风功率特性;所研究的扰动信息:风速扰动或电气故障;步骤b:根据各风机输入风速的特性对风机进行分群,同群的风机被等值在一起,计算等值机的输入风速;步骤c:输出风电场动态等值的计算结果,包括:风机的分群信息;等值机的模型参数;等值机的输入风速曲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风机输入风速对等值计算的影响,并根据输入风速的特性来对风机进行分群,从而提高了等值计算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107533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34724.8
申请日:2012-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适应大规模间歇式能源接入的输电网短期扩展规划方法,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规划年的大规模间隙式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及其出力概率模型、规划年的负荷预测数据,计算系统的静态安全风险指标和各可扩展线路的效益指标,确定每一步需要扩展的线路并逐步迭代直到实际扩展线路集满足系统静态安全风险指标要求或候选扩展线路集所有线路均已被扩展为止则得到最终输电网规划方案。该方法满足大规模间隙式能源发电充分消纳的需求,在不考虑变电站扩展及常规能源发电厂扩展的前提下,计及短期负荷增长因素及大规模间隙式能源发电出力不确定性因素,有益于满足电网短期内可靠、经济运行及支撑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254092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162399.X
申请日:2011-06-16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含双馈风电机组的大型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读入各风机的输入数据,包括:风机的模型参数;风机的输入风速;风机的风功率特性;所研究的扰动信息:风速扰动或电气故障;步骤b:根据各风机输入风速的特性对风机进行分群,同群的风机被等值在一起,计算等值机的输入风速;步骤c:输出风电场动态等值的计算结果,包括:风机的分群信息;等值机的模型参数;等值机的输入风速曲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风机输入风速对等值计算的影响,并根据输入风速的特性来对风机进行分群,从而提高了等值计算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638052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53530.3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贵州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海南电网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输入信号等值的加速功率型PSS参数整定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稳定控制领域,在获取欲配置PSS的发电机组励磁控制系统输入信号与电磁转矩间相频特性的前提下,首先计算整定双输入信号共同经过的超前滞后环节参数,其次整定△ω信号单独经过的各环节参数,最后将△Pe信号等值成与△ω同相位的输入信号,再整定该信号单独经过的环节参数。主要用于增强系统阻尼,抑制低频振荡,改善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及动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03375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1028683.2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孤立电网规模的第三道防线配置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高频切机方案按两级配置,第一级用于抑制全网频率升高,第二级用于防止机组超速保护动作,并以机组超速保护动作定值为依据整定第二级动作定值;将高频切机第一级及低频低压减载的配置方案分为速动区和补偿区,根据孤立电网装机特点和负荷特性,以速动区最后一轮和补偿区首轮动作定值级差最大化原则来安排其它轮次动作定值。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孤立电网内机组和负荷的调节特性,并有效避免传统配置方法因轮次间级差过小导致的多轮次相继动作造成的过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57047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08748.1
申请日:2011-12-10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提高配电网暂态电压安全性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配置方法。该方法基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量化分析技术,采用多场景下的电压安全裕度提高值加权指标(简称为系统电压综合提高裕度)反映SVC配置方案对改善系统电压安全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考虑各个配置方案的代价从而获得各个配置方案的性能代价比,以性能代价比最大为目标优化配置SVC的安装站点和配置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510684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29822.1
申请日:2009-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模型实测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方法。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没有系统模型及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受扰轨迹评估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裕度,并给出其可信度。本发明将PMU采集到的各映象轨迹上是否存在动态鞍点(DSP)作为系统失稳判据。在量化分析方面,失稳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不需要系统模型,可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直接得到,其误差不超出[-5%,5%]。对于稳定轨迹的量化分析,则根据EEAC理论聚合受扰轨迹,识别映象轨迹上的摆动最远点(FEP),再用曲线外推技术虚构FEP后的功率-功角曲线P(δ)和潜在势能。同时辅以时变性校核,以识别由于强时变使曲线外推的误差过大的病态。对于那些能通过时变性校核的稳定轨迹来说,评估误差在[-20%,10%]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694940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910233725.4
申请日:2009-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领域,提出了一种考虑暂态安全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OTS)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安全稳定量化分析与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将系统的暂态安全性纳入到传统最优潮流(OPF)模型中,统一协调考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决策支持。该方法根据EEAC所揭示的暂态稳定控制机理,将OTS问题分解成OPF和预防控制两个子问题,基于安全稳定模式的预防控制在OPF运行点上求取满足暂态安全稳定约束的优化经济调整方案,并作为附加约束条件引入到OPF计算模型中进一步求解OPF,如此交替迭代求解两个子问题即可得到OTS的解。
-
公开(公告)号:CN101694940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233725.4
申请日:2009-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领域,提出了一种考虑暂态安全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OTS)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安全稳定量化分析与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将系统的暂态安全性纳入到传统最优潮流(OPF)模型中,统一协调考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决策支持。该方法根据EEAC所揭示的暂态稳定控制机理,将OTS问题分解成OPF和预防控制两个子问题,基于安全稳定模式的预防控制在OPF运行点上求取满足暂态安全稳定约束的优化经济调整方案,并作为附加约束条件引入到OPF计算模型中进一步求解OPF,如此交替迭代求解两个子问题即可得到OTS的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