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541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223560.4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第一集团汽车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62 , H01M4/13 , H01M4/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硅基负极材料和固态电池及制备方法,所述多孔硅基负极材料包括:多孔硅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所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包覆在所述多孔硅的外表面及孔内表面,以所述多孔硅基负极材料的质量为100%计,所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含量为0.5~1%,多孔硅孔径在30~100nm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多孔硅基负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高、固态颗粒之间接触紧密;所获得的固态电极应用在固态电池中,能够缓解体积膨胀效应,提高锂离子的传输效率,降低电池阻抗,提高电池库伦效率,提高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632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529372.7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对锂金属稳定的卤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涉及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对锂金属稳定的卤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化学通式为:xLi2O·yMCla·zAFb。该类基于卤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利用电解质与金属锂之间的界面反应原位生成SEI,从而实现卤氧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之间的界面稳定。该电解质材料性能相较其他有显著的优势,兼具高离子电导率和对锂金属稳定性。该类固态电解质可直接与锂金属搭配组装电池且电解质材料构成的电池电化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8538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48891.8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 , B02C17/10 , C01G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锂电池,涉及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化学通式为:xLiX·yMCl5·zNCl4(X=F,Cl,Br,I),结构为玻璃相、玻璃‑陶瓷相或结晶相中的任意一种形式。制备方法为先烧结后球磨。该系列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且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可有效降低球磨时间。该电解质具有十分优异的空气稳定性,同时所述电解质材料构成的电池电化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8198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70705.1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该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与所述集流体接触的内表面和远离所述集流体的外表面;所述活性物质层中包含锂化多孔材料,且所述锂化多孔材料的质量含量从所述外表面至所述内表面的厚度方向上逐渐降低。本发明通过增加自由移动锂离子的数量、减小锂离子扩散距离的方式,极大地改善厚电极容量不能完全发挥、大倍率放电浓差极化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792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1443784.6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50/449 , H01M50/446 , H01M50/443 , H01M50/431 , H01M50/417 , H01M50/403 , C09D1/00 , C09D5/24 , C09D7/61 , C09D7/6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硫电池,锂硫电池用隔膜包括隔膜本体和设置在隔膜本体上的功能涂层;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功能涂层由如下原料组成:纳米TiN 5%‑10%、纳米TiO2 5%‑30%、纳米SiO2 10%‑30%、导电碳20%‑70%、粘结剂5%‑10%。本发明的锂硫电池用隔膜通过选择纳米TiN、纳米TiO2、纳米SiO2、导电碳和粘结剂作为功能涂层的原料,并将各原料的用量限定合适的范围内,使得各原料之间能达到更理想的协同作用,从而能更有效地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9916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811558692.6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形卷绕锂离子电池极片最大压实密度评价方法,将待卷绕的电池极片裁切为若干短极片,将所述短极片作为评价极片;以所述评价极片的中心线作为对折线,以方形卷针侧边作为支撑点,对折所述评价极片;在对折后评价极片中部夹住缓冲介质后进行平压,若平压后评价极片无断裂,且外部材料无脱落,则判定所述电池极片合格。选择压实密度可以二次精确测量的小极片,极片信息准确,并且节省原料;不需要卷绕成卷芯,节省了操作的时间;测试方法简便,折叠>90°即可,使用常规机器平压至180°,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对实际应用中电池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27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36279.9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10/0525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价离子掺杂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异价离子掺杂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1+kNixCoyMzM’aO2,式中,‑0.1≤k≤0.1,0.5≤x<1,0<y<1,0<z<1,0<a≤0.1,0.5<x+y+z+a≤1.1;M为Al或Mn,M’为一种或多种掺杂后为二价、四价、五价或六价阳离子的元素。本发明通过异价离子掺杂,有利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氧骨架的稳定,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同时,异价离子掺杂后还具有降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粒子的一次颗粒粒径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倍率性能,产生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0793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11815.9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41/18 , C07C43/04 , C01B21/08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68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离子液体与离子液体电解液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所述离子液体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具有上述结构式的离子液体不易挥发、耐热性高,且化学稳定性高;将该离子液体作为电池的电解液、或者固态电池的添加剂,能够大幅度提高离子传导,同时降低界面阻抗,从而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99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558692.6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形卷绕锂离子电池极片最大压实密度评价方法,将待卷绕的电池极片裁切为若干短极片,将所述短极片作为评价极片;以所述评价极片的中心线作为对折线,以方形卷针侧边作为支撑点,对折所述评价极片;在对折后评价极片中部夹住缓冲介质后进行平压,若平压后评价极片无断裂,且外部材料无脱落,则判定所述电池极片合格。选择压实密度可以二次精确测量的小极片,极片信息准确,并且节省原料;不需要卷绕成卷芯,节省了操作的时间;测试方法简便,折叠>90°即可,使用常规机器平压至180°,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对实际应用中电池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27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02935.X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38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力自适应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固态电池。所述应力自适应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其壳层包括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电子导电剂;其内核包括硅基负极材料。本发明方法包覆的固态电解质的电导率高于液态原位生成或溶解析出的电解质的电导率,该材料保证了硅基材料与固态电解质和电子导电剂的充分接触,又能缓冲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产生的内应力。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