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7712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55440.3
申请日:2022-04-06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换流站用故障限流装置及方法,其包括:直流系统单极或不对称稳态运行时,中性线上将流过稳态直流电流,该直流电流将全部经预先设置在柔直系统的中性线区域的故障限流装置通过;柔直系统发生故障时,中性回路区域将有故障电流流过,故障电流突变时,将在故障限流装置的两端产生较大的反向压降,由故障电流限流装置抑制故障电流幅值和加速故障电流直流分量衰减,并通过减小故障电流峰值解决因换流变阀侧故障电流无过零点导致的交流开关无法正常开断问题。本发明可以广泛在高压直流技术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62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18525.9
申请日:2022-08-24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H9/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电感的多柱并联避雷器均流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在并联的各避雷器与避雷器保护的电压节点之间分别串联电感;通过电感在操作电流冲击下的感应电压特性,补偿避雷器残压偏低柱的电压,实现多柱并联避雷器不同并联支路的电流和能量均衡。本发明能补偿避雷器残压偏低柱的电压,改善多柱并联避雷器的均流特性。本发明可以在多柱并联避雷器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9785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1057708.6
申请日:2023-08-22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小虎 , 张苏 , 张亚平 , 齐立忠 , 刘海波 , 武宏波 , 韩文军 , 汪长智 , 荣经国 , 王浩 , 赵春晖 , 于高 , 司晋新 , 张卓群 , 马唯婧 , 苑博 , 高群策 , 李沛洁 , 于光泽 , 张济勇 , 穆伟光 , 李丹利 , 李特 , 王少华 , 杨知 , 张思航 , 邹格
IPC分类号: G06V10/764 , G06T7/00 , G06T7/10 , G06V10/77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影像数据的输电线路通道变化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最小生成树图像分割方法对不同时相的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分割;利用基于对象特征的变化检测方法对分割后的结果进行检测,生成分割检测结果;根据所述分割检测结果确定输电线路通道变化检测结果。本申请通过最小生成树图像分割方法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分割,结合基于对象特征的变化检测方法,提高了输电线路通道变化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66514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18477.0
申请日:2019-09-26
发明人: 宋璇坤 , 陈旭海 , 谢承超 , 陈佳桥 , 王金友 , 陈琳 , 肖智宏 , 闫培丽 , 韩柳 , 刘文轩 , 吴聪颖 , 谷松林 , 冯腾 , 申洪明 , 王海猷 , 李晓军 , 杜娜 , 李铁臣 , 钟楠 , 佟宇梁 , 邹格 , 于慧芳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电站用消防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储能电站用通风和水、气体消防联动控制方法,其要点在于,首先结合了通风系统和消防系统的联动控制,在启动消防措施时,关闭通风系统;其次采用气体消防和水消防双重消防措施针对不同的火灾情况级进式灭火控制:温度监测仪监测温度高于T1后先报警,进一步烟雾报警器监测到烟雾后采用气体消防,若温度监测仪监测到温度仍进一步上升至T2则启动水消防;最后以电池柜为单位,模块式独立控制,并根据各个监测器以逻辑“或”控制风机。本发明优点在于:确保不影响通风管路、不影响非故障电池柜、大大降低了损失、减小对储能电站运行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532665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1244772.5
申请日:2016-12-29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种基于动态重合闸时序的换相失败闭锁方法,包括:1)当受端电网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记录故障时刻t;2)判断该交流故障是否引发换相失败,如果没引发,无需闭锁直流;否则认为引发换相失败,进入步骤3);3)断路器断开并在重合闸整定时间T时进行自动重合闸操作,如果在时刻t=t+T重合闸成功,表明该交流故障为瞬时性故障,无需闭锁直流,否则认为该交流故障为永久性故障,进入步骤4);4)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断路器重合不成功,随后再次跳开,等待时间t,判断在时刻t=t+T+t时是否继续换相失败,如果换相失败已结束,表明换相失败在其他交流系统电压的支撑下已自行恢复,无需闭锁直流,否则,认为直流发生了持续换相失败,闭锁直流。
-
公开(公告)号:CN118449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9551.9
申请日:2024-04-30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DG最大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待分析配电系统,建立基于机会约束条件下的配电网DG最大承载力评估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对建立的配电网DG最大承载力评估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待分析配电系统中各节点DG的最大承载能力。本发明在DG最大承载能力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负荷和DG的双重不确定性,并引入PSO算法进行搜索求解,使DG最大承载能力评估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5140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53004.1
申请日:2022-10-13
申请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46 , H02J3/48 , G01R19/165 , G01R2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经柔性直流外送的大负荷试验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对第一外送系统和第二外送系统中受端站和送端站的连接方式以及稳态控制模式进行设置,并对两外送系统的受端站和送端站进行充电,使得两外送系统中受端站和送端站内所有子模块的平均工作电压保持在额定值水平;分别解锁第一外送系统和第二外送系统中受端站和送端站,并提升两外送系统中受端站直流端口电压以及第一外送系统中送端站交流母线电压到目标值;分别提升正向直流系统功率和反向直流系统功率,直到第一外送系统或第二外送系统中受端站的有功功率实测值达到其额定功率。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49858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0099707.7
申请日:2022-01-27
申请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开断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流过本直流断路器主支路的电流和本直流断路器所在直流母线电压;根据所述电流和电压,在确定出满足直流断路器预备控制条件时,执行主支路电流转换到转移支路操作;在确定出主支路电流成功转换到转移支路时,执行主支路机械开关分闸操作;在确定主支路机械开关分闸成功时,判定预设直流保护最长动作时刻到达前是否接收到直流保护发送的跳闸信号,若收到跳闸信号,则执行转移支路电流转换到耗能支路操作,若未收到跳闸信号,则执行直流断路器状态恢复操作。本发明能够在保证直流断路器选择性开断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故障清除时间,可以广泛应用于采用直流断路器的直流输电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69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570775.9
申请日:2021-12-21
申请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系统用交流耗能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对新能源电场孤岛接入换流站的正极闭锁信号、负极闭锁信号、正极直流端口电压和负极直流端口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盈余功率问题的类型;根据确定的盈余功率问题类型,计算交流耗能装置的初始投入组数,并根据换流站的实际运行数据对初始投入组数进行动态调整,直至直流系统故障穿越成功。采用本发明的交流耗能装置调节方法能够根据其所在其换流站的电气量自动计算并调整交流耗能装置投入组数,解决了站外信息传送不准确导致的柔性直流系统故障穿越失败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柔性直流系统的低扰动故障穿越,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2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84859.3
申请日:2022-06-14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时空分辨率跨区电力输送的地区用电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分析电力净调出地区A、电力调入调出地区B、电力净调入地区C的输电格局及输电量;计算获取T时间段内电力净调出地区A、电力调入调出地区B及电力净调入地区C的发电碳排放量;计算T时间段内电力净调出地区A、电力调入调出地区B及电力净调入地区C的本地发电碳排放因子;基于电力净调出地区A的发电碳排放量以及各地区的本地发电碳排放因子,计算T时间段内电力调入调出地区B及电力净调入地区C的用电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进行准确合理的碳排放核算,保障减碳目标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