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气泡堆叠协同脱除高温烟气中细颗粒物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7015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149603.6

    申请日:2025-02-11

    Abstract: 一种多级气泡堆叠协同脱除高温烟气中细颗粒物的装置,属于颗粒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工业废气中的大颗粒物及细颗粒物均能够有效去除的多级气泡堆叠协同脱除高温烟气中细颗粒物的装置。本发明包括主罐体、泥浆回收区域、气泡液存储区域,主罐体内部分为大气泡‑烟气初始混合区域、中小气泡堆叠区域和高温烟气降温/聚并协同区域;在高温烟气降温/聚并协同区域侧壁有切向进气管和烟尘管道,烟尘管道从主罐体顶端与大气泡‑烟气初始混合区域连通。本发明通过生成多层气泡将烟尘中无论大小颗粒物(PM10、PM2.5等等)进行吸附沉降,更加有效的去除了烟尘的大部分颗粒物,排除大致能够达到完全净化效果,为了净化环境、保护环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自旋转树状结构细颗粒循环捕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5096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08494.2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一种自旋转树状结构细颗粒循环捕集装置,属于烟气预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自体旋转与树状结构相结合的套筒式结构来提高颗粒捕集效率的自旋转树状结构细颗粒循环捕集装置。本发明在装备外箱体下部安装有进气/集尘二合一装置,在装备外箱体内部有树状气固分离装置,树状气固分离装置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装备外箱体顶部横沿上,树状气固分离装置下端罩在进气/集尘二合一装置顶端外部;在树状气固分离装置内部有自旋转装置。本发明双层对称错位排列的作用特性,形成上椭下圆结构的扰流组件,促进细小颗粒绕柱后碰撞聚并,实现细小颗粒的聚并脱除,让排放更达标,捕集更高效。

    提高旋风除尘器捕集细颗粒能力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675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18824.6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一种提高旋风除尘器捕集细颗粒能力的装置,属于环保除尘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对除尘装置内部设置一个可以增加涡旋力的机械装置的提高旋风除尘器捕集细颗粒能力的装置。本发明包括上部为柱形,下部为锥形的罐体、烟气入口、排渣灰斗,在罐体柱形中部通过锁紧螺钉挂装有颗粒辅助聚并器;在罐体锥形侧壁连通有排放管道,排放管道上设置有循环回流控制阀门,在循环回流控制阀门前端的排放管道上连通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与罐体柱形上端连通。本发明促使颗粒碰撞形成聚并体,提高聚并效率,提高聚并效率。由于增加涡流增速装置(颗粒辅助聚并器)使涡流更加有力,增加了烟尘和气体根据有效的分离。

    自旋转树状结构细颗粒循环捕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509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08494.2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一种自旋转树状结构细颗粒循环捕集装置,属于烟气预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自体旋转与树状结构相结合的套筒式结构来提高颗粒捕集效率的自旋转树状结构细颗粒循环捕集装置。本发明在装备外箱体下部安装有进气/集尘二合一装置,在装备外箱体内部有树状气固分离装置,树状气固分离装置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装备外箱体顶部横沿上,树状气固分离装置下端罩在进气/集尘二合一装置顶端外部;在树状气固分离装置内部有自旋转装置。本发明双层对称错位排列的作用特性,形成上椭下圆结构的扰流组件,促进细小颗粒绕柱后碰撞聚并,实现细小颗粒的聚并脱除,让排放更达标,捕集更高效。

    提高旋风除尘器捕集细颗粒能力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6754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0718824.6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一种提高旋风除尘器捕集细颗粒能力的装置,属于环保除尘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对除尘装置内部设置一个可以增加涡旋力的机械装置的提高旋风除尘器捕集细颗粒能力的装置。本发明包括上部为柱形,下部为锥形的罐体、烟气入口、排渣灰斗,在罐体柱形中部通过锁紧螺钉挂装有颗粒辅助聚并器;在罐体锥形侧壁连通有排放管道,排放管道上设置有循环回流控制阀门,在循环回流控制阀门前端的排放管道上连通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与罐体柱形上端连通。本发明促使颗粒碰撞形成聚并体,提高聚并效率,提高聚并效率。由于增加涡流增速装置(颗粒辅助聚并器)使涡流更加有力,增加了烟尘和气体根据有效的分离。

