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813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04048.4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极性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其结构组成为:A(B)nC,A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集流体和正极层,B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固态电解质层、负极层、集流体和正极层,C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固态电解质层、负极层和集流体;其中负极层包括导电碳层和复合于导电碳层上的银箔和/或锡箔,银箔和/或锡箔上还设有聚合物电解质涂层。负极应用涂碳导电层直接复合银箔/锡箔,简化了工艺难度,降低了金属用量,提升了负极及整个电池的电性能;银箔/锡箔表面涂覆聚合物电解质层既有利于诱导锂金属沉积,又能起到电子绝缘的作用,避免锂枝晶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016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57311.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6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一体化固态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固态电解质层;所述正极极片与固态电解质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过渡层;所述负极极片与固态电解质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一过渡层和第二过渡层中均包括锂盐、有机电解质和无机固态电解质。本发明通过在固态电池中引入电解质过渡层,设计制备低界面阻抗的一体化固态电芯,具有耐高温性优异,安全性能突出,电性能优异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54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475716.2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9 , H01M4/1395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04 , H01M4/62 , H01M4/6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银碳复合无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导电碳加入银的前驱体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还原剂和分散剂,使银离子还原成银颗粒并在导电碳上形核生长,充分还原后过滤、干燥,得到纳米银碳复合材料;在得到的纳米银碳复合材料中加入粘结剂溶液和溶剂,搅拌均匀得到浆料;采用丝棒印刷方式将得到的浆料单面或双面涂覆于不锈钢箔上;将涂覆后的极片烘干,得到银碳复合无锂负极。制备方法原材料性价比高且易得,能降低电池成本,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大规模制造,制备得到的银碳复合无锂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能提高电池导电性能,保证容量充分发挥,提升无锂负极电池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172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19993.2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空气稳定的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池及制备方法。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结晶相A和结晶相B;结晶相A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1=25.7±1.0°,2θ2=30.1±1.0°,2θ3=31.6±1.0°的位置具有衍射峰;结晶相B在2θ1′=29.7±1.0°,2θ2′=32.0±1.0°,2θ3′=38.8±1.0°的位置具有衍射峰。本发明通过复合结晶相提高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湿空气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可进一步实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在干燥间中的使用,简化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658457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710935830.7
申请日:2017-10-10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熔盐电解用SiO2‑Gc/C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电极由包括二氧化硅、石墨添加剂与无定形碳的原料复合而成,其中石墨添加剂为表面包覆裂解碳的石墨,无定形碳分散在二氧化化硅和石墨添加剂之间。本发明的复合电极中引入的无定形碳及石墨表面包覆的裂解碳不仅增加了电极反应活性点,而且与电解生成的Si反应生成SiC阻止Si颗粒之间的连接、长大,因此起到减小Si颗粒粒度的作用;同时引入无定形碳和裂解碳以后电解产物中的SiC的量是可控的,即通过控制无定形碳和裂解碳的量来调节电解产物中SiC的量。原位裂解的碳包覆在石墨表面还起到增加石墨表面的粗糙度,增强石墨与二氧化硅的结合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28083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11599354.7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温熔盐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和测量装置;测试平台包括加热平台和测量平台;加热平台用于承载加热装置,测量平台用于承载测量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熔盐反应器中的熔盐进行加热,测量装置用于对熔盐的与测量装置的类型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测量装置对熔盐反应器中熔盐的与测量装置的类型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量,能够同时对样品熔盐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熔盐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并能够同时对样品熔盐的同种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横向对比试验,大大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9610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957251.3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G01N21/78 , G01N21/35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78 , G01N21/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中SiO2、Si含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真空干燥后的试样a、b分别置于塑料容器中,试样a用盐酸和氢氟酸溶出其中的SiO2,试样b用硝酸和氢氟酸溶出其中的Si和SiO2,冷却后定容,随后进行过滤;取过滤后的清液,依次加入pH缓冲溶液、钼酸铵、还原剂,定容,得到处理后的待测溶液;(2)以去离子水为参比液,用分光光度计于810nm处测量溶液;(3)取不同浓度的标准SiO2溶液,按照上述操作步骤测量其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4)根据标准曲线及计算公式,计算出硅碳复合材料中SiO2和Si的各自含量。本发明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准确的检测硅碳复合材料中SiO2、Si含量,以满足锂离子电池材料分析测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5609749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967746.4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38 , H01M10/0525 , B82Y3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6 , B82Y30/00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纳米线,所述硅纳米线以二氧化硅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原料,通过熔盐电解方法使得二氧化硅在金属催化作用下,电化学还原形成硅纳米线;同时,所述金属或由金属氧化物在熔盐电解过程中还原的金属,在熔盐高温下,与二氧化硅形成硅金属化合物,在外接电势的驱动下,加快了二氧化硅还原为硅的过程,且硅金属化合物作为纳米线结构的生长核心,有利于制备结构可控、完美的纳米线,从而提高了纳米硅材料在电池应用中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439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5585.X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C01G5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相弥散分布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涉及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采用以Cu‑Kα为入射光源的XRD仪器得到的衍射图谱中,2θ位于20.6±0.1°的LiMn6峰与位于18.6±0.1°的(003)峰的半峰宽比A的取值范围为0.5≤A≤1.8。本发明通过优化富锂锰基的烧结工艺,极大地改善富锂锰基材料固相烧结反应的动力学,促进反应更加彻底,使得富锂锰基材料两相分布更加均匀、层状结构更加有序和稳定,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76453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11332.8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片单元、其制备方法、电池电芯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该膜片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负极膜片、复合电解质膜片以及正极膜片;复合电解质膜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解质层、多孔支撑层以及第二电解质层,第一电解质层与负极膜片相接触而设置,第二电解质层与正极膜片相接触而设置;多孔支撑层、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中均包括电解质;且第一电解质层与第二电解质层的厚度比为(1.5~6.0):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包括有两层电解质层以及中间多孔支撑层的复合电解质膜片结构,并通过其与正极膜片以及负极膜片之间的配合,显著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