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模腔内流场状态的压铸模具以及压铸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4728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59554.1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模腔内流场状态的压铸模具,属于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模具体,其设置有型腔以及浇口,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排气孔组,其设置于所述模具体并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排气孔组可将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排到外界。还提供了一种压铸工艺,属于压铸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型腔的重要区域设置排气孔,在排气孔处安装吸气装置,在压铸充型过程中,根据工艺的具体需要,通过对不同排气孔进行快速抽气,调节型腔内的气流状态,从而引导金属液依次进入到指定区域,实现调控不同区域的金属液充型顺序和充型状态,有利于改善压铸充型过程状态,从而获得组织致密和性能优良的高质量压铸件。

    一种可调节内浇口截面尺寸的压铸模具以及压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0953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85521.4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内浇口截面尺寸的压铸模具,属于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模具体,其设置有安装腔;固定镶块,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活动镶块,其与所述固定镶块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活动镶块可移动地封堵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活动镶块以及所述固定镶块之间形成有内浇口,所述活动镶块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镶块从而调节所述内浇口的截面尺寸。还提供了一种压铸方法,属于压铸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活动镶块与固定镶块对内浇口进行动态调控,当将金属液注入到压射室时,可调节活动镶块从而减小内浇口的截面尺寸;当压铸模具充型完成时要对金属液进行增压补缩,可调节活动镶块从而增大内浇口的截面尺寸。

    一种可调节模腔内流场状态的压铸模具以及压铸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47285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559554.1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模腔内流场状态的压铸模具,属于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模具体,其设置有型腔以及浇口,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排气孔组,其设置于所述模具体并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排气孔组可将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排到外界。还提供了一种压铸工艺,属于压铸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型腔的重要区域设置排气孔,在排气孔处安装吸气装置,在压铸充型过程中,根据工艺的具体需要,通过对不同排气孔进行快速抽气,调节型腔内的气流状态,从而引导金属液依次进入到指定区域,实现调控不同区域的金属液充型顺序和充型状态,有利于改善压铸充型过程状态,从而获得组织致密和性能优良的高质量压铸件。

    一种可延长增压有效时间的冲头装置以及压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2561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559300.X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延长增压有效时间的冲头装置,属于压铸方法以及压铸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缸体;压射冲头包括冲头连杆以及顶块连杆,冲头连杆可移动地设置于缸体内,顶块连杆可移动地设置于冲头连杆内;增压组件包括第一增压连杆以及第二增压连杆,第一增压连杆可移动地设置于缸体内,第二增压连杆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增压连杆内;还提供了一种压铸方法,包括冲头装置,还包括步骤如下:压射冲头边缘处的金属液开始凝固,压射冲头停止运动,冲头顶块会继续运动并对金属液施加压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冲头装置能够有效延长增压时间,有效的将压力传递给铸型内正在进行凝固收缩的金属液上;该压铸方法能够提高增压补缩的效果。

    潜流铸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41621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78329.X

    申请日:2013-07-03

    Inventor: 姚山 王廷利 沈炜

    Abstract: 潜流铸造方法,属于铸造技术领域。首先对铸型型腔的3D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得到每层切片的层厚、上表面截面积、体积,并设定浇注管长度、浇注管口内径、充型开始时浇注管口距型腔底部的高度、充型过程浇注管口潜入液面深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铸型内液面上升的位移-时间关系;然后根据计算所得的位移-时间关系,提升浇注管或降低铸型,使得在浇注充型过程中,浇注管口始终潜入在液面下一定距离。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浇注系统结构简单,铸型材料选材广泛,铸件尺寸不受限制,充型过程液面平稳,凝固过程温度场上热下冷有利于补缩,铸件质量好。

    一种基于选择性失效制作铸型的3D打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1591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03093.0

