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搅拌水力环流污染物缓沉助排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48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914297.2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搅拌水力环流污染物缓沉助排系统,包括送风装置、空气主管、空气分支管以及空气立管、空气小支管;所述空气主管一端与送风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横向设置的空气分支管连接,所述空气分支管与数根纵向设置的空气立管上端连接,每根所述空气立管下端均连接有横向的空气小支管,所述空气小支管上设置有用于喷气的空气出孔。开启送风装置后,气体会依次经过空气主管、空气分支管以及空气立管、空气小支管,从空气出孔喷出,使进水中的悬浮物尽量呈悬浮状态漂浮在滤层上方的进水空间内,延缓其累积在滤层表面的时间,保持进水水损较小地通过滤层。通过充分利用过滤介质上方的水层也作为纳污空间,能够提高滤池的有效利用率。

    生物强化脱氮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1588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978025.9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强化脱氮装置及应用。装置包括顺序连通的废水池、生化池以及沉淀池;所述的生化池包括顺序连通的缺氧曝气池、波动池、以及好氧曝气池;所述的缺氧曝气池以及波动池内均设置有ORP传感器;所述的好氧曝气池内设置有DO传感器;所述的缺氧曝气池、波动池、以及好氧曝气池内均设置有曝气头;每个所述的曝气头分别通过曝气支路与曝气总管路连通;每个所述的曝气支路上均设置有空气流量计以及曝气阀;本发明研究了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系统自控,实现缺氧曝气不同反应阶段的ORP/DO控制参数自动调整;保证生化系统的出水水质。

    一种应用于浅层高效滤池的带支撑管的集配水模块

    公开(公告)号:CN221459933U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23544620.5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浅层高效滤池的带支撑管的集配水模块,所述集配水模块布置于浅层高效滤池的池底的滤网下方,其包括加强网格板、中间板、过水管以及支撑管,所述中间板上布置有多个过水孔,所述加强网格板连接于中间板上方,所述过水管纵向设置,其上端与所述中间板下端相连接,下端悬空;所述支撑管上端与所述中间板下端相连接,下端直接接触到池底,每个所述支撑管的下部侧壁上沿同一圆周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大小一致的排水孔。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布水的均匀效果,使得浅层滤床的介质表面长时间的保持均匀、水平,模块自身的支撑管可以增加自身的承压能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模块的断裂和失效。

    一种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运行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302546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0554985.0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运行监控系统,包括:支架(1)、接近传感器(2)以及拨叉(3)、控制箱(4),所述拨叉(3)和接近传感器(2)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拨叉(3)安装在接近传感器(2)下方,且上端通过旋转轴与拨叉(3)滑动连接,所述拨叉(3)与非金属链条刮泥机相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运行监控系统满足了设备运行的要求,采用非接触式,由拨叉的机械运动通过传感器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箱,电控箱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系统设备运行。系统寿命更长,维护运行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内螺纹式输送提升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544972U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20599678.7

    申请日:2013-09-26

    Inventor: 魏迅 杨淑霞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螺纹式输送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结构、联轴器、上轴承、内螺纹输送体、下轴承,所述驱动结构通过联轴器所述内螺纹输送体固定连接,带动所述内螺纹输送体旋转,所述内螺纹输送体为圆筒状,其内表面焊接有内螺旋叶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内螺纹输送体之间设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用于限制所述内螺纹输送体向上轴向运动,所内螺纹输送体的下端设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用于限制所述内螺纹输送体向下做轴向运动;所述内螺纹输送体上下两端开口。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和/或减速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适用范围广泛、全自动、连续运行、使用效率高、设备使用寿命长。

    双层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

    公开(公告)号:CN220656508U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21971479.4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以缓解污水厂占地紧张的问题。一种双层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包括下层沉淀池和上层沉淀池,所述上层沉淀池嵌入下层沉淀池的上端开口内,所述下层沉淀池沿长度方向上端左侧设置有进出水槽,所述进出水槽内依次设置有下层进水渠、下层出水渠、下层出水收集渠、上层进水渠、上层出水渠;所述下层沉淀池沿长度方向上端右侧设置有排泥槽,所述排泥槽内依次设置有上层排泥渠和下层排泥渠,所述下层沉淀池和上层沉淀池内分别设置有下层刮泥机和上层刮泥机;本申请双层结构的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表面负荷和固体负荷高、占地面积更小。

    圆形二沉池管式污泥收集排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740377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850573.6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形二沉池管式污泥收集排除系统,包括安装在沉淀池内能够旋转的集泥筒和与集泥筒半径方向上连接的管式吸排泥器、用于将集泥筒内污泥排入储泥池的排泥管、安装在储泥池内的液位传感器、储泥池排泥泵以及控制器。本申请提供的管式污泥收集排除系统,利用沉淀池水位与储泥池水位的水位差,将污泥从沉淀池排入储泥池内,与传统技术中的管式污泥收集排除系统相比,减少了污泥泵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由于污泥泵发生故障,需要对污泥泵进行维护,所造成的系统停机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一种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运行水下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491725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3026222.0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运行水下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安装支架、接近传感器以及链轮、控制箱,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安装在水下悬臂静轴上,所述接近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支架上,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控制箱连接,所述链轮端面上设置多个监测螺栓,多个监测螺栓在同一圆周上间隔均匀设置,所述监测螺栓与接近传感器相配合使用,其与接近传感器之间具有间隙,链轮旋转时,多个监测螺栓逐个经过接近传感器。在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运行部件旋转时,其带动链轮旋转,链轮上的监测螺栓会在有效距离内逐个经过接近传感器,使得所述接近传感器产生电信号,并传递给控制箱,控制箱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系统设备运行。

    一种非金属自润滑链轮轴套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0087951U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20555363.X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金属自润滑链轮轴套机构,包括:非金属链轮本体和轴套,所述非金属链轮本体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非金属链轮本体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一体结构的链轮连接套,所述链轮连接套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链轮喉箍进行固定;所述链轮连接套的中心设置有安装透孔,所述轴套由两部分构成,所述轴套的中间为凹槽,两端为凸缘,两侧的凸缘分别通过一个轴套喉箍进行连接固定,所述安装透孔套接在轴套的凹槽处,两者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非金属自润滑链轮轴套机构在水下运行以水为润滑剂,并且非金属自润滑链轮轴套机构材质采用非金属耐磨延长了非金属链轮使用寿命,同时,因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使用。

    一种浅层砂滤池的射流脉冲搅拌机构以及浅层砂滤池

    公开(公告)号:CN210302558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0734070.8

    申请日:2019-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层砂滤池的射流脉冲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清水井内的反洗泵,所述反洗泵通过设置有反洗进水阀的反洗水管与浅层砂滤池底部连通,在浅层砂滤池底部的池底集配水系统和清水层上部空间内有一个空气夹层。相应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浅层砂滤池。本实用新型利用反洗泵将空气夹层推入池底集配水系统,然后从过滤介质表面溢出,能够破坏过滤介质表面的滤膜,使砂层翻腾松动,空气穿过砂层从其上表面逸出,这样砂层即被翻腾松动延长正常的过滤时间,提高浅层滤床的固体负荷,优化操作压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