    一种大小气泡协同促进超细颗粒物团聚脱除的新工艺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5340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448133.9

    申请日:2024-04-15

    Inventor: 郗元 崔宇航 代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预处理技术领域,可以在传统静电除尘之前,将超细颗粒物团聚增大,提高电除尘的效率。具体做法:通过将烟尘和气泡分流,大气泡首先进入管道,使其在管道内先形成一条气泡包围的通路,然后再同时通入小气泡和烟尘,大气泡在此之前形成的通路会在气流和小气泡的冲击下向管壁方向移动,通路变宽,此时由大气泡及其所包围的烟尘混杂小气泡会同时进入被加热板所包围的气泡破裂区。在高温下,颗粒运动加剧,气泡产生破裂。在气泡同时发生剧烈的破裂之后,细颗粒物在破裂的巨大冲击力下热运动会更加剧烈,进而产生多次碰撞,并且由于气泡破裂可以使颗粒包衣,变成湿颗粒,使其颗粒相互之间的表面作用力增大。综合以上因素,大颗粒对小颗粒的捕获更加的有效,且小颗粒之间的结合也更加频繁,进而导致颗粒的粒径增大,大大提高电除尘(ESP)对超细颗粒物的去除效率。

    一种大小气泡协同促进超细颗粒物团聚脱除的新工艺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53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48133.9

    申请日:2024-04-15

    Inventor: 郗元 崔宇航 代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预处理技术领域,可以在传统静电除尘之前,将超细颗粒物团聚增大,提高电除尘的效率。具体做法:通过将烟尘和气泡分流,大气泡首先进入管道,使其在管道内先形成一条气泡包围的通路,然后再同时通入小气泡和烟尘,大气泡在此之前形成的通路会在气流和小气泡的冲击下向管壁方向移动,通路变宽,此时由大气泡及其所包围的烟尘混杂小气泡会同时进入被加热板所包围的气泡破裂区。在高温下,颗粒运动加剧,气泡产生破裂。在气泡同时发生剧烈的破裂之后,细颗粒物在破裂的巨大冲击力下热运动会更加剧烈,进而产生多次碰撞,并且由于气泡破裂可以使颗粒包衣,变成湿颗粒,使其颗粒相互之间的表面作用力增大。综合以上因素,大颗粒对小颗粒的捕获更加的有效,且小颗粒之间的结合也更加频繁,进而导致颗粒的粒径增大,大大提高电除尘(ESP)对超细颗粒物的去除效率。

    基于速度和能量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9062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835572.5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一种基于速度和能量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属于湿颗粒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对比液桥力能量耗散与颗粒所含有能量的大小还判断颗粒是否聚并的基于速度和能量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本发明首先构建颗粒运动模型、颗粒接触模型,在构建聚并判据方法,确定颗粒聚并判据式使用方法。本发明将速度与能量结合构筑了一个新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基于此方法能够通过调控颗粒具有的速度与动能,在毫米级量纲下达到精确调控湿颗粒聚并或分离的效果。

    一种细小颗粒物高效团聚干燥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426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04500.3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关于一种细小颗粒物高效团聚干燥回收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过滤网为向上凸起30°,开孔率为0.8‑0.9的不锈钢滤网,滚动区域内颗粒重量大于向心力时颗粒掉落到过滤网上,既不会发生粘连,又会随着弧度掉落到收集区域,方便回收;预磷化不锈钢滤网表面成膜,含有机磷酸铈配合物,有机硼酸铈配合物,又经过离子注入铬离子,使过滤网表面光滑化,既不会发生粘连,且表面层产生择优取向;冲击波使材料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并且产生大量的位错等缺陷,形成稳定的网络分布,从而强化了不锈钢表面层,提高了耐摩擦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团聚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简单高效的细小颗粒团聚脱的方法和结构。

    基于速度和能量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906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35572.5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一种基于速度和能量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属于湿颗粒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对比液桥力能量耗散与颗粒所含有能量的大小还判断颗粒是否聚并的基于速度和能量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本发明首先构建颗粒运动模型、颗粒接触模型,在构建聚并判据方法,确定颗粒聚并判据式使用方法。本发明将速度与能量结合构筑了一个新的湿颗粒聚并判据方法,基于此方法能够通过调控颗粒具有的速度与动能,在毫米级量纲下达到精确调控湿颗粒聚并或分离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