    申请日:2013-07-18

    Abstract: 一种基于选择性失效制作铸型的3D打印方法,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绘制铸件及铸型的三维CAD实体模型,并沿Z向进行分层切片,形成每一层切片的铸件-铸型的边界轮廓线,对轮廓线及轮廓线内侧的粉体进行全面域失效,或者采用不同角度交叉剖面线选择性失效的方法,使铸件对应部分全面域失效或形成容易剥离的一系列相互分割的破碎体。分层加工完成后,对粉体进行后处理强化,铸型对应部分整体固结;铸件对应部分全域失效或形成容易剥离的破碎体,通过适当加入外力等办法加以去除,形成铸型。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制作铸型时成型速度及效率有很大提高,失效区域去除方便,有效保护了铸型的细节,可以制作尺寸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的铸型。

    潜流铸造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4162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278329.X

    申请日:2013-07-03

    Inventor: 姚山 王廷利 沈炜

    Abstract: 潜流铸造方法,属于铸造技术领域。首先对铸型型腔的3D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得到每层切片的层厚、上表面截面积、体积,并设定浇注管长度、浇注管口内径、充型开始时浇注管口距型腔底部的高度、充型过程浇注管口潜入液面深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铸型内液面上升的位移-时间关系;然后根据计算所得的位移-时间关系,提升浇注管或降低铸型,使得在浇注充型过程中,浇注管口始终潜入在液面下一定距离。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浇注系统结构简单,铸型材料选材广泛,铸件尺寸不受限制,充型过程液面平稳,凝固过程温度场上热下冷有利于补缩,铸件质量好。

    一种基于分层制片与多工序控形控性的增材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0503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500757.2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层制片与多工序控形控性的增材制造新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绘制产品的三维CAD模型并进行分层切片处理,为后续加工提供基础数据;将具有一定粘度的粉体混配材料加入到成形模腔中,通过压板挤压将成形材料压制成片层毛坯;对片层毛坯进行轮廓线切割成形,得到片层切割件;对片层切割件进行预固化处理,使片层切割件具有一定的强度;基于多轴加工装备,采用铣削加工方法得到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片层铣削件;将片层铣削件运转到叠加装配成形区,与下部的成形体进行粘结和叠加装配成形;对叠加成形体进行固化烧结等后续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等性能指标。本发明的益处和效果:成形速度快,成形精度高,产品性能好,选材范围广,可有效提高增材制造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增材制造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一种面向装配的基于最小势能的平面装配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923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017023.5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装配的基于最小势能的平面装配性能评价方法,属于制造质量预测与控制领域。首先对零件的装配面进行测量;使理想表面与装配面进行配合,根据理想表面与装配面的总势能最小且不发生干涉的条件,计算理想平面与装配面达到稳定接触时的变动矩阵,并得到此时的理想平面方程;将稳定接触的理想平面与装配坐标系三个坐标轴的截距作为装配面的装配性能评价参数,定量描述装配面的几何误差对装配性能的影响。本申请文件全面考虑了零件设计公差以及实际加工中产生的几何误差对机械产品装配性能的影响,快速准确地在真实接触状态下分析平面的装配性能、加工质量和可装配性,为装配精度控制和装配工艺优化提供指导。

    一种基于壳型增材和余区填充的铸型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15578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225962.6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壳型增材和余区填充的铸型制备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挤出口侧面与铸型内壁曲面相切,加工曲线间距根据铸型内壁特点和实际成型需要确定。挤出口控制片的端部与上一层已成型壳体顶部接触,壳体成型材料通过挤出口挤出,并与上一层已成型壳体粘结,逐步形成铸型内壁壳体。铸型外壁的挡板事先安装在成型设备上,随着成型过程进行提升或下降,根据铸型各层需进行填充的体积大小,将相应体积的颗粒快速填充到该区域,并将其刮平、粘结、固化,逐步形成铸型。本发明的益处和效果是:铸型内壁通过壳型切向增材方法实现,铸型外壁采用挡板替代